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國家大力推行生態葬,效果卻不盡人意?

黨的十八大以來,提出了綠色發展理念,要求“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為了深化為了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黨員幹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推行節地生態安葬,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制定的法規。民政部、發展改革委等9部門於2016年2月19日聯合印發了《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自2016年2月19日起實施。

到現在為止,已實施兩年有餘了。

雖然有國家相關部門牽頭,並聯合社會各界人士推進,但是效果卻不盡人意,到目前為止,大部分人仍然不會選擇生態葬,為什麼呢?

一邊是根深蒂固的中國傳統文化:入土為安;一邊是環境惡化,土地日益緊張的嚴峻現況,我們該如何選擇?

為什麼國家大力推行生態葬,效果卻不盡人意?

我們的傳統葬喪文化講究“入土為安”。人活了一輩子了,逝去了,總要有個地方安放,以便久久留存:做一口棺材,埋與老家旁山上,上立一石碑。實現了入土為安,並有位置安葬,石碑的矗立也讓後人可去祭拜。

另一方面,由於我國本身就是人口大國,人均土地面積為0.96公頃,不及世界人均土地面積的三分之一,所以造成了現在死人與活人爭土地的現狀。且傳統殯葬多采用土葬等,一方面佔用土地,另一方面石碑等也造成了“白色汙染”,長時間受自然腐蝕,總會石化,影響自然生態環境等。或許幾年後,國家實施綠水青山建設時,滿山的墳墓又該如何處理,遷往它處,逝者又能得到入土為安嗎?

那麼,如何選擇就成為了問題。

或者,我們不做選擇,和諧共處不就好了?

入土為安,生態葬也可以做到;希望在這世上留下足跡,生態葬也可以做到;後人能夠祭拜,生態葬同樣能夠做到。

那麼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為什麼國家大力推行生態葬,效果卻不盡人意?

生態葬可行

生態葬是指人的遺體火化後,通過“草坪葬”、“花壇葬”、“海葬”、“樹葬”等不佔地或少佔地的方式處理骨灰,具有環保、節約和成本低等特點。在葬下逝者同時又與自然相結合。

人,作為自然的一部分,

和世間萬物一樣,出於自然,也將復歸自然。

草坪葬

將逝者骨灰撒於草坪土層下,讓其自然溶解,在上面留一塊碑。實現了入土為安的觀念,並有利於綠化環境。

為什麼國家大力推行生態葬,效果卻不盡人意?

花壇葬

將逝者骨灰撒於花壇土層下,讓其自然溶解,圍牆上鐫刻一塊牌。實現了入土為安的觀念,並有利於美化環境。

為什麼國家大力推行生態葬,效果卻不盡人意?

海葬

乘船出海,將逝者骨灰與鮮花等一起,慢慢撒於大海。海葬是繼墓葬以來最大的改革,衝破了傳統入土為安的觀念,有利於節約土地,移風易俗。

為什麼國家大力推行生態葬,效果卻不盡人意?

樹葬

為逝者種下一顆樹,將骨灰裝於再生紙研製的新型骨灰盒葬入樹下的泥土中,或直接撒於樹根處,讓其成為樹木的滋養物,樹前留下一個標示牌。實現了入土為安的觀念,又種下了樹木,美化環境。

為什麼國家大力推行生態葬,效果卻不盡人意?

生態葬不可行

另一方面認為,生態葬不可行。將逝者骨灰撒在泥土中,幾年後不就沒了嗎?那祭拜時我又在祭拜誰?像海葬那樣,將骨灰撒於大海後,能留下什麼呢?清明時,我又怎麼去祭拜?

案例

一位85歲的老人,生前立下遺囑:死後不燒花圈、不請道士、將骨灰運回老家進行樹葬。

但在老人逝世後,如何安葬家人卻起了爭議:

家裡一些長輩說,一定要土葬,還要燒一棟紙屋,不然老人在陰間沒有房子住;老人的孩子還說,要請人看看風水,選擇好的地方下葬。後來達成一致,將老人骨灰裝於棺材中,於清明運回老家安葬,不搞其他儀式。

老人的孩子說:入土為安,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很難打破,如果我們不這樣做,很可能會揹負不孝的罵名。

論述

傳統葬喪文化當然可以與現代生態葬相融合。

以樹葬為例:將逝者的骨灰撒入樹下泥土中,使其成為樹木滋養物,讓樹木更好的生長,逝者與樹木融為一體,不也是實現了入土為安嗎?

我們都喜歡永遠這個概念,所以也把它應用於葬喪中。但試想:就算購買再好的骨灰盒,它又能存放多久呢?

也許在我們這一代,它就已經被自然溶解掉了。

在那是你還會說你是在祭拜誰嗎?

到時再去尋找一個替代品嗎?

不過是形式主義罷了。

為什麼不在現在做呢?

為後世留下一棵樹,可以活幾百年,待到其進入生命晚期,將要枯死時,剪下新芽進行嫁接播種,不是從另一個方面,實現了永遠嗎?待祭拜時去看看這棵樹,其意義,依然存在。

對於海葬,或許我們現在還無法完全接受。

它的做法,或許讓逝者在這世間留不下一絲痕跡。但又想一想,誰又能永遠留下呢?唯有自然。我們出於自然,也必將回歸自然。

至於不孝,是不是我們在自我設限呢?

周總理逝世後,他的家人將他的骨灰撒於北京長城上空、北京密雲水庫、天津海河入海口、黃河入海口。

周總理的家人是不孝嗎?顯然不是。

我們同行

生態葬將是未來大勢所趨,為什麼我們不在現在考慮一下,讓逝者真正的入土為安,是怎樣的。

我們,終將同行~

為什麼國家大力推行生態葬,效果卻不盡人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