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陈炯明又是怎样一个人?

洛雅水晶


这是一位积极寻求救国之路的人杰,一位被历史尘埃湮没的辛亥元勋。

作为满清秀才出身的陈烔明,目睹了帝国主义在祖国领土上横行的所为,他毅然加入中国同盟会,不仅广州黄花岗起义的第四敢死队队长,更是广东反清的勇敢斗士!

他不盲从,敢于挑战领袖的个人权威,无惧他人诋毁,无视后人谩骂,坚持自己的治国理念并一直努力的走下去。

陈烔明坚持民主、共和,他反袁称帝,积极参加孙中山先生的护法运动,并提倡“新文化”,响应“五四运动”后新思潮的传播。


然而让陈炯明的一生充满争议,还为此背上“叛徒”、“逆党”的帽子,主要在于他提出了“联省自治”的救国主张,并和曾经并肩作战的孙中山先生兵戎相见,破坏了北伐战争期间的广东和平。

陈烔明坚持先在广东搞好民主宪政,并以此为模板逐步向全国进行推进和复制,效仿美国建立一个联邦制国家,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

但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坚持“中央集权”制的国体,坚决用武力的方式统一中国,以实现民主共和。

政见的不同,让二人的革命友谊开始分裂。

1922年3月21日,陈烔明的亲信、负责为北伐军在后方筹划的粤军参谋长邓仲元在车站遇刺身亡后,使原本已经脆弱的孙陈二人彻底走向了决裂!


北洋政府的退让,间接导致了陈烔明炮轰广州总统府的恶行!

1922年6月2日,总统徐世昌宣布辞职,孙中山先生拒绝履行承诺、坚持革命,武力统一中国。

陈炯明对此十分不满,他认为:

国民党之所以一直闹革命,试图武力颠覆北洋政府,主要是因为北洋军阀废掉了临时约法、蹂躏了民主宪政。
但徐世昌的退位,已经恢复了临时约法,那么粤军自然也就不必造反了。

1922年6月16日凌晨,陈烔明部将叶举炮轰总统府,将孙中山先生赶出了广州城,从此二人彻底决裂。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被广东革命军打败退到香港的陈炯明,亲自为先生撰了一副挽联:

惟英雄能杀人活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
与故交曾一战再战,公仇私宜,全凭一寸赤心知。


但实事求是的说,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国内、国际环境下,陈烔明“联省自治”的理念,其实是建立在承认北洋政府统治的现状上,逐步完成国家的统一。

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同时会变相的导致军阀割据,反而使国家更加混乱,民众更加困苦!

陈烔明其实太过于理想化,根本没有考虑到国家的现状,又急于求成,造成广东革命军分裂,最后不得不背上恶名。

可惜了!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我是惠州人,无数次登过紫薇山,看过陈炯明墓。现在,在山下也建成了陈炯明纪念馆。惠州人对陈炯明的评价还是蛮正面的。但在离陈炯明墓不远的朝京门,有一个东征烈士纪念碑,死的大部分是黄埔一期、二期的学员,这是黄埔军校学生一次性牺牲最多的一次战役。

如果有人告诉你,中国的八大民主党派中有一个是天地会的分舵,你相信吗?不要说你不相信,我也不相信。不过,这可是真的。

在惠州的西湖之畔,有成排的古榕树,树上有古树保护牌,写的是树龄83年。牌子是05年挂上的,这样算起来,如果栽种的是1-2年的树苗,这些树应当是1923—1924年种上的。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正是军阀大混战的时候,谁还有心情植树造林呢?让我们翻来历史教科书,看看中国和惠州那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1922年6月16日,广州,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登永丰舰躲避,并号召讨逆。1923年1月,孙中山光复广州,陈炯明退据惠州。1924—1925年,孙中山发动两次东征,彻底剿灭了陈炯明。孙陈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非要进行你死我活地争斗?1925年,孙中山逝世,陈炯明撰写了一副挽联:“惟英雄能活人杀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与故交曾一战再战,公仇私谊,全凭一寸赤心知。”在这字里行间,似乎隐藏着很多故事。

陈炯明,字竞存,1878年生于海丰县白町乡,前清秀才。1906年,陈炯明入读广东法政学堂,是第一届学员。1909年,陈炯明当选广东咨议局议员,后在上海加入同盟会。1911年3月,陈炯明参加黄花岗起义,是敢死队第四队的队长。后来,他在海陆丰筹备革命武装力量,占领惠州后改称“循军”。惠州也因此成了陈炯明的大本营。

