「木蘭」金蘭,講述一位女機長的戰鬥生活

“木兰”金兰,讲述一位女机长的战斗生活

■“一定要飛出來!”“掉皮掉肉不掉隊,流血流汗不流淚!”

■從“能飛”到“能戰”,只有一次次練,一次次戰,一次比一次強。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為了飛行,她似乎感覺不到辛苦”。

■航跡在一次次挑戰中延伸,“飛得越多越覺得能力提升空間大”。

“木兰”金兰,讲述一位女机长的战斗生活

陳金蘭率機組執行大航程遠海訓練任務。

逐日御風,穿雲破霧。空軍第七批女飛行員、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師特級飛行員陳金蘭,駕駛運-9飛機呼嘯著降落在某機場。矯健地跳下舷梯,身高1.60米的她,瞬間與重逾60餘噸的“中國大力神”,形成最萌體型差。

一個弱女子是怎麼把這個龐大的鐵傢伙弄上天的?初見陳金蘭的人都會生出這樣的疑問。待看著她說起話來面帶俏皮和孩子般的率真,疑問又會加重:這就是能飛5種機型,數十次執行重大軍事任務的全軍唯一運-9女機長?

“離地三尺,不分男女”“你們不是花瓶,你們是戰鬥力!”這個重慶辣妹子一字一頓道出一代代女飛們口口相傳的叮囑告誡時,眼眸晶亮如星。經常同機遠程奔襲執行任務的領航員賀利軍,看多了她駕機搏擊風雲,由衷地稱讚這名39歲的女機長:“她已經練成名符其實的女漢子了!”

“我一定要飛出來”

“159.5?!”陳金蘭瞥見招飛的軍官手中體檢表上自己的身高數,心裡“咯噔”一聲,“比選拔的最低標準低0.5釐米!”

她高中考入素有“空軍飛行員招生基地”之稱的重慶大足中學,招飛標準早像數學公式一樣爛熟於心,“老師,學校預體檢時我測的身高是1.60!再給我測一下吧,肯定是有誤差!再說我在學校一直跟著體訓隊訓練,還能長個子……”19歲的她急火火上前央求。

這一幕發生在1997年春,陳金蘭參加招飛體檢時。此前,女飛行員七八年才招收一次,如果因為矮0.5釐米被淘汰,那不得遺憾一輩子?

陳金蘭的飛翔夢萌於兒時。她的家鄉駐紮著航空兵部隊。從小在院壩玩耍,常有銀色戰機“轟隆隆”飛過,這個假小子般膽大的女孩便望著藍天遐想:“開飛機的要是我多好呀!”上高中時,她在學校圖書館看到一本書,介紹女飛行員和她們住的“女飛樓”,立刻愛不釋手。心心念唸到高考那年,空軍真的啟動了第七批女飛行員招收計劃,可是卻沒有在她的家鄉進行。正當她失落時,突然天降喜訊:空軍決定在成渝地區補招女飛行員!

“那就再測測,不過接下來的測試還多,你加油吧!”望著陳金蘭渴求的眼睛,那位軍官被打動了。再次測量,身高過關了,但接下來還有體能關、心理關、文化關……卡卡嚴苛,關關艱險。參加體檢的數百名姑娘,層層篩選到10人,陳金蘭是其中之一。“今後的路還很長……”盼星星盼月亮,當飛行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終於攥在手裡,陳金蘭心裡反而沉甸甸的。她聽學長講過,想飛天得面對隨時可能的淘汰。

遠赴北國學飛行,是這個農村姑娘第一次坐火車出遠門。從全國篩選出的女飛行學員們陸續報到,陳金蘭頃刻間覺出差距:她個頭最矮,來自北方城市的戰友身材高挑、普通話標準,其中還有說起飛行頭頭是道的飛行員後代……“走進飛行學院就忘記性別。體能、航理、飛行,關關面臨淘汰!”學員隊幹部重申著、強調著。淘汰,又是淘汰!倔強的姑娘咬緊牙關,“我一定要飛出來!”

欲與天公試比高,三尺男兒都不易,更何況柔弱女子?

