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常玉的作品?

艺萃


油画是西方画家的专利,中国油画家要被西方认可会非常难,如果没有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和出类拔萃的技巧,很难进入西方画家的法眼。

常玉恰恰就是用自己俏皮而独特的画风,以及传奇人生让西方人大开眼界的中国画家。被称作东方的莫迪利阿尼。

《斜倚风情》

概括性来说,常玉打破了几百年来所建立起的油画传统画法程序,他把中国书法,中国画,油画三种艺术有效融合在一起,让油画带上了深厚的中国文人画影子。

可以说,他的油画是中西合璧的典型代表。风格非常鲜明,观者一看便知道是他的作品。

《五裸女》

他在油画中大量使用类似于书法的线条,人体轮廓全由这种线条勾勒而成。线条柔韧、流畅,潇洒,一波三折,有非常浓厚的国画气息。像作品《五裸女》、《金毯上的四裸女》、《斜倚风情》等作品,就是这种画法的代表。

同时,他是性情中人,以童心观瞻着世界,完全随着性情画画,画面直率简洁,流露着中国大写意作品的笔情墨趣。

《金毯上的四裸女》

常玉1900年出生在四川南充富商家庭,从小有条件接受教育,跟随当地名家赵熙学习书法和绘画,在传统文化方面打下了坚实童子功。

风华正茂之际,与徐悲鸿、林凤眠等人结伴,前往法国巴黎学习。同时,他在巴黎举办了好几次书法、国画展,引起不小轰动。让法国人不敢小瞧这个名叫“常玉”的中国艺术家。

《瓶菊》

在巴黎浓厚艺术氛围的熏陶下,常玉对油画产生极大兴趣,准备主攻油画创作。

在一边学习一边创作中,常玉不断尝试,努力把中国艺术里的优秀成分嫁接到油画中,比如说,书法的灵动美和秀丽美,国画中那种淡然、天真、悠远的意境美,一点点吸收到油画中,画出了截然不同的油画。

《休闲之马》

这些独特的美学特征,在以前的油画作品中很难看到,因此,一经创作出来,很快引起法国媒体关注。这些媒体不惜版面大量介绍常玉的作品。

同时,法国一些画廊积极为常玉策划展览,并举办展览,为常玉在法国走红起到了不小作用。

《白莲》

很快,常玉的名声走出法国,名满欧洲。

也由于常玉在法国遗留下数量不算少的作品,法国一些画廊和收藏家会为他积极筹划展览,让他的名气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如今,他的油画作品是欧洲艺术品市场的香饽饽。


鸿鹄迎罡


昏鸦始终认为若论对艺术的纯粹性方面之追求近现代非常玉莫属,倒也不是因他大起大落跌宕起伏又悲剧极的人生,就艺术论艺术在精神上他的作品无不显现出一种卓尔不群的绝尘清丽气质来。

作为最早留学法国的包括徐悲鸿、林风眠、张道潘等都有着担负振兴民族艺术教育的情怀,唯有常玉既不接受规范的艺术学院教育,也不积极投入艺术圈里各种思潮的讨论。悠哉悠哉特立独行泡泡咖啡馆,漫不经心地融入这座浪漫的都市,品味着其中的一点一滴。


或许正是这种孤独地旁观与漫不经心的自我慎独造就了艺术家最真实的艺术创造。即便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法国,常玉的艺术也是不为世人所理解。

极简的表达不同于西方的在观念上的故意为之,那是建立在东方哲学上地淬炼和提取。简化到马上就要成为抽象符号了,却又睿智诙谐地体现出了形象。

这种形体上的变形是随心所欲带有中国审美的独特视角。绝非西方人可以真正意会的内涵。

有人将常玉比做为东方的莫迪里阿尼,从两人对于艺术的执着态度上看的确有惊人地相似,对具有意味的艺术语言创造也有着某种“通感”。

从小在富商家庭长大的常玉生性散淡不知愁滋味,一直被开着中国第一家牙膏工厂的兄长资助的他在兄长去世后失去依靠,生活上每况愈下,其艺术作品也不得赏识,郁郁寡欢的他于1966在巴黎的居所因煤气泄露中毒身亡。

生性散淡寻艺人,蒙尘定是非常玉。

莫愁越洋他乡客,身后盛名难掩情。

八十年代后西方逐渐认识到这位艺术家的重要性,其创作的裸体、花卉、动物被一再炒作以至价格不菲,成为近现代中国画家第一位作品上亿元的人。

昏鸦就介绍到这里吧,喜欢艺术的朋友们请持续关注和点赞吧,昏鸦飞掠而去……。


疾飞昏鸦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常玉是个又穷稍微有点艺术手艺的好色之徒。画一个女性人体还不过瘾,要画两个或者四五个女性才满足。他曾说,“我画室这张沙发虽然早已破旧不堪,但这上面落坐过至少一两百个当得起美字的女人!”

