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偿命,但古代在执行处决的时候,选在午时三刻?是否有讲究?

揭秘:为什么古代杀人,都在午时三刻? 在古代,官府处决死刑犯,经常会到午时三刻行刑,处斩。这些都是当时的国家法律所规定的。午时,就是一天当中阳气最胜的时候。

1.午时是中午11点到下午1点,清朝以前一刻钟是14.4分钟,清代至今是15分钟。而午时三刻正好是接近12点,这一时间古人认为阳气最重,阴气最轻。被砍头的人死后鬼魂会被冲淡甚至被消灭,这样就不会来纠缠刽子手和监斩官等人了,这个完全是因为迷信所致。而且很多时候碰到阴天打雷下雨,犯人会被改天行刑。古人把一天分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又分大约两个小时。分别按地支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午时就是大约就是11时——1点之间。这时天阳正处于天上的中央,而三刻就是临近中午12时。因为古人认为中午12时是阳气最胜的时刻,但同时根据易经的原理,阳气盛极而衰,阴气暗生。而杀人又属于“阴事”。为了防止鬼魂在阴气生时做祟,就必须在临近午时之前处决犯人。
杀人偿命,但古代在执行处决的时候,选在午时三刻?是否有讲究?​2.古代每个朝代的法律,制度都不近相同。比如汉代,处决犯人都是选在秋后处决。这是严格规定的。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原理,易经上说秋天是万物收获的季节,秋天又有肃杀之气,所以处决犯人必须选择在秋后处决。唐宋时期又规定,除了春天到秋分,正月,五月,九月,大祭祀日,二十四节气,和国家规定的节日,都是不允许杀人的。


杀人偿命,但古代在执行处决的时候,选在午时三刻?是否有讲究?​3.此外选择午时三刻行刑也是出于对犯人的临终关怀。同样有人认为,午时是人的精力最为萧索的时间段,这时间的人最为困乏,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这时候处决犯人,犯人也是昏昏欲睡的,这样痛苦会减少许多。

杀人偿命,但古代在执行处决的时候,选在午时三刻?是否有讲究?

4.如果仅仅时午时,那么此时虽然阳气重,但是不是最重的时候。也就是说,此刻咔嚓的人还保留了阴魂,虽无法升仙入道,但还是有一个做鬼的机会。如果表现好,说不定放他重新投胎做人。而午时三刻咔嚓的人就不一样,阳气极盛,阴魂灰飞烟灭,无任何机会。为了杀一儆百的。让大家都知道犯罪的代价和后果。午时一般人都没事休息的时间可以去看行刑。

注意: 本文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