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量已经非常大,阿里的核心电商业务收入为什么还能同比增长60%?

邪恶V叔


阿里凭什么有这样高的增长率

5月4日,阿里巴巴对外公布了2018财年Q4及全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阿里巴巴2018财年收入为2502.66亿元,同比增长了58%,创出IPO以来最高增速,其中核心电商业务收入为2140.2亿元,同比增长了60%。

对于一家收入规模达到2500亿的大鳄来说,营收能保持60%左右的增幅,特别是阿里大本营的核心电商零售业务板块,行业的平均增幅已经滑落到了30%左右,但阿里能以两倍以上的增速继续扩大体量,确实相当不易。

阿里凭什么有这样高的增长率呢?

原因就在于新零售的拉动上。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天猫的GMV数据上找到答案。 财报显示,2018年天猫实物GMV增速为45%,虽然超过了今年3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网上零售额32.2%的增速,但离阿里整体收入58%的增长还存在一个剪刀差,这个增量就来自于新零售的强劲拉动和补位。

我们来看一下2017年阿里在新零售领域究竟搞出了哪些动作。

首先是马云一直在海外市场忙活的国际电商业务,阿里增资了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多达20亿美元,同时全球零售市场平台速卖通(Ali Express)也出现了强劲增长。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国际商业零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4%,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0个品牌通过天猫国际向中国销售。根据易观咨询的统计,从2017年4月到12月,以交易额计,天猫国际成为中国排名第一的跨境电商平台。

再者是新零售标杆盒马鲜生,目前,阿里巴巴旗下盒马鲜生在全国开出了37家门店,覆盖全国9个主要城市,到4月底,盒马门店更增加到46家,覆盖了全国13个城市,新零售城市网络已经成型。盒马鲜生不仅是新零售的示范,引发了京东、美团、永辉超市等新旧零售力量的跟风和模仿,更开始进入收入爆发阶段。

最后是阿里在线下零售实体领域的加码和投资。2017年,阿里战略投资了中国最大的线下零售企业高鑫零售,成为第一大股东,揽入了大润发、欧尚两大零售品牌;同时阿里还增资了银泰百货,花了54.53亿元入股了居然之家,拿到了15%的股份;物流仓储方面,阿里对菜鸟网络增资了53亿元,持有菜鸟51%的股份,并且宣布未来五年将继续投入1000亿元,加快建设物流网络,打通跨境电商物流通道。

显然,这一系列的投资和大力度投入,虽然短期内会稀释掉阿里的利润,但却为未来的新零售业态提供了扎实的基础设施层面的支撑。除了阿里外,腾讯在2017年也在新零售领域频频落子,相继入股了海澜之家、步步高零售实体企业,显然是从阿里大手笔整合线下零售业态上发现了玄机,只不过,腾讯在构建新零售基础设施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短板。当然,有一定是可以肯定的,现在还是新零售的布局阶段,远远没有到效益爆发的拐点上。


这种超过60%的收入增长势头,阿里还能保持几年?

连做空机构都放弃了,吸引投资人的商业计划书定制,找Z博士:zboshi007阿里收入增长的窗口刚打开。

仔细看阿里发布的财报的话,就会发现有这样一个数据——2018年,新零售所促进的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新业态,为阿里在业绩表现和业务增长的高速发展提供了爆发式的新动能,展望2019财年,阿里预计集团整体收入的增长将超过60%。就此,我们可以算一笔账,2018财年的收入是2502亿元,同比增长是58%,按照2019年的预计增长率,阿里收入将达到4000亿元。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们可以对标一下美国的亚马逊。在电商领域,阿里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亚马逊占有全美40%到50%的网购份额。在几乎处于垄断地位的前提下,在剔除掉增长率更高的阿里云等新兴业务后,阿里的营收增长依然要高出亚马逊20%左右,而同期京东商城的2017年营收是938亿元,同比增长率仅为36.15%,这一数据也被阿里远远甩在了后面。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阿里在新零售领域的投资和入股,已经在营收和利润层面得到了体现,而且这种拉动业绩的爆发力正变得越来越强。这一点也能从阿里2015年到2018年的财报中得到印证,在2015财年到2017财年的三年时间里,收入增速水平分别为45%,32.7%及56%,2018年预计会超过60%。这种稳步高速增长的势头,如果没有新零售外力的拉动,显然是无法完成的。

更让业界大跌眼镜的是,就连美国知名的做空机构都已经彻底放弃了。在阿里发布最新的财报数据前,5月2日,曾经让中概股闻风丧胆的研究公司,香橼研究(Citron Research)罕见地发布一份看多阿里巴巴的报告,并将阿里巴巴股票的目标价提升到250美元,比当前阿里的股价整整高出了60多美元。“大空头”香橼还称阿里是全球最被低估的公司。

本来这一罕见表态让人很难理解,但看了阿里逆天的财报数据,就彻底明白了。 当然,阿里的财报数据也给中国互联网行业提了一个醒——线上的红利已经结束了,线下融合才是接下来的王道,更是未来业务的新增长点。


融资商业计划书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首先,线上电商经过近10年的发展,确实遇到了瓶颈,市场饱和度高、竞争强等因素使得线上电商业绩下滑,当然像阿里这样的电商巨头也不排除在外。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阿里如何实现电商业务同比增长60%的优异成绩呢?