他曾说,“我生命中一无所有,我只是个画家”。 不管生活多么拮据,但他依然请美丽的女人来当模特。 他痴迷女人,以画女人为追求目标。在他看来,女人就是上帝造给人间的一个美妙奇迹。



他的蒙昧快能赶得上西方小淫虫画家们了,好色跟安格尔有的一拼。他跑到西洋学的腥里骚气的,低俗不堪。


1929年常玉和玛素·哈蒙尼耶结婚,婚后因为常玉好色的本性,另外耍大牌挥金如土,请许许多多的美人当模特。好景不长,过了两年后又离婚了。

之后孤身一人,没了经济来源,生活就变得枯燥乏味了。

他的画作,大家评价得了,欢迎留言交流。下图是他画的《六匹马》……


崇儒


常玉

可能很多人还不太熟悉这个名字

但正是这位现在少有人知的画家

却在二三十年代的巴黎引起了美术界的瞩目

常玉的名字甚至被列入了1910—1930年当代艺术家词典

常玉的作品非常独特,油画作品近乎水墨写意画,极富东方情调,画面意蕴悠长。

但画中的形与色之构成,却是基于西方现代造型的观念。

那么问题来了, 这么一位在当时巴黎引人瞩目的画家,现在人们却所知不多呢?

别急,答案我们在作品之后揭晓。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常玉的作品:

迷幻梦境

常玉二三十年代的作品明亮

画面大都由白色、粉红等浅色块构成主调

其间突出小块乌黑,画龙点睛,分外醒目

画面色块与色块的明度十分接近,彼此和谐,极富韵味。在常玉的画中,无论是人是花是动物,似乎被浸染在一层淡淡的迷梦之中。

线之舞蹈

五六十年代,常玉则更倾心于漆黑之色

他在漆黑的底色上勾勒出花卉、动物、人体,

如用浅色做底,就用乌黑的铁一般的线条,下笔遒劲、入木三分

常玉仅用黑和白,以及几种中间色,谱出线条之舞曲,唱尽东方情调。

书法姻缘

常玉往往用毛笔一口气速写出人体,这缘于他少时的书法功力

他的速写人体或夸张变形,或姿态各异,风情万千

常玉早年学习过传统中国画,久习书画,书画之韵赋予了他作品之神韵。

中国工艺

常玉画的盆景系列,缘于中国意趣的变种

盆景里开出绚烂的繁花,生机盎然

盆景里残存着凋落的旧枝,凄凄切切,却锐意锋芒

大盆里几枝小花,小盆里一丛茂盛的花叶,枝枝叶叶的穿插组构。常玉作品融合了中国民间剪纸、漆绘装饰等工艺,东方情意深浓。

为什么常玉的作品于二三十年代在巴黎引起瞩目?又为什么常玉到现在少有人知?

常玉的艺术纯粹而交融

其独树一帜的油画极富东方风情、又不失西方现代之造型性

但常玉又是敏感的,他极度任性,随性放任却不善利用时机经营

也许也正是源于这纯粹的心,才能画出那些引人遐思不断的作品吧!

以上是默默浅见,意为抛砖引玉。

朋友们,对于常玉的作品,你又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呢?

(默默:以不一样的新鲜角度、持续分享各类艺术作品,欢迎朋友的关注和点赞!)


默默轻娱乐


【文藏来答】

“我的生命中一无所有,我只是一个画家。关于我的作品,我认为毋须赋予任何解释,当观赏我的作品时,应清楚了解我所要表达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常玉

艺术家常玉

当常玉的作品在近日2018年春季拍卖中“拍”的火热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会惋惜,惋惜那个同梵高一样,生前不被关注,穷困潦倒最终走向绝望和死亡的常玉。

1966年8月的一个午后,巴黎近郊沙坑街的一幢公寓里,一个默默无闻的中国画家在他杂乱无章的画室中离开这个世界,屋里的煤气未关,人们在抽屉里还发现了一把手枪。生前,他每天仅靠三个法郎过活,过世以后,他被草草安葬在巴黎的贫民墓地里,他的画成捆出现在巴黎拍卖行及跳蚤市场上,价格十分低廉,几十到几百法郎不等。而许多年后,他的《仰躺的豹》在香港以4913.55万落槌,他的《五裸女》几年前以1.28亿港元(约合1.07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刷新了当时华人油画最高成交纪录。