21年前的金秋,陳金蘭和姐妹們開始了飛天路。5公里每天必跑,雙腿常跑得灌鉛般不聽使喚,寒冬脖套上掛滿冰凌她咬牙堅持;長途拉練十幾公里腳上磨出水泡,她抹著淚一瘸一拐向前;普通話說不好,一有空她就捧著報紙一篇篇讀,同宿舍戰友、後來的航天員劉洋幫她糾正發音……

“一定要飛出來!”心中只揣著一個信念。東北冬季最低氣溫達-30℃以下,進場飛行時,這個來自天府之國的姑娘皮帽、棉褲、棉靴“全副武裝”還冷得牙齒“咯吱吱”打架。她們當時在草地機場飛行,飛機降落退出跑道時,地面佈滿冰雪泥漿讓機輪打滑,姑娘們常踩著沒過腿肚的積雪,和教員一起喊著號子把飛機推到停機坪,有的姑娘凍哭了。陳金蘭新奇地聽著飛行靴踩雪的聲音給自己打氣:“努力才有機會!”

1999年初秋,雛鷹單飛的日子到了!加油門,拉桿,起飛……轟鳴聲中,陳金蘭駕初教機躍上雲端、展翅飛翔……“我能自己駕駛飛機了!”狂喜的心蹦到嗓子眼。

“天高任鳥飛”夢想美妙,飛天路漫長險峻,“掉皮掉肉不掉隊,流血流汗不流淚!”樂觀堅韌的辣妹子越戰越勇。飛高教機時,前期航理學習、實際操縱一直處於中游的她成績直線上升,令教官驚喜,“你是後起之秀啊!”

“木兰”金兰,讲述一位女机长的战斗生活

陳金蘭沉著冷靜執行大航程遠海訓練任務。

2001年初夏,第七批女飛行員從航校畢業,陳金蘭和十餘名姐妹被分配到航空兵某師。這裡素有“女飛行員搖籃”之稱,劉曉連、嶽喜翠、程曉健、劉文力等一批優秀女飛都在這裡練硬鋼鐵翅膀。“女飛樓!”她拖著行李箱走進營院,一眼就看見了高中時在書上看了無數遍的場景。

到了“女飛樓”算飛到頂端了嗎?

“離地三尺,不分男女!”“你們不是花瓶,你們是戰鬥力!”幾天後,在引擎轟鳴的機場,陳金蘭第一次聽到了女飛前輩代代傳承的精神號角,隨即展開了某型運輸機改裝訓練。

比著學,比著飛,她們按訓練大綱逐項歷練。大家默默達成了一個不成文的“約定”:沒有完成改裝任務,不談婚論嫁;沒有完成戰術改裝課目,不生孩子。

伴月追星,駕雲馭霧,縱橫九州,陳金蘭羽翼漸豐,人工增雨、抗震救災、空投空運等一項項重大任務中都留下她的航跡,成長為運-7女機長。

那一年夏日,調至如今所在部隊的陳金蘭奉命改裝運-9飛機。同批改裝的都是運-8男飛行員,她是唯一的運-7女機長。把兒子託付給家人,已能駕馭4種機型,她開始了又一種新機型的飛天攻關。

“這個系統和運-8一樣,就不詳細講了。”航理課上,教員常常這樣“跳過去”,陳金蘭下來便得先“啃”運-8航理。操縱運-9,飛行員腿部和上肢力量不夠,在大側風等極端危險氣象條件下就不能準確控制飛機,身材嬌小的陳金蘭一有空,便去營區健身房揮汗如雨練器械。模擬飛行時,她掌握不好蹬舵的力道,就用腳蹬住男飛行員的腳用心體會。升空飛行時,氣流一強飛機顛簸,她邊糾正偏差邊總結操控力度,每次飛下來都一身汗……

兩年後的陽春,陳金蘭駕“中國大力神”飛機直衝雲霄。銀翼上馱著澄藍天空,銀翼下鋪展翠綠大地,她的腦海中湧動著女飛的詩和遠方:“問君可有愛,我夢在藍天。持長虹,當彩練,舞翩躚……”

“我是戰鬥員”

有人叫陳金蘭“飛行狂”——年屆不惑之際,連續4年,她年平均飛行時間超過運輸機飛行員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2017年多次遠程執行任務,超過了一倍多。但她並不滿足:光會飛有啥用?得能戰!