这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马云的新零售概念。自从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后,整个2017年就成为了新零售的元年,除了阿里在内的所有电商均采用了新零售概念,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重新激活的用户。

就阿里来说,在新零售的的投入也是非常大的,但从效果来看,无疑是成功的。例如,新零售的标杆业务盒马生鲜就做得很成功,成功激活线上线下用户,使得京东等大型电商竞相模仿,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其次,60%的增长大恨程度上也依赖于阿里电商的国际化进程,马云现在一天到晚到处跑,都是为了把阿里电商品牌带到国外,吸引更多流量扩大市场。前不久就和泰国达成了合作的意愿。

最后得益于阿里在线下零售的投资进程,众所周知,马云在去年花大价钱收购了大润发等线下大型商超,这样一来线上线下物流、配送的结合拉动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再一次成功的激活了用户的购买。

所以,阿里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是马云一点一点打拼出来的市场,而事实也证明了马云的新零售概念是正确的。


政商参阅


阿里牛就牛在,它正在成为一个从线上到线下,囊括一切的电商巨头,当网上的流量红利趋于饱和时,毫不犹豫的将剑锋直指新零售,实现线下最后3公里的用户获取。

当年阿里是凭借电子商务起家的,淘宝主打服装和各类生活用品的销售,这时候阿里完全是线上布局的,从商家、物流到支付,即使你店面都没有也可以在淘宝上开店。并且这样的模式催生了一批淘宝卖家,甚至当时提出的口号是“淘宝摧毁了实体店”。

但是阿里的创新精神就在于,它不会停止进步,从收购饿了么,成立盒马生鲜你就能看出来,阿里现在的目标是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动,生鲜类和外卖都是有更加快捷的用户体验要求的,阿里的平台也确实大到可以实现这项业务的能力。

京东和唯品会想要对标阿里,首先在资金上没有足够的底气,其次布局也明显没阿里想的深远,这才是他们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毕竟什么商战,最后都变成资本的游戏啦。



健谈TT


投资投人很重要,韩信在项羽手下时不受重用,只能当个小官,在刘邦手下被拜为大将军,统领百万大军,帮刘邦得了天下。

阿里在物流上一直不如京东做的好,一直想打破京东物流仓储的优势,可总是做不好,马云一直耿耿于怀。

侯毅在京东物流上虽立下汗马功劳,可一直得不到刘强东重用,刘强东怂过候毅,给你百万年薪就是请你来执行的,不是来反对我的。

候毅的抱负得不到施展,愤然辞职回到上海,可却被老乡张勇欣赏,介绍给马云,两人一拍及合成为知音,马云押上全部身家和名声,进军新零售,盒马鲜生横空出世。

阿里凭借新零售先发优势,取得了市场领先优势,一发不可收拾,候毅也成了新零售之父,功成名就。

京东因为失去候毅,也失去了物流仓储优势,被更有优势的盒马鲜生超过,无法做到半小时送货到家,二十四小时线上不打烊。

正因为在新零售上取得巨大成功,阿里的核心业务才增长60%,等于培养了几个京东。


光芒万丈34957


这个问题就是一个战略性问题了,从阿里的互联网布局我们不难看出,阿里一系列的并购和参股的企业或者公司基本上都是带有互联网性质的,大家都知道互联网电商发展到现在想要获取新增用户量是一个很难的事情了,然而这一点阿里早在几年之前就看到了这点,所以做出了一系列并购参股的一个庞大互联网生态圈

然而阿里的核心业务想要长期性的保持高增长就得以各种渠道和方式获取流量,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你看看阿里并购和参股的一系列公司里面哪个上面都能投放或者直接选取直接跳转阿里平台的链接。

我们以微博为例吧!相信大家都知道微博的流量是一个非常大池子,然而在微博上一些网红或者是一些商家在微博页就能直接链接跳转阿里淘宝或者天猫的页面,其中包括自己的单品页面和一些主要大型活动页

所以说一家大型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发展,想要获得长期的增长,前提是一定要有大的流量池,否则靠什么来维持增长呢?阿里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企业,他们能看到后10年或者后20的发展态势,从而在前十年就作出一系列后10年将要发生的事


事态杂谈


看到这题之前正好看到了环球网的一篇文章《美媒:世界互联网第一梯队FAANG欠阿里一个名额》,其中一句是这么说的:“阿里有大象一样的体量 却有兔子一样的奔跑速度。”


