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歲月的B面?民主政治的代價?曼德拉百年

2018年7月18日,是新南非的國父曼德拉百歲冥壽。

毋庸置疑,曼德拉是20世紀最值得尊重和銘記的政治人物之一。他在生前就獲得了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不同政治立場和陣營的多數人一致的讚賞,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曾在曼德拉著作《與自己對話》序言中毫不吝嗇對這位長者的溢美之詞:

這些年來,我懷著十分謙卑的心情關注著他,崇拜著他。同時,他在追求公正公平夢想過程中所作出的犧牲也激勵著我。……他對改變這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作出了巨大貢獻,很難想象,沒有他,歷史會變成什麼樣。

8年前的2010年7月12日,第十九屆世界盃足球賽閉幕式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足球城體育場舉行,當曼德拉一襲黑帽黑衣,坐在電瓶車上緩緩入場時,所有的人都熱烈地鼓掌,向他致意。已經從南非總統職位上退休多年的他,那一刻似乎達到人生輝煌的頂點。那一屆世界盃能在南非舉行,也被視為國際社會對南非消除種族隔離、促進民族和解、成功融入世界文明主流的肯定與獎賞。

光輝歲月的B面?民主政治的代價?曼德拉百年

2010年7月11日,曼德拉和妻子格拉薩在世界盃決賽開幕前到場致意。

2013年12月5日,曼德拉與世長辭。至今,他的名字在南非、在全世界,依然常被人提起。但是,近年來包括中國國內,關於他的成就、他的功過,出現了不少非議。

今天不少人把南非出現的一些問題,如經濟發展放緩狀況不佳、國內治安不靖、南非綜合競爭力下降等等,歸咎於曼德拉,甚至認為是打破種族隔離、解放黑人帶來的“罪過”。有些文章還起了驚世駭俗的標題,如“曼德拉:全世界的聖人,一個國家的罪人”、“曼德拉是如何搞垮南非的”。這些文章大多是簡單地羅列在種族隔離時期南非的經濟成就和當下的種種問題,然後就推論出這些退步,是曼德拉帶來的。且不說這種推論毫無因果關係,就是求諸於南非本國的民意和主流媒體,也得不出他是“罪人”的結論,他在南非的黑人、白人民眾心目中,依然是國家團結的象徵。

光輝歲月的B面?民主政治的代價?曼德拉百年

1993年10月,諾貝爾和平委員會授予曼德拉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他為廢除南非種族歧視政策所作出的貢獻。

南非在廢止種族隔離政策之前所取得的繁榮,可以說是黑人“低人權優勢”使然,這種優勢必然不能持久,因為黑人勞動者不是用程序可以控制的機器,隨著權利意識的覺醒,黑人必然要對遭遇的不公進行反抗。諸如經濟權利方面,同樣的工種,黑人只有白人工資的五分之一;政治權利方面,黑人沒有投票權;而在社會生活中,黑人處處受到歧視。這不但在道義上與人類文明的方向背道而馳,在實際操作中,也是不可持久的。

那些批評因黑人取得與白人一樣的權利而導致南非競爭力下降的論調,預設的前提是:因為黑人普遍受教育的程度不如白人,國家治理能力不如白人,所以應該接受由白人統治,由白人來安排他們的命運。這樣你好我好大家好。

光輝歲月的B面?民主政治的代價?曼德拉百年

種族隔離的標誌:“白人專用”標牌

世上有是理乎?不要以為在南非種族隔離後期,白人統治者是良心發現主動放棄特權,那是因為他們他們已經感覺到整個南非正成為一個火藥桶,白人如果不能和黑人和解,繼續用高壓維護種族隔離,剝奪黑人的各種權利,白人面臨的命運是玉石俱焚。可以說,在那個時候,對白人統治者而言,維持種族隔離,“非不為也,而不能也”。如果黑人能夠恭順地接受種族隔離政策給他們安排的命運,而不是反抗和鬥爭,我想多數白人統治者願意這種“幸福日子”再加上五百年吧。

但世事怎麼可能按照少數人的心願來安排呢?建立在種族隔離基礎上的執政模式,其成本必然會越來越高。在曼德拉等人被囚禁的歲月裡,新一代黑人成長起來,他們多數是“民工二代”和“城市貧民二代”,這些黑人青年的反抗意識遠比父輩和祖父輩強烈得多,也勇敢得多。他們不懼囚禁、流血甚至死亡,在各個地區衝擊白人的統治秩序,縱火、爆炸、遊行示威此起彼伏,幾百萬白人感覺到強大的國家機器並不能保障他們的安全和富足。

光輝歲月的B面?民主政治的代價?曼德拉百年

1959年,南非德班,黑人工人為反抗種族隔離政策襲擊了一家啤酒商店,遭白人警察的毆打。

種族隔離後期,軍警、監獄等暴力機器的開支佔國家財政支出的30%,白人當局要對黑人反抗進行鎮壓,還得逐年大幅度增加。國際的制裁也動真格的了,使南非成為“冷戰”時雙方陣營一直拋棄的孤家寡人。連以鐵腕推行種族隔離政策著稱的白人總統博塔也承認,南非不變革,必然走向毀滅。

