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合科技上市後業績變臉,僅靠退稅補貼存活?

7月19日,業界知名新媒體《京達財經》對外發布一篇標題為《通合科技上市後業績變臉,僅靠退稅補貼存活》的深度調研文章,引起了中訪網和各大財經媒體、社會公眾的高度關注。

據《京達財經》撰文:通合科技(300491.SZ)自2015年上市之後盈利能力開始大變臉,近兩年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相比上市之前暴跌40%以上。與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變動趨勢大相徑庭。

2018年上半年雖預盈100萬元-500萬元,可是其中收到的軟件產品增值稅退稅就達138.6萬元。

不僅如此,2017年公司淨利潤為1071.75萬元,但京達君發現公司其他收益為1080.51萬元,這其中包括增值稅退稅753.5萬元

通合科技倘若不是緊握其他收益這根救命稻草,恐怕早就處於虧損邊緣。

營業收入增長乏力,淨利潤下滑如同“高臺跳水”

通合科技上市後業績變臉,僅靠退稅補貼存活?

如上所示,公司營業收入在2016年達到最高點後,2017年開始小幅負增長2.59%,最新披露的2018年一季度營收僅2777萬元,同比2017年同期營收3102萬元出現-10.47%。前景並不樂觀

各期淨利潤相比同期營收降幅更如同“高臺跳水”,淨利潤從15年比上年上漲15%到17年比16年下降-79.14%,每股收益從0.62元跌到2018年1季度-0.01元,足夠讓旁觀者心驚膽差。

當然證券市場上投資者可以用腳投票,估價從最高位133元一路狂跌到現在13元,沒給中途投機者任何拉昇反彈的“水花”。

要了解公司營業收入下降的情況,需要細分公司各業務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及毛利情況:

通合科技上市後業績變臉,僅靠退稅補貼存活?

作為公司主要的兩項業務均面臨營業收入增幅低於營業成本增幅,造成各產品毛利率持續下降,2017年與2015年相比,毛利率分別下滑42.58%、22.74%。

與同行業公司英可瑞產品相比,各產品毛利率遠低於英可瑞同類產品毛利率。到底何種原因,京達君帶您進一步分析比較。

兩家公司到底誰在說謊?

京達君恰好查找到與公司行業、產品相同及規模接近的深圳市英可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過2017年年報披露,我們驚奇發現出現完全不同的數據及分析差異。

01

2017年兩家公司對各季度營業收入及利潤變化解釋天壤之別:

通合科技上市後業績變臉,僅靠退稅補貼存活?

公司解釋“2017年初,由於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相關補貼政策落地較晚,新能源商用車銷量及充電樁投資不達預期,導致2017年1~9月公司業績較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下降。”

通合科技上市後業績變臉,僅靠退稅補貼存活?

英可瑞公司解釋“2017年,隨著國家有關部門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補貼政策進行優化調整,新的政策落地後,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的建設得到快速推進。在前三季度公司電動汽車充電電源產品銷售收入持續增長,在四季度因受上游供應商的功率半導體器件供應緊缺及價格上漲,造成訂單不能按期交付,影響公司營業總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2.13%。市場競爭的加劇、上游主要原材料的價格上漲,公司產品毛利率有一定下降”。

兩家公司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和利潤與第四季度營業收入和利潤出現完全相反的變動幅度。

針對國家市場變動應產生同一趨勢,為何產生截然不同的聲音,京達君表示十分的懵逼。

02

兩家公司銷售價格和銷售成本差異巨大

根據兩公司2017年年報披露,通合科技公司“報告期內,公司主要從事高頻開關電源及相關電子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充換電站充電電源系統(充樁)及電動汽車車載電源、電力操作電源。”

英可瑞公司2017年報披露,“公司主要從事電力電子行業領域中,智能高頻開關電源及相關電力電子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業務定位於智能高頻開關電源核心部件產品及解決方案供應商,目前產品按應用領域劃分,主要包括電力操作電源模塊及系統,電動汽車充電電源模塊及系統、以及其他電源產品。”

可看出

兩公司經營範圍完全一致。但比較兩家公司銷售價格和生產成本如表所示:

通合科技上市後業績變臉,僅靠退稅補貼存活?

通合科技上市後業績變臉,僅靠退稅補貼存活?

如上所示,兩家公司行業相同、產品類型也相同,但無論單位銷售價格還是單位生產成本差異卻天壤之別,到底何種原因?京達君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

應收款項持續增加

通合科技上市後業績變臉,僅靠退稅補貼存活?

通合科技上市後業績變臉,僅靠退稅補貼存活?

公司應收賬款和應收商業票據均呈現大幅上漲。

  • 應收賬款2017年比2014年增長3倍,佔2017年營業收入的66%。
  • 商業承兌匯票同比增長2.75倍,公司承認“在保障公司正常運營資金的情況下優化客戶結構,將資源向資金實力雄厚,貨款償付信譽良好,市場地位高,議價能力較強的重點客戶傾斜,給予其較長信用賬期。同時充換電站充電電源系統(充電樁)及電動汽車車載電源是公司重點發展方向,相對於公司傳統電力操作電源產品,充換電站充電電源系統(充電樁)及電動汽車車載電源的行業結算週期更長,未來的應收賬款餘額將會繼續增加。”

但隨著國家對新能源車輛補貼日益縮減,作為國內新能源車比亞迪公司出現較大虧損下,作為配套企業,公司未來發展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款項可收回性有待商榷。

通合科技上市後業績變臉,僅靠退稅補貼存活?

部分其他應收款用途不明,壞賬準備計提不足

通合科技上市後業績變臉,僅靠退稅補貼存活?

根據公司2017年報其他應收款披露,與邢臺市公共交通總公司保證金賬齡2-3年,公司仍作為單獨計提按2%比例,已不合適

此外,預付合作款60萬元從2015年發生至今,公司未解釋與誰合作,合作進展如何,謎團重重

通合科技上市後業績變臉,僅靠退稅補貼存活?

其他收益成為公司救命稻草

通合科技上市後業績變臉,僅靠退稅補貼存活?

根據公司2017年利潤表披露,公司利潤表情況如下:

通合科技上市後業績變臉,僅靠退稅補貼存活?

2017年公司淨利潤為1071.75萬元,但京達君發現公司其他收益為1080.51萬元。

如果不是其他收益這根救命稻草,公司2017年處於虧損邊緣,查閱其他收益的來源,如下表:

通合科技上市後業績變臉,僅靠退稅補貼存活?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應稅服務範圍等若干稅收政策的補充通知》(財稅〔2012〕86號)第八條規定:納稅人中的一般納稅人提供服務,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增值稅即徵即退政策,其中的“增值稅實際稅負”是指納稅人當期實際繳納的增值稅稅額佔納稅人當期提供應稅服務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的比例。

根據京達君審閱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當營業收入略有下滑,存貨餘額比上期增長情況下,本期不應該發生如此大退稅金額,該規定於2012年已開始執行,在以前年度(特別2016年度營業收入大幅增長)卻沒有發生。

根據公司披露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18年上半年盈利100.00萬元-500.00萬元,上年同期為虧損628.9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通合科技再次收到軟件產品增值稅退稅138.6萬元。

據公司6月29日晚間公告稱,經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稅務局核准同意,公司所屬期為2018年2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的軟件產品收入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享受即徵即退的稅收優惠政策,公司近日收到上述軟件產品增值稅退稅款1,386,404.47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