“C-130戰術運輸機!如果我是佟莉,直接駕機升空!”今年春節期間她陪兒子看影片《紅海行動》,佟莉和敵人在機艙裡搏鬥時,她被戰地玫瑰點燃了戰鬥激情。

“能飛”到“能戰”有多遠?“只有一次次練,一次次戰,一次比一次強。”陳金蘭說著秀眉一挑。

10年前,汶川發生特大地震,陳金蘭和姐妹們請令出征。7名女飛行員駕機滿載30餘噸救災物資,飛向天塌地陷的巴蜀山河……駕機的除了時任航空兵某師副政委、第六批女飛劉文力,全是第七批女飛,後來的航天員王亞平也在其中。前一天,她們連夜研究航線,分析災區氣象條件和地形地貌,完善特情處置方案。機群飛抵震區上空,憑著過硬技術,全部一次性著陸成功。

陳金蘭記憶中最貼近實戰的砥礪在3年前。一場未知條件下實兵拉動演習打響,刺耳的警鈴聲中,她和機組人員提著資料衝上飛機,飛機啟動完畢請示滑出時,塔臺指揮員才告訴他們飛到哪裡、執行什麼任務。

“看!塔臺上升起紅色標誌旗了。”駕機滑行到塔臺側方進行起飛前最後檢查時,陳金蘭和機組成員看見,標誌執行作戰任務的紅旗獵獵飛舞,與平日飛行時沉靜的藍色標誌旗氣氛迥異,征戰的激情充滿胸膛,機群嚴整列陣,一架架凌空出擊。

更嚴峻的考驗緊隨其後!航程中,機組突遇雷暴天氣。信號和語音告警同時響起,紅色信號牌急促閃亮。結冰區域大,如不盡快脫離,飛機動力系統受影響,飛機容易失速!機組迅即向地面指揮員請示上升高度或改變航向,“所有飛機都已調開,你們可根據雷達顯示情況繞飛”,地面指揮部快速回復。

然而,雷達顯示屏上一片紅色,意味著周邊全是危險天氣。屏住呼吸,陳金蘭握緊駕駛杆,精細調控安全高度和速度,機組同心協力,一點一點上升衝出危險區……演習持續了三天兩夜,從起飛到完成任務返航,輾轉數個機場,雷暴、沙塵暴等極端天氣魔鬼般跟隨。任務間隙,實在累了,陳金蘭就在機艙裡鋪個墊子打個盹。

這就是“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嗎?之後幾年間,她和戰友駕機飛赴大漠戈壁、雪域高原、沿海地區實施山谷飛行、實兵空投……創造了運-9飛行史上一個個“首次”。

“木兰”金兰,讲述一位女机长的战斗生活

陳金蘭和機組人員認真研究航線。

“我是戰鬥員。不要因為我是女同志照顧我。”吃麻辣火鍋長大的陳金蘭率真潑辣,每次重大任務都請纓出征。去年夏季的一天,她清晨起飛,遠程奔襲千里之外執行任務,抵達後立即返回本場,駕機飛向西北大漠執行另一項重大任務……清晨起飛,暗夜返航是常態。

“巾幗不讓鬚眉!”“誰說女子不如男?讓男子漢汗顏。”今年3月,陳金蘭被表彰為“全國三八紅旗手”,眾多網友的讚歎讓她不敢懈怠:“越飛越覺得要學的東西太多。”

“捨不得放棄每一個起落。”陳金蘭對飛行近乎痴迷,和戰友們研究怎樣空投空運更有利於實戰,時常不知不覺談到深夜,作訓參謀王雨辰如是評價他尊重的師姐:“為了飛行,她似乎感覺不到辛苦。”

眨眼間,她搏擊藍天20餘載,安全飛行4500餘小時,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榮獲空軍飛行人員銀質榮譽獎章。一次執行任務飛抵老部隊,同批戰友摸摸她的頭:“同是機長,我PK不過你。你執行了那麼多實戰任務,是硬邦邦的機長!”

運-9飛機首次長航時、遠距離遠海機動訓練,在今年元旦前夕。披著薄霧,陳金蘭和戰友駕機躍上雲端,向著南海某島礁進發。陌生環境,全程考驗著飛行員的應急處置能力。穿雲破霧數小時,當碧海藍天間的美麗島礁躍入眼簾,她熱血沸騰:“這是我們誓死捍衛的國土!”

“我就是要飛出個樣子來!

女人要像男人一樣搏擊藍天,困難要大得多。

最初,陳金蘭對運-9飛機的操控遠沒有現在自如。第一次接受機長考核,當飛行員後一直表現優異的她遭遇“滑鐵盧”。

“現在飛機交給你!”那次,機長考核進入尾聲時,檢查員出了道難題:在距離跑道1公里、高度70米時,把飛機交給她操縱。距著陸只有20秒!他還刻意把飛機駕駛得偏出跑道。

調整好速度、把飛機修正到跑道中間、完成一系列著陸動作……20秒內,操縱必須環環相扣。重量大的飛機慣性大,陳金蘭修正的動作稍大,飛機偏到左邊,趕忙再修正,又偏到右邊,眼看著無法駕機安全著陸,她只得拉油門復飛……駕機落不下來,這意味著她的機長檢查不合格!