確實應當承認,今天南非遇到了不少的問題,如經濟發展放緩,失業率偏高,大城市治安狀況不佳,艾滋病肆虐,一些黑人對白人有“反向歧視”,等等。但我們應該認識到,這些問題解不是除種族隔離、黑白平權的結果,而是此前種族隔離造成貧富懸殊、社會分裂等等的後遺症。網絡上有一些人讚揚種族隔離時期南非取得的經濟成就、社會秩序的井然與治安良好,但由此得出種族隔離比不隔離更有利於經濟發展與社會管理的結論,顯然是荒謬的。那種採取高壓措施侵犯黑人權利、剝削黑人勞動獲得的治安良好和經濟高速發展不可能長久,它以整個國家不同種族相互不信任和仇恨為代價,是以虎狼之藥來補虛弱的身軀。如果不在90年代初進行種族和解,今天南非社會的問題恐怕不只是經濟放緩、治安、艾滋病,還會種族仇殺,烽火遍地。

光輝歲月的B面?民主政治的代價?曼德拉百年

2015年9月29日,南非馬斯弗梅勒勒民眾與警察爆發衝突,抗議者向防暴警車扔石頭和自制燃燒瓶。

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由於國際制裁的強化,內部種族衝突不斷,占人口近八成的黑人收入過低導致國內消費市場萎縮,南非以出口為主的外向型經濟遇到死結。此前黑人“低人權優勢”的紅利幾乎消耗殆盡。1994年曼德拉當選總統後,扭轉了此前經濟負增長的趨勢,南非有過新的一輪經濟增長。

光輝歲月的B面?民主政治的代價?曼德拉百年

1994年5月9日,曼德拉當選為南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 圖為曼德拉當選後和兩位副總統向媒體致意。

今天南非暴露的許多問題,其實在種族隔離時期早就存在,只是由於嚴酷的隔離政策,讓許多黑人禁錮在保留地(班圖斯坦),或者僅僅是去廠礦務工的勞動機器,沒有參與公共事務的政治權利,人們看到的只是另一小半的“南非”——白人主導的、繁榮有序的南非,不亞於一些歐洲國家。而另一大半的“南非”——由黑人構成、貧窮混亂的南非。種族隔離廢除後誕生的新南非,幾乎是把這“兩個國家”捏合在一起。如果不是曼德拉等人的努力,這個國家的族群分裂要比今天嚴重得多。

今天南非遇到的各種問題原因複雜,有歷史的,有現實的,也必須承認在反對種族隔離鬥爭中成長的“非國大”存在諸多問題,在治國理政方面的經驗不足,嚐到權力的甜頭後腐敗加劇。但是,既然是一人一票選舉出來的政府,所有人也必須承擔由此帶來的不利結果,世上本沒有百利而無一弊的好事。這也是民主的代價吧。我們不能讓曼德拉背這個鍋。

就如清朝皇帝遜位後,北洋政府的統治時期,軍閥混戰,中樞走馬燈換人,當時不少士人失望,直至有“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購得假共和”之嘆。但不能因此否定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人的努力,更不能說四萬萬中國人應該老老實實接受舊帝制。

對代表黑人的“非國大”執政後,權力可能帶來的腐化,曼德拉並不是沒有清醒的認識。曼德拉十分擔心這些翻身做主人的黑人精英,“他們像第一次走進糖果店的孩子,一旦觸及政府資金就再也不肯撒手。”他在未完成的自傳續篇《與自己對話》中寫道:“在歷史上,不斷有革命分子被貪婪打倒,他們最終被轉移公共財產為己所用的貪念所壓倒。他們背叛了曾經讓他們名揚天下的高尚目標。”

自非國大執政以來,腐敗問題是腐蝕這個黨的一個最大毒瘤。南非工會大會書記瓦維警告,若不遏制腐敗,南非將面臨“阿拉伯之春”那樣的動盪。非國大喪失民心,進而喪失政權並不是低概率的事。曼德拉不是萬能的,一代人只能幹一代人的事,今天的南非諸多問題出現,只能說是執政黨背離了曼德拉的遺訓。但是好在南非有獨立的新聞機構,有成熟的選舉制度,有相互制約的立法、行政、司法機構。這個國家已經步入了正軌,現在存在的種種經濟、社會問題不足以動搖國本。

曼德拉身上集中了20世紀不同類型的政治領袖特質。入獄前,他是領導武裝鬥爭的革命領袖;出獄後,他是憲政框架下和平競爭的政黨黨首;通過選舉,他成為一個民主國家的總統。這三個角色是不一樣的,有些革命領袖擅長帶兵打仗,有些政黨黨魁擅長選戰,但未必擅長治國,曼德拉成功地完成了三個角色的轉換。他當選聯合政府的總統後的五年任期內,正式憲法出臺,種族和解成果得到鞏固,經濟得到恢復並較大幅度增長……當這些新南非的基石奠定後,他毫不戀棧,實現不謀求連任的諾言,交出權柄,為南非的政治正常化做了很好的垂範。

莫讓浮雲遮望眼,南非近些年遇到一些問題,怎麼可能以此來否定曼德拉對南非、非洲和世界的巨大貢獻呢?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曼德拉的偉大人格和卓越成就將更為清晰、明朗。人們也更能理解黃家駒向曼德拉致敬的《光輝歲月》所唱的那樣:

一生經過彷徨的掙扎

自信可改變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