中华民国成立后,陈炯明历任广东副都督,代理都督。1913年,二次革命,陈炯明响应孙中山号召,宣布广东独立,受到桂系军阀龙济光的攻击。陈炯明败退后,继续在惠州一带组织共和军,进行反攻。

1916年,护国运动,陈炯明在惠州成立广东共和军总司令部,任总司令,参加护国运动。这时,陆荣廷的桂系部队击败龙济光,进入广东。广东政局一度被桂系军阀控制。陆荣廷计划吞并支持孙中山的粤军部队,革命力量岌岌可危。与此同时,北洋军从福建进攻潮汕,广东告急。1917年11月,陈炯明组建援闽粤军,并任援闽粤军总司令,借以保存革命力量。

1918年8月,援闽粤军打败了福建的北洋军,占领了闽西南的汀州、漳州、龙岩等地共20多个县,建立了“闽南护法区”。1920年 8月,援闽粤军挥师广东,各地民军也纷纷响应,桂军溃退。粤军10月22日占领惠州,10月28日攻克广州,广东重新成为国民革命的大本营。11月,孙中山任命陈炯明为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1921年4月,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任命陈炯明为陆军部总长兼内务部总长,成为孙中山的左膀右臂。在这段时间,陈炯明组织了西征,驱逐桂系军阀,稳定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也就在这时,孙、陈之间开始出现分歧。

陈炯明认为中国军阀割据,各省实际上都是独立的,要尊重这一现状,实行联省自治,走美国式的联邦之路。他尤其反对孙中山的“训政”。他认为:“民国主权,在民而不在军,尤不在党”。“训政之说,尤为失当。此种官僚政治,阻碍民治之进行。”这和孙中山的政治主张背道而驰。

孙中山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统一的人民共和国。1923年1月29日,孙中山在《申报》发表《中国革命史》一文,认为革命应分为三个时期:军政、训政、宪政。为打击北方军阀,建设统一的共和国,孙中山决定实施第一次北伐。而这次北伐受到陈炯明的强烈反对。

1922年2月,孙中山在桂林成立大本营,实施北伐。陈炯明留守广州,不但不接济饷械,反而与湖南军阀赵恒惕勾结。3月21日,留守广州的粤军第一师师长邓铿被陈炯明的亲信部属暗杀。孙中山震怒,下令免去陈炯明广东省长、粤军总司令及内务部总长等职务。陈炯明当即离开广州赴惠州,并密令广西前敌总指挥叶举回师广州,对抗孙中山。

6月15日,陈炯明下令围攻总统府、占领省市机关,孙中山登上永丰舰得以脱险。10月,孙中山组织讨逆军,进攻广州。陈炯明溃败,逃回惠州,集结兵力,继续抵抗。

1924年9月,孙中山组织第二次北伐,在韶关设立大本营。军队正准备向江西进发,10月,爆发广州商团武装叛乱,陈炯明也乘机联合商团武装和江西军阀方本仁,进犯广州。

孙中山意识到,必须消灭掉广东根据地所有的不安定因素,才能北伐。而广东最大的不安定因素就是陈炯明。1925年2月,孙中山组织了以黄埔军校学生为主力的第一次东征,许崇智为总指挥。东征军先后占领潮州、梅县、汕头等地,击溃陈军主力,陈炯明率残部退入江西、闽南。6月,桂军刘震寰、滇军杨希闵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东征军不得不回师广州平叛。陈炯明趁此机会,又重占潮州、汕头,谋攻广州。9月,孙中山组织第二次东征,蒋介石为总指挥。10月14日,东征军攻占惠州,全歼陈部1万2千余人,陈炯明逃亡香港。

在香港,陈炯明组织了中国致公党,并任总理。致公党的前身是洪门致公堂。洪门,就是天地会。据说,康熙剿灭福建南少林,有五个小和尚逃了出来。这五个人被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收留。这五个人就是所谓的“少林五祖”。陈近南让他们组织天地会的分支机构,壮大天地会。陈近南死后,台湾也被收复了,五人就把天地会改组为洪门,继续反清复明的大业。他们组织过小刀会、参加过太平天国,凡是反清的事情,他们没有落下过,清廷对他们的清剿也是不遗余力。随着口岸开放,洪门成员纷纷到海外谋求新的发展。如在美国旧金山,那时候,当地华侨90%以上都是洪门致公堂成员。1903年,孙中山也加入了洪门致公堂,并且还是高层领导。孙中山后来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政治主张就来自洪门致公堂的章程。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自然也受到洪门的鼎力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后来,他还把同盟会并入洪门,同盟会会员也都成了洪门致公堂成员。

