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險!女子多次懷孕失敗,36歲再懷孕差點「大小不保」,幸好……

今年36歲來自潮州的產婦小楊日前經歷了一場“生死劫”,在自然分娩過程中出現胎盤早剝,迅速轉為剖宮產時,大量出血讓經驗超過30年的醫生也坦言“有些不淡定”了。

經過醫院產科、麻醉手術科、新生兒科多科室合力搶救,從開始切皮到胎兒娩出,僅僅用了2分鐘的時間,醫生團隊在產房內跑贏了死神,迎來了一個3.08kg的健康女寶寶。目前,小楊母女已順利出院。

兇險!女子多次懷孕失敗,36歲再懷孕差點“大小不保”,幸好……

產房內爭分奪秒

高齡產婦:懷孕之路歷經"坎坷"

來自潮州的小楊,今年36歲,是一位高齡孕婦,結婚多年來,懷孕之路十分不順暢。在經歷這次生下頭胎的“生死劫”前,她已遭遇過葡萄胎、早孕流產及孕6月死胎等不良孕產史。去年,在醫生幫助下,小楊再次成功懷孕,孕期還歷經先兆流產、先兆早產及母胎血型不合等種種波折,好不容易終於到了孕37+周的節點,可以啟動待產模式了。

看著這次的寶寶停留在肚子裡這麼長時間,小楊覺得跟這個生命是有緣分的。然而,她不知道,在生產過程中,將與寶寶一起共同經歷一次“生死劫”,才能迎來這個新生命的出現。

出於對自身狀況和生產安全的考慮,孕37+周的小楊日前來到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待產。因超聲提示胎兒大腦中動脈峰值流速異常,考慮胎兒可能存在貧血,為了保障胎兒安全,經過慎重考慮,中山六院產科高羽主任、周蘭萍副主任均建議產婦計劃分娩。

經過充分評估有陰道分娩條件,當晚放置宮頸球囊促宮頸成熟,次日人工破膜、靜滴縮宮素引產,產程進展正常,胎頭下降正常,持續的胎心監護顯示胎兒心率在正常的範圍。

突發險情:與死神的20分鐘競賽

即使是對於經驗豐富的醫生來說,產房是“風雲變幻”的。當小楊宮口開到一半(5cm)時,一直在床邊守護的助產士範山山監控發現胎監突然不能顯示胎心率,產婦陰道流血量增多,當即呼喚醫生行床邊超聲檢查。

檢查發現,胎兒心率低至50次/分。周蘭萍憑著豐富經驗,立即作出了判斷:產婦已經發生了兇險的重度胎盤早剝,“重度胎盤早剝起病急、發展快,處理不及時可危及產婦及胎兒生命!”

此時此刻,幫助產婦娩出胎兒刻不容緩,醫生團隊啟動快速應急預案,實施就地剖宮產。在切開子宮的一瞬間,大量血塊與鮮血奔湧而出,面對這千鈞一髮的狀況,即使已有30年豐富從醫經驗的周蘭萍也坦言“有些不淡定”。醫生髮現,一半的胎盤在子宮內已經處於剝離的危急狀態,再晚一會,後果不堪設想。

在醫生冷靜操作下,從切皮到娩出寶寶寶寶,僅僅用了兩分鐘,隨著響亮的哭聲在產房中迴盪,聽著生命的哭喊,小楊喜極而泣,全場醫護人士並不敢放鬆警惕,產婦宮腔內還有活動性出血,需要立刻處理,經過仔細清除植入的胎盤組織和縫扎止血,小楊的生命體徵隨即平穩。

手術結束那一刻,搶救團隊所有醫護人員終於長舒一口氣,從發現胎心變慢,產科醫師快速診斷,快速決策,家屬談話、開通綠色通道、麻醉再到命懸一線的寶寶緊急剖宮產娩出僅20餘分鐘,其中切皮到胎兒娩出,僅用2分鐘,時間雖短,卻揪人心絃,他們終於在死神面前跑贏。

兇險!女子多次懷孕失敗,36歲再懷孕差點“大小不保”,幸好……

來之不易的新生命

胎盤早剝有多兇險?容易"大小不保"

胎盤早剝有多麼兇險?為何在自然分娩的時刻立刻轉戰剖宮產?從剖皮到娩出這兩分鐘的生死時速為何如此關鍵?

參與搶救的醫生周蘭萍介紹,胎盤早剝的發生率很低,為0.46%-2.1%,但是一旦發作危及母兒的生命安全,小楊的情況是重度胎盤早剝,是嚴重威脅母兒生命的產科急症。

據介紹,妊娠20周後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稱為胎盤早剝。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依靠胎盤獲得營養和氧氣供應,排出代謝產物。胎盤和母體剝離,就像大樹被連根拔起,寶寶沒辦法獲得氧供,還會出現失血,可能重度窒息、甚至胎死宮內,其圍產兒死亡率高達11.9%,比非胎盤早剝高25倍。”周蘭萍表示,“另一方面,產婦也有大出血、休克、凝血功能障礙的風險。”

周蘭萍指出,胎盤早剝一旦確診,必須及時終止妊娠。重度胎盤早剝,特別是初產婦不能在短時間內結束分娩者,需要及時剖宮產,不論胎兒是否存活。因此,一旦判斷胎盤早剝,必須分秒必爭,搶救胎兒和產婦。

周蘭萍提醒,準媽媽們發現懷孕後,一定要進行系統正規的產檢,有高危因素的孕婦還要適當增加產前檢查的次數。如發現胎動異常、腹痛、陰道流血等症狀時應立即就醫,絲毫不能抱著僥倖心理,千萬不能耽誤。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梁超儀 通訊員 簡文楊、戴希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