“為什麼對女同志這麼苛刻?”陳金蘭心裡委屈,下了飛機便找檢查員說理,“我是從運-7改飛運-9的啊!”

“飛行不分男女,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檢查員嚴厲的反駁像一根刺扎進她心裡,“我把你放了,你永遠是柺棍機長。”瘋了一般,她投身連續3個月的強化訓練,細摳每一個操作動作。

“調換位置,你飛右座!”3個月後再次考核,檢查員又給她增加了難度:完成預定課目後,現場調換駕駛位置。陳金蘭嫻熟操控。蹬舵、拉桿、修正……機輪穩穩接地那一刻,檢查員豎起了大拇指。

“很多男飛行員沒有做到的事,陳金蘭做到了!”領導和戰友們感嘆。但也有雜音煩心:“女飛那麼要強幹啥?”“我就是要飛出個樣子來!”母親堅韌樂觀的基因在她血液裡奔湧。陳金蘭的母親是一名農村黨員。她還在襁褓中時,母親便辦起一家五金廠,起早貪黑經營,養大了他們姐弟3人,成為縣裡大名鼎鼎的“三八紅旗手”。她隨了母親的性子。

“咱們女飛最大的優勢是韌性。”她記著女飛前輩們的叮囑。剛畢業時,共和國第一位女師長程曉健,是陳金蘭所在師副參謀長,一起飛行時,總用親身經歷給師妹們打氣。劉文力是陳金蘭的中隊長,女兒還不滿一歲,她母親每天把女兒抱到飛行大隊,她給孩子喂完奶轉身又投入工作……

女人飛翔,得面對多大的生理和心理挑戰啊!

“木兰”金兰,讲述一位女机长的战斗生活

陳金蘭向飛行指揮員請示開車滑行。

那一年,我國第二批航天員預選工作全面展開。已連續一個月赴西北執行人工增雨任務的陳金蘭,被緊急召回參加選拔。當時,兒子還不滿三歲,她的身體尚未完全恢復,又和丈夫分居兩地。而參加選拔的21名女飛,有10人的孩子都才兩三歲。

選拔比當年招飛還嚴苛,光眼科就有好幾十項。陳金蘭通過一項項高難度測試,進入15名候選人名單。儘管最終落選,但她覺得“沒有遺憾了”。那次,自招飛起便朝夕相處的同部隊戰友劉洋和王亞平,被選拔為首批女航天員。之後,每當遇到困難和挑戰,陳金蘭總用好姐妹激勵自己。

當年底,她調任訓練參謀。參謀的職責是什麼?陳金蘭對這個任職命令心懷不解,時任師長程曉健清晰的解答讓她又充滿加力起飛的激情:“優秀的訓練參謀和出色的飛行員,二者沒有矛盾。有紮實的飛行技術基礎,能更精準地籌劃飛行計劃。”

駕機飛行、制訂計劃,驗飛實戰課目、完善訓練計劃……陳金蘭用心實現著又一次突破。第二年開春,她被選派到軍校參加參謀業務培訓。學員隊有100多人,她是唯一的女性、唯一的飛行員,結業時同時獲得“優秀學員”和“優秀結業論文”。

航跡在一次次挑戰中延伸。新大綱實施後,陳金蘭兼任起飛行監察員。不光作為機長參加飛行,還要監控部隊飛行進度、質量等指標,並監察飛行指揮和教學工作。

“作為女飛,考驗不止工作。”陳金蘭的丈夫曹紅軍也是軍人。去年部隊體制編制調整,丈夫遠赴千里之外的某基地任職。一家三口分居三地,她把兒子託付給姐姐照顧,每天靠電話掌握情況。一次,她駕機途經西北某軍用機場等待裝運物資和人員後繼續轉場,曹紅軍正準備從這個機場飛赴另一地,夫妻倆招招手打個招呼便分赴各自的戰場。

“太虧欠孩子了!”陳金蘭疚愧又自豪。去年她在外地執行任務時老師發來短信,說兒子有些調皮、成績退步。“媽媽乾脆不飛行了,在家陪你上學!”週末,她嚴肅地跟兒子“攤牌”,不料,話音剛落,兒子淚汪汪蹭到她身邊:“媽媽,我再也不調皮了,你好好飛,努力努力,爭取飛運-20!”