睡美人 油彩木板 1950年代作 50 x 100 cm 成交价:46,877,500 HKD

赴法留学

1920年,在兄长的支持下,常玉赴法学习绘画。彼时巴黎,不止有常玉,还有许多后世璀璨的艺术家。徐悲鸿、林风眠、潘玉良与常玉亲密无间,而徐志摩、邵洵美等文人也与他过从甚密。

因为有兄长的经济支持,在巴黎常玉仍是公子哥的作风。他外出会带着白纸和铅笔,找一间咖啡馆,坐下观察邻桌男女,认为有突出形象者,立即素描。有时,他边画画边读《红楼梦》,时不时再拉上一段小提琴。当徐悲鸿在达仰教授的工作室刻苦作画练习基本功,渴望以西方的训练改革中国绘画的时候,常玉却穿着考究,和美丽的法国女友坐在圆顶咖啡馆讨论蒙帕纳斯的气温会不会比枫丹白露高那么几度。1929年,常玉结识了巴黎大收藏家侯谢,侯谢的大量购买使常玉的作品开始被法国画坛注意及收藏,并于多间画廊展出,多次参与沙龙,特别是在欧洲地位很高的法国杜勒里沙龙,那时常玉在巴黎有了不小的影响。

1950年作 五裸女 120×175cm 成交价:1.28亿港元

潦倒时仍淡泊名利

到法国后的第十个年头,国内长兄常俊民经营的丝厂受到日本生丝倾销中国的巨大影响而倒闭,次年大哥离世,常玉既断了经济来源,又失去了最心疼他的亲人,生活一脚踩入虚空。

那时,除了偶尔靠朋友帮忙卖画维持生计,常玉也出版过法文《中国菜食谱》来解囊中羞涩,为了谋生,他甚至跑到一家中国仿古家具厂绘制彩漆屏风和器物。即便一贫如洗,常玉仍在自己的斗室中继续着自己的创作。徐志摩在《巴黎的鳞爪》中细腻地描述了常玉和他的画室,更把那个落魄的阁楼画室称为“艳丽的垃圾窝”。虽然潦倒,但常玉生性淡泊名利,对于画商及艺坛里的商业行径无法适应。小有名气之时,就算被索画之人包围,他也只送画不收钱。请他画像,他约法三章:一先付钱,二画的时候不要看,三画完后拿了就走,不提意见。这样的“不合作”态度使常玉和画商乃至整个艺术市场渐行渐远。要不是二十年后,遥远的故土突然思念起那客死异乡的孤儿,为他接连举办了三次展览和一次拍卖会,常玉,这个巴黎的流浪汉、中国的马蒂斯,被张大千、潘玉良、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公推为旅法华人之首的民国画家,注定会被浩瀚的艺术大海所掩盖,消失得无影无踪。

1930年作 碎花毯上的粉红裸女 油彩 木板 46.5×82cm

常玉笔下的女人、动物与花

在常玉的画笔下,男人几乎没有入过他的法眼。就是他自己,也没画过一幅自画像,这在“就地取材”的艺术家里,是很罕见的。他几乎不审视自己的样子,一双训练有素的眼睛,永远顾盼在女人身上。常玉的女人作品表现角度与常人不同,他以裸女整个身体轮廓表现内心的风景,他笔下纤细裸女不多,大都是丰满肥硕的女子,即便是亭亭玉立、玉体冰肌的女人体也都是脂润肌满,风韵张扬。

在巴黎侨界,曾经有过这样的说法,留法中国画家常玉倾慕徐悲鸿的妻子蒋碧薇女士,徐悲鸿在巴黎时经常因为生活小事起疑不悦,尤其是妻子蒋碧薇和常玉的偶尔交往,常使他心存芥蒂。所以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徐先生是“小心眼儿”,称常玉是他的“情敌”。综观常玉一生的创作,静物主题横跨近40年,花卉是他最偏爱的主题之一。那些平凡的花卉并不艳丽,但很坚韧。特别是花卉的枝条,像中国秦汉碑刻中的笔画,蕴含着特殊的执拗。吴冠中说那些线条是“一鞭一条痕的沉痛”。常玉也喜欢画野兽,他笔下的走兽,不论是野性的象和豹,还是驯养的马和猫,它们都显得悠闲而小巧。常玉从这些动物身上看到的不是它们的劲健威猛,而是它们的自在与自由。 画中多表现苍茫大地,古道绵绵,或黄沙漫道,渺无人烟的苍凉情境。画中在无边的空旷辽远的苍穹中,只有那小小如沧海一粟孤单的动物,动物有时急行、有时缓步,或深思、或徘徊。它们要往哪里?它们心在何方?乡关何处?使观者无不感到这位异乡游子晚年的孤独和凄楚。