而阿里的电商业务能同比增长60%,首先是阿里新零售的成功,阿里巴巴在生鲜,超市,线下实体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就以盒马鲜生为例,在一线城市中盒马鲜生能做到以3公里为半径,提供半小时内送货上门服务。绝对的高效就是马云新零售的威力,技术与零售的结合,让很多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这就意味着,在电商消费者体验方面,阿里正在迅速的提高。

其次菜鸟物流在这里发了不少力,从一线城市商品的配送速度就能看出来,阿里虽然没有自建物流,但在一线城市的配送速度变快,配送时间急速缩短,这也是天猫GMV大涨的主要原因。


中商产业研究院


阿里2018财年集团收入2502.66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核心电商业务收入2140.20亿元,同比增长60%,创下IPO以来年度最高增幅。如此巨量的增长得益于两大因素:垂直方向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以及水平方向的全球化扩张。


垂直方向,新零售已经是老生常谈了,而阿里的布局也开始进入收获期。在入股银泰、联华超市、新华都、高鑫零售等传统线下零售商之后,阿里通过技术输出对它们进行了数字化改造,从线上往线下引流实现更高的营收和利润。


而对于线上业务,新零售的战略加强了品牌商尤其是世界顶级品牌商对阿里平台的认可,天猫成为品牌商们的首选。品牌商的集体入驻导致阿里巴巴的GMV和用户数量实现新的突破,GMV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5%,移动月度活跃用户达到6.17亿,较2017年同比增长1.1亿。


除了线下和线上的投资布局以外,以河马鲜生为代表的“新物种”的爆发式增长也功不可没,包括淘咖啡、天猫小店、生活选集在内的一系列创新帮助阿里进一步拓展新零售的边界。




水平方向,阿里的愿景是建立一个可以让全球消费者都可以买到任何一个国家的商品,并且实现全球范围内72小时送达的电子贸易平台(eWTP)。去年全球化最大的增长来自于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以及全球零售市场平台速卖通(Ali Express),两者为阿里在2018财年的国际零售业务收入带来94%的增长。


阿里的巨大增长出乎意料,但仔细分析下来也在意料之中,并且再次证明了“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这个道理。新零售告诉了我们任何传统行业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找到新的增长点,而阿里全球化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潮流顺应历史并且势不可挡。



高挺观点


告诉你们这二个电商价值观不同的地方是什么,amazon把买家信息完全屏蔽,卖家可以通过系统发邮件催评,仅仅是催,邮件里边不能出现好评,利益交换了词语!催来的可能是差评.而淘宝已经把买家教育的给差评都不敢!电商价值观就看出来,amazon为消费者服务,淘宝只是平台,规则制定者,仅此而已!差评为什么那么重要,在淘宝,天猫这边出现的机会太小,可以用各种手段防范.造成不公平竞争,所谓的品牌,评价也不一定高,不利于中国智造提升,不是产品为王!可以看看 淘宝宣传的 什么粉丝营销,直播的,但是客户真真的客户体验评价在哪里?


逸炫1


那当然是因为阿里“新零售”的功劳呀!

所谓的体量其实指的是线上交易,阿里的核心电商业务收入增长60%的原因是将线上和线下打通,开创性的开展“新零售”模式。

阿里巴巴的电商帝国彻底改变了国人的购物习惯,线上体量已经极为庞大,但是就整个零售业来说,目前竞争不再来源于线上和线下的模式,现在阿里要回归零售的本质:更高效更优质地服务消费者。具体来说,阿里的新零售有几大特征:

线上线下同款同价。消费者最开始选择电商消费的主要原因,不外乎零售店的体验不好,且价格昂贵。随着线上线下及物流的融合,阿里的零售体做到了线上线下高度统一,并且提供专业的服务、力求把同质同价产品给消费者。

终端提供叠加式体验。消费的过程是个亲身比较和体验的过程,亲自感受过商品之后进行比较分析无疑会带来很多乐趣。这是电商所达不到的。阿里创立的新零售中国,流量入口将没有线上与线下之分,而终端则是重要的体验场景,智能终端将取代旧式的货架、货柜,延展店铺时空,构建丰富多样的全新消费场景,成为一种新生态。

针对线上和线下消费的不同特点,阿里围绕实体门店、电子商务、大数据云平台、移动互联网,融合线上线下,向顾客提供跨渠道、无缝化体验。总之,这是一个未来趋势。线上销售的优势是价格低,可供选择性高,而线下销售的优势在于亲临的体验感,更容易获得商品的直观体验,同时存在售后服务的易获取性,优势的互补,资源的互相整合,在这样的营销模式下,营业额不增长都奇怪了。


欧界传媒


为什么电商业务收入增加,很简单,阿里主要做的是服务,卖家数固定了,那提高收入的方式当然是增加服务费,天猫扣点增加了,直通车贵了,以前一个卖家上传多少宝贝图片都无所谓,现在发布产品还要买图片空间,不然上传产品都没有空间,只能说,阿里做大了,吃像越来越难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