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市场遇阻:退出海外市场才是ofo的明智选择?

今天,共享单车行业依然十分热闹,先是摩拜单车App出现了大面积的技术故障导致用户不能正常使用,接着ofo退出美国市场消息传来。

作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无桩共享单车在2016年开启了出海之路,ofo则扮演了急先锋的角色。

2016年11月,ofo选定了新加坡作为其海外拓展的首站,在新加坡试水成功后又以雷霆之势陆续进入美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泰国、荷兰、法国等国。2017年底,ofo的业务已经扩展到20个国家50个城市。如果说,在进入市场初期,以抢占地盘为战略目标的话,ofo是成功的,市场占有率远超摩拜和其他同行。

美国市场遇阻:退出海外市场才是ofo的明智选择?

而摩拜单车进军海外则是从2017年3月开始的,第一站也是选定新加坡市场,截至2018年7月,摩拜单车已经进入全球19个国家超过200个城市,2.32亿注册用户和620万辆单车。

对于国内共享单车来说,2016年-2017年是抢占市场的阶段,依靠风投的资金,通过大量的投入铺开市场。这个阶段,共享单车不求盈利,出现了过度投放、粗放式管理等问题,进而形成了资金压力。

在海外市场,共享单车如法炮制,采取了类似的策略,ofo的战果很不错,在海外快速攻城略地,让后来者无法进入。从ofo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今年5月,新加坡一地累计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用户约占总当地人口五分之一,平均周订单约100万单。在美国,ofo已经进入约30座城市,今年一季度订单量突破100万。在英国和法国,ofo用户数量已经分别超过当地投放单车数量的30倍和十倍。

美国市场遇阻:退出海外市场才是ofo的明智选择?

然而,运营经验、人员招聘、融入当地文化等各方面不成熟就匆忙进入的后果逐步显现。近期ofo海外各地市场不断传出裁员、撤销分点,甚至撤离当地市场的消息。

据报道,六月初ofo新加坡团队员工已经有50%的接到了裁员通知,而与ofo合作的新加坡当地一个物流公司还折价出售ofo小黄车。虽然ofo官方后续对此事进行回应,称该合作的新加坡货运代理/物流公司行动过于激进,ofo正在努力通过各种手段避免财产被出售,但是由此也暴露了ofo在当地的运营存在不小的问题。

7月初,ofo宣布逐步撤回在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州几个城市的小黄车,称会在60天内撤回澳大利亚的市场。这一消息距离ofo正式进入澳大利亚市场才九个月。虽然,ofo在正式进入澳大利亚前已经在阿德莱德市成功进行试运营,且小黄车也遵守对当地政府的承诺,单车的投入是逐批进行,合理布局的,但是车辆乱停乱放以及损坏严重等问题还是招致当地人的不满,加上澳大利亚规定骑行自行车必须佩戴头盔,这一点也给共享单车的租用制造了门槛。也许,就是这诸多的“水土不服”致使ofo打了退堂鼓。

Ofo方面表明其正在调整海外市场战略,接下来要进入第二战略阶段,这一阶段将借助第一年全球运营的经验和数据,深耕新加坡、美国、法国这类规模大或增长迅速的重点市场。这一轮, ofo创始人兼CEO戴威亲自挂帅,直接负责海外业务。Ofo将筛选重点市场精细化管理运营,深化全球合作直接负责海外业务,在不同的市场,ofo会根据不同的用户习惯和市场特点深化市场合作,加强服务升级。

话音刚落,ofo声称要深耕的美国市场又出了状况,据说7月18日ofo美国的雇员收到公司通知将裁掉大多数员工,而此前ofo美国已经有至少三名高管离职。消息还说,ofo将从现有的美国大多数市场撤离,只留下几个主要城市的业务,具体保留哪几个城市还未可知。而小黄车进入美国市场其实不到一年,在30多个城市投放了逾四万辆自行车。

与此同时,国内共享单车第二位的摩拜单车虽然放慢了海外拓展的脚步,但不时打出新的组合拳。比如,7月初摩拜发布采用特斯拉同款电芯的“摩拜助力车” ,致力于解决用户3-5公里的出行问题,提高出行效率。

7月13日,摩拜又宣布正式在富士市投入运营,摩拜单车在富士山地区运行哟专门的车道,而且摩拜还跟当地房地产公司、星巴克、麦当劳等商家合作,确定了单车的停车点,有效避免单车的乱停乱放。

富士山地区已经不是摩拜进入日本的第一个区域,前面还有福冈、奈良、神奈川等城市。摩拜在日本的单车搭载了通信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查找附近闲置的单车,进行预约和支付,还可以解锁。

投入了美团怀抱的摩拜,显然看上去比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同时缺乏强势的供血来源的ofo更加淡定。

美国市场遇阻:退出海外市场才是ofo的明智选择?

Ofo现在海外市场不断传来坏消息,在“罗超频道”看来,还是ofo在选择独立发展后,资金匮乏所致。Ofo希望能够靠自己实现盈利,就必须要开源节流,海外市场适合大公司做,运营成本比国内更高,短期内难以见成效。不过,戴威是很纠结的,一方面此前ofo在海外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也有不小的进展,轻言放弃太可惜,所以ofo还要最后一搏;另一方面海外部分城市用户付费能力更强,平均素质更高,也有望实现盈利。不过,对于ofo更稳妥的做法的是,眼下应该停止海外战略,回归并聚焦国内市场,在核心城市实现盈利。未来,再度出海也不是没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