1966年作 《孤独的象》

不管是女人、是花草、是金鱼、还是野兽,它们都像常玉一样,超然物外而悠闲自得。常玉说过,他画上的野兽就是他自己——它们孤独地彷徨于无垠的天地之间。1966年夏天,常玉电话中告诉好友:“孤独……我画了一张画……”画中一只小象在沉沉背景中奔跑,即将消失在莽荒。常玉告诉他的朋友:“那就是我。”

不久,常玉去世,这只小象也成为他的绝笔。

原文:《历史的缺席,市场的奇迹——错过了梵高,我们也错过了常玉》

资源出处:《艺术品鉴-见今》2018年4月刊


文藏艺术


常玉—1900年至1966年期间的画家,生前并不著名,在巴黎因煤气泄漏去世后作品渐渐被发现,成名的作品大多被拍卖或展出。

常玉出生于四川顺庆的富商家庭中,自幼学习绘画及书法,就读于上海美术学院,想要出国深造的他和徐悲鸿等人一起勤工俭学赴巴黎学习。曾有一段时间,家中事业低落,常玉一贫如洗,但他仍坚持自己的绘画理念,一边艰难的维持着生计,一边绘画,即使鲜为人知,也坚持下去。

他最初画的是裸体女人,但他笔下纤纤细女并不常见,大多是丰满肥硕的女子。他通过油画、水彩、水墨等形式呈现,笔调洒脱、绘画流畅,表现着自己心中独特的风景,他笔下的《金瓶梅》,表现的是美和纯粹。他遵从着中国传统技法,又渴望打破传统的束缚,结合西方的理念,很好的传承着美学所具有的精神和文人的情怀。

画中背对着的女人、若有所思的女人、含羞带怒的女人…每一个形态都好像诉说着作者“不可向人语,独自暗神伤”的自怜,这种隐藏于心的情绪让他更加专注造型和色彩,使得作品更加具有意蕴。

后期他的作品渐渐由裸体女人转向风景静物,多为一望无际廖无人烟的苍茫大地、形单影只的动物、孤单无力的花朵等苍凉意境。这些画作表现了异乡游子晚年的孤寂和苦楚,因此他所画的静物宛如自己生活的真是写照,那残花败叶、强撑姿色的花朵,无依无靠,甚感凄凉。

常玉的一生都很坎坷,热爱绘画的他画却一副也卖不出去,但他又不愿追逐世俗,只想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因此直到死去,他仍然一无所有。

死后他的画在法国以及欧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各地争先举办常玉的画展,一幅画由卖不出去涨至数万法郎,对人们影响也变得更加深远。





东南西北客y


评价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先得探究一下艺术家这个“人”是如何存在的。

而常玉,无疑是艺术家中的“贾宝玉”。

和同时期留法的画家比,常玉家境优越,出手阔绰,俨然公子哥一枚。彼时巴黎又是一二次世界大战之间极为难得的艺术黄金时代。各种文艺思潮与流派,风起云涌;世界各地艺术的朝圣者,挤满了学院、画室和咖啡馆。

常玉侧身其中,如鱼得水,他悠哉游哉地流连于社会上的画室,咖啡馆,以及各种艺术社交场合,醉心于各种气质的女性给他带来的怦然心动,他用手中简单而趁手的工具,迅捷地捕捉那些美的意象,乐此不疲。

黄金时代、巴黎、咖啡、女人体、塑造了风流倜傥、潇洒不羁、浪漫前卫的常玉

徐志摩逗留法国其间,拜访过常玉。这位艺术家的行为作派,给年轻的诗人极大的冲击。常玉还带徐诗人体险了一把室外风景下的裸女写生,彼时志摩弄不好还是处男。此次拜访被诗人写成散文《巴黎的鳞爪》,最后一句是“隔一天我们从芳丹薄罗林子里回巴黎的时候,我仿佛刚做了一个最荒唐、最艳丽、最秘密的梦”。

和同期留法的画家比,徐悲鸿公费留学,是肩负着重大使命的儒家代表,他寻找、学习、践行的是他认为能振兴中华的美术形式。而常玉则无此报负,恰似乱世中一不谙世事之公子哥。你不能要求贾宝玉仕途经济,他只臣服于他的性灵。

常玉的骨子里是贾宝玉、庄周、杜牧,李渔、袁宏道,而恰巧又被时代扔在了巴黎。

这样一来,你就会慢慢地走进常玉,走进那颗自外于苦难的祖国,流连于异国旖旎风情、敏感而又孤独的滚烫灵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