陳金蘭摟住兒子熱淚奔湧。她倔強地在飛天中實現著自身價值,不知何時起,成為孩子的榜樣,成為全家人的驕傲。

她的父母在重慶,公婆在吉林,為了讓陳金蘭專心飛行,兩家的兄弟姐妹挑起了照顧老人的全部擔子。今年春節,夫妻倆帶著兒子回吉林過了個難得的團圓年。吃年夜飯時,年逾八旬的婆婆端起杯後第一句話,就讓她紅了眼圈:“希望兒子兒媳工作順利!希望兒媳每次飛行都平平安安。”

“飛得越多越覺得

能力提升空間大”

蒼穹沒有避風港。危險並不會因為駕機的是女飛行員就不出現。2016年,陳金蘭7個月裡直面了兩次嚴峻考驗。

新年開飛後不久的一次夜航。陳金蘭機組駕機起飛20餘分鐘,飛機突然劇烈顛簸,同時發生偏轉,危險告警燈閃亮,語音提示響起:第四臺發動機停車!

發動機停車危險性不言而喻,如不迅速調整狀態飛機繼續偏轉,後果不堪設想。然而,夜間飛行視野受限,山裡地形複雜,以最短距離返回機場需20餘分鐘。

“返回本場!”陳金蘭果斷決定。飛機繼續向右側偏轉,她迅速向左蹬舵壓盤,保持飛機狀態,機組按各自分工處置並報告塔臺指揮員,她努力壓桿蹬舵,防止飛機接地瞬間偏側,大家嚴密配合,駕機平安降落……歸航後,陳金蘭認真查閱相關資料,分析故障原因,總結處置流程,向師裡的資深機長請教,“飛得越多越覺得能力提升空間大。”她如箭在弦上。

“木兰”金兰,讲述一位女机长的战斗生活

陳金蘭和機組人員在外場結合裝備研究問題。

幾個月後,酷夏一個悶熱的夜晚,又一次考驗降臨。機組正進行夜航訓練,雷暴天氣驟然出現。座艙外雷聲滾滾,刺眼的閃電劃破夜空,大側風颳得60餘噸重的飛機“轟轟”作響……

深呼吸,陳金蘭冷靜地保持飛機狀態,明確機組分工,“運輸機是機組聯合作戰。危急關頭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飛機,相信機組!”她果斷下達命令,副駕駛、機械師、領航員各司其職、精準配合。平日清晰的跑道不見蹤影,陳金蘭微調駕駛杆、蹬舵,摸索著穿雲下降。

300米,200米,100米……飛機離地面越來越近,就在下降到高度60米、距跑道1公里時,銀灰色跑道倏然呈現眼前,她駕機對準跑道,調整好速度,控制進場高度,著陸動作一氣呵成、果斷精準……

“你真是女漢子!”飛機滑行到停機位關車後,大家相互擊掌,領航員賀利軍高聲讚許,此時,陳金蘭才覺出手心浸著汗珠。

天空變幻莫測,飛行充滿不可預知的危險。飛行是勇敢者的事業,必須時刻準備面對特情。“下次飛行會遇到什麼情況?作為機長怎麼處置?”陳金蘭時刻準備著面對駕駛技術、心理素質的極限挑戰。發動機停車、剎車失效……技術研究時,她帶領機組逐一分析研究處置方法。飛模擬機針對性訓練時,設置各種情況下發動機停車特情研飛極限數據,機組練飛處置程序。

“這架飛機交給你,你就得帶著團隊去完成任何任務。”陳金蘭全身心投入飛行,與更年輕的男機長們一樣,接受著同樣標準的航理和體能考核。探親休假時,做夢還在處置特情。春節前夕,看了CCTV“面對面”節目組對她的專訪,親朋好友都替她捏了把汗:“千萬要小心啊!”

長航程機動訓練、帶教年輕飛行員……銘記主席訓令、投身練兵備戰,陳金蘭和戰友們自打開春就很忙,時常一週連續5個飛行日。她所在團隊有著鍛造戰略投送勁旅的高遠目標,她也有自己的實際步驟:歷練成能執行任何急難險重任務的機長。

飛向更加遼闊的遠方,去執行更難更險的任務,這是一名人民空軍女飛行員、飛天“木蘭”蔚藍色的強軍夢。

攝影:劉應華 劉 暢

製作:李 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