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被忽略的将领,此人是翼王石达开的先锋大将,却死的蹊跷

太平天国有不少著名人物,比如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等人,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并不是很有名气,与上面这些赫赫有名的“王”比起来,他最初只是一位“天豫”,大约是太平军中倒数的爵位。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鲜为人知的将军,却有着一段传奇经历。他骁勇善战,是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的先锋,他在石达开死后归入太平军主力,被封王并且成为军中骨干,但是最后却诡异惨死。

这个人就是太平天国被遗忘的名将唐日荣。

太平天国被忽略的将领,此人是翼王石达开的先锋大将,却死的蹊跷

公元1863年,一支太平天国的队伍出现在了汉中地区,按理说,太平军主要活动区域是在东南,怎么会忽然跑到汉中呢?

原来,这支军队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余部。

石达开之前兵败大渡河,牺牲在成都,他的亲兵部队被清军屠杀,其前锋和中军则逃了出来,继续在四川流动作战。

这支军队就是石达开的先锋精锐,被称为“翼殿前队”(石达开是翼王),其统帅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固天豫”唐日荣。

太平天国被忽略的将领,此人是翼王石达开的先锋大将,却死的蹊跷

唐日荣是湖南永州人,并非“老广西”,但是,这位“湘人”却作战勇猛,所向无敌,因此获得石达开器重,将军中精锐交付给他,让他担任自己的大军先锋,“翼殿前队”屡破关城,是石达开能够纵横西南的主要突击力量。

石达开牺牲后,唐日荣宁死不降清军,继续率领部队流动作战,最后与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在汉中汇合。

由于此时太平天国兵力锐减,急需军队,因此唐日荣被推为“德王”,他的“翼殿前队”也被编入陈玉成西征军之中。

陈玉成西征军是太平天国后期英王陈玉成为了打破东南困局而命赖文光陈得才等人远征汉中的一支兵马。

就在他们和唐日荣汇合后,天京被困,因此这支兵马立刻回援天京。

唐日荣再次作为全军先锋,一路所向披靡,当他的军队攻击到湖北附近的时候,据说已经拥兵数万,兵强马壮。

然而,就在此时,一件“诡异”的事发生了。

唐日荣竟然因为“叛变投敌”而被战友“遵王”赖文光杀死了,他的部队也被赖文光吞并。

这是怎么回事呢?

太平天国被忽略的将领,此人是翼王石达开的先锋大将,却死的蹊跷

对于唐日荣的叛变,主要记载是来自赖文光本人的“回忆录”,赖文光自称他得到消息,唐日荣要带着部队投靠清军,因此他主动出击,干掉了唐日荣,然后兼并了唐的兵马。

这是真的吗?

对于这个回忆录,我们要知道它只是孤证,就连当时的清军都并不清楚唐日荣要投降的消息。

唐日荣在石达开兵败以后孤军转斗千里从未投降,后来在汉中与陈玉成西征军汇合直到东下救援期间也曾遭遇极度危险的困境,他身边就有几支太平军投降了清军,可唐日荣仍未投降。

如今唐日荣站稳了脚跟,拥兵数万,却忽然要投降了?这着实有点匪夷所思。

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根据现在发现的史料来看,问题可能就是出在赖文光身上。

赖文光是洪秀全的“小舅子”,属于最高领导的裙带关系,从现在的记载来看,似乎赖文光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领袖”,是北方捻军部队的“共主”。

但事实却不是这么简单,从清军方面的记载来看,当时北方捻军并未将赖文光当成领袖,对于北方捻军来说,南方来的太平军更多的只是只是“盟友”,是“客军”,尤其是在天京陷落洪秀全死后,北方捻军更是自力更生,赖文光并非是其领导人。

真正将自己装扮成“捻军领袖,太平军后期支柱”的人恰恰是赖文光自己,这一切还是出自他的“回忆录”。

可以说,赖文光留下的记载误导了很多人。

太平天国被忽略的将领,此人是翼王石达开的先锋大将,却死的蹊跷

我们回过头来看,赖文光杀唐日荣吞并他的部队,真的是因为唐日荣要叛变投敌吗?会不会是赖文光本就打算吞并唐日荣,故意陷害他呢?

从一件事我们或许可以看出端倪。

唐日荣死后不久,清军和捻军太平军在最后的大决战“尹隆河之战”中,本来捻军已经将清军刘铭传所部围困,刘铭传甚至准备自尽了。但是配合捻军作战的赖文光却被清军鲍超一个突击打的大败,军队随之溃散,“尹隆河之战”捻军因此惨败,从此衰亡。

太平军本来善于打硬仗,此次和鲍超作战一触即溃,直到全军溃散,实在令人想不明白,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赖文光吞并唐日荣,不得人心,导致众叛亲离。

唐日荣一直跟随石达开,石达开的部队又一直远离太平天国中枢,导致石达开所部的记载十分混乱和简略,而唐日荣遇到陈得才赖文光等人后不久天京便陷落了,他本人又被战友火并,这就更不可能对他有一个客观完整的记载和评价了。

因此对唐日荣这位“石达开先锋官”的记载十分简略,他的死更是众说纷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