1923年10月10日,致公堂总部在旧金山召开五洲洪门第三次恳亲大会,决定改组致公堂,成立中国致公党。1925年10月,中国致公党的在美国旧金山宣布成立,陈炯明担任总理。

陈炯明有着很深的惠州情结。他在惠州起家,也在惠州失败。惠州既是他的起点,也是他的终点。1933年,他在香港病逝,仍不忘叮嘱家人,将他安葬在惠州西湖之畔的紫薇山上。

陈炯明做过大官,掌过大权,但一生清贫,死后连安葬的钱都没有。最后是蒋介石、汪精卫、陈济棠等人捐款为他修墓安葬的。

紫薇山上的陈炯明墓掩映在湖光山色中。是非成败转头空,那时的恩恩怨怨又有谁能说得清。


凤凰花儿开


笔者曾经参与了陈炯明在惠州的纪念馆的建设,对其中大量真实史料进行过研究,所以,对其还是有一定的认识。

陈炯明,字竞存,今广东汕尾海丰人(民国属惠州),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颇具争议。曾担任过广东都督、粤军总司令和广东省长之职,在位期间他主张“联省自治”,与孙中山政见不合,曾炮轰总统府逼走孙中山,被国共讨伐后避居香港,协助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组织“洪门”转型为“中国致公党”,并首任该党首任总理。1933年9月22日病逝于香港后葬广东惠州西湖畔的紫薇山。


为官清廉,治粤有功

陈炯明在晚清期间是是辛亥革命的积极参与者,曾率领同盟会成员光复惠州,并跟先后随孙中山参加了护国和护法运动,担任广东都督、粤军总司令和广东省长期间严禁烟赌,致力教育、发展经济、提倡新文化运动,把广东建成了民国发展的模范省,成为中国革命的基地。陈炯明只有一妻从未纳妾,在位时不蓄私财,非常廉洁,故下台后经济窘迫,“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赠于他巨资企图拉他下水,被他严词拒绝。

主张联省自治,与孙政见不合

陈炯明在广州曾学习法科,醉心于“联省自治”,政治上主张中国仿效美国,建立一个联邦政体国家。他企图先在广东建立示范,逐步推广到全国。而此时的孙中山主张“个人绝对效忠”要以武力来统一中国。双方政见不合,陈炯明被迫辞职率军退居惠州。

炮轰总统府,逼走孙中山

1922年6月2日徐世昌宣布辞职。孙中山拒绝履行承诺、坚持革命。陈炯明对孙中山表示不满,孙陈间矛盾加剧。此时驻广西的陈军部将叶举回到广州。陈炯明命叶举勿与孙中山产生冲突,撤回东江,叶举不听命。6月16日凌晨炮轰孙中山所在的总统府,孙中山躲入珠江上的永丰炮舰,陈炯明与孙中山彻底决裂。

避居香港,组建致公党

1925年广东革命军队对在广东惠州的陈炯明进行征讨。陈炯明兵败下野蛰居香港。同年10月10日美洲致公党改组为中国致公党,推举陈炯明为总理。他任致公党党魁期间致公党组织遍布亚洲、美洲等30多个国家。“九一八事件”后陈炯明提出了为谋集合国民全体,共赴国难的四项主张,并募集10万(大洋)支持东北义勇军,全力投入抗日救亡当中。

1933年陈炯明病逝于香港,各界名流纷纷致函悼唁,各种评论见诸报端,其中香港《工商日报》评价道:“国民党死了一个敌人,中国死了一个好人。而各种挽联中有一副道这样写道:好权不好利,好俭不好奢,叔世才难,如公有几;叛情不叛理,叛党不叛国,谤满天下,名亦随之。(刘叶平)


最后,补充一点,广东老百姓,尤其是惠州这边,对陈炯明的评价非常高,怀念其功绩,也为他的命运感到惋惜,更为其在历史上得到的各种误解感到遗憾。或许他的一生,就真的如上面那幅挽联道出了陈炯明的一生功过是非吧。


盛唐豪歌李艺泓


我是致公党员。

陈炯明是洪门致公堂改组为政党后的第一任党首,照片和历任党首一起挂在党部的。不过对他的宣传不多,毕竟因为炮打总统府的事,历史地位比较尴尬。不过据说陈炯明是个很不错的人,治军理政都有一套,早年反清,和孙中山的私交也很好,炮打总统府的事是他手下擅自行动而不是他下的令,后来下野后和国共关系都不错。

反正对洪门而言,陈炯明和孙中山的矛盾也算是洪门内部矛盾,孙中山其实是洪门洪棍来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