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老记忆 那些经历沧桑的老建筑

“这里分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四部分。马家沟是新辟的市区,姑不论。南岗是住宅区,据说建筑别有风味;可惜我们去时,在没月亮的晚上。道外是中国式的市街,我们只走 过十分钟。我所知的哈尔滨,是哈尔滨的道里,我们住的地方。”——朱自清《西行通讯》

哈尔滨老记忆 那些经历沧桑的老建筑

朱自清的这段文字让我对哈尔滨的老照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满铁理事公馆老建筑旧址
哈尔滨老记忆 那些经历沧桑的老建筑

满铁理事公馆老建筑旧址,又被称为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因1950年2月27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哈尔滨时曾住在这里,并在二楼欣然为省、市委题词,“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学习”、“奋斗”等墨宝,流传于世。

  • 哈尔滨圣·尼古拉教堂
哈尔滨老记忆 那些经历沧桑的老建筑

哈尔滨圣·尼古拉教堂,亦称"中央寺院",俗称"喇嘛台",原址位于哈尔滨市秦家岗中心广场,即现在的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博广场。教堂建于1900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

  • 中东铁路管理局旧址
哈尔滨老记忆 那些经历沧桑的老建筑

中东铁路管理局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建筑面积2.33万平方米。建于1902年,1906年重修,为俄罗斯新艺术建筑风格。

  • 中央大街
哈尔滨老记忆 那些经历沧桑的老建筑

百年前的中央大街,似乎没有现在豪华,但多了一丝古韵

  • 秋林公司
哈尔滨老记忆 那些经历沧桑的老建筑

秋林公司创建于1900年,先后由沙俄资本家、英国汇丰银行、日本商人、和前苏联政府经营,1953年10月有偿移交我国。秋林接收经营后,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满足人民生活,先后进行了4次扩建改造,现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商业为主的集团化、现代化大型商业零售企业,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商业上市公司。

  • 特市公园
哈尔滨老记忆 那些经历沧桑的老建筑

在朱自清的散文中曾这样描述兆麟公园的前身特市公园“这个现在叫做“特市公园”。

哈尔滨老记忆 那些经历沧桑的老建筑

大小仿佛北平的中山公园,但布置自然两样。里面有许多 花坛,用各色的花拼成种种对称的图案;最有意思的是一处入口的两个草狮子。是蹲伏着的,满身碧油油的嫩草,比常见的狮子大些,神气自然极了。园内有小山,有曲水,有亭有 桥;桥是外国式,以玲珑胜。水中可以划船,也还有些弯可转。这样便耐人寻味。又有茶座,电影场,电气马(上海大世界等处有)等...”

  • 新城大街
哈尔滨老记忆 那些经历沧桑的老建筑

哈尔滨新城大街,位于今道里区城区东部,北起友谊路,南止霁虹街,长1480米,宽32米,车行道宽21米。人行道各宽5.5米。解放前路面为块石砌筑,中间有双轨有线电车通至兆麟公园。

哈尔滨老记忆 那些经历沧桑的老建筑

1958年拆除后建成柏油路面。1900年形成,当时为区别老哈尔滨(香坊)故称“新城大街”。1946年,市政府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更名为“尚志大街”,沿用至今。是较早的商业街之一,堪称民族商业大街。

  • 莫斯科商场旧址
哈尔滨老记忆 那些经历沧桑的老建筑

哈尔滨莫斯科商场旧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中心广场西侧。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是哈尔滨最早的商场之一。该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处理都经过精心设计,平面呈折线对称构图,由三个标准段和两个连接体构成。共十五个开间单元,各自设独立出入口、楼梯间,与其说是整体的综合商场,不如说是商业街上各自独立的店铺群。建筑立面三个方向都作了装饰处理,穹顶建筑造型,带有法国古典主义特征。

哈尔滨老记忆 那些经历沧桑的老建筑

1954年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定名为黑龙江省博物馆。1962年郭沫若先生题写馆名。2008年起对外免费开放后。

  • 普育中学
哈尔滨老记忆 那些经历沧桑的老建筑

哈尔滨普育中学,成立于1923年10月,初名为“中东铁路普育学校”,由督办王景春创建,校址在南岗原莫斯科商场第二号房(现省博物馆内)。1926年8月,被东省特别区教育局接管。1927年,改称“东省特别区第三中学”。1927年,学校迁往今南岗区果戈里大街415号(果戈里大街与一曼街交叉口)新落成的校舍。该校舍为砖混结构,由俄国人彼·谢·斯维列多夫设计,是哈尔滨自开埠以来,第一栋单体最大的带有折衷主义风格的中国传统式建筑。现为二级保护建筑

哈尔滨老记忆 那些经历沧桑的老建筑

“九·一八”事变后,校址被日伪第四军管区占用,第三中学并到道外区景阳街的“第二中学”,先后改名为“东省特别区区立师范”、“第二中学”、“第三中学”、“滨江省立哈尔滨市第三国民高等学校”。

1946年,“四·二八”哈尔滨解放后,改名为“松江省立第二中学”。 1954年3月,迁回现址,校名改为“哈尔滨市第二中学”。并被定为哈尔滨市重点中学。1964年,校名恢复为“哈尔滨市第三中学”至今。

  • 哈尔滨火车站
哈尔滨老记忆 那些经历沧桑的老建筑

1899年建成的哈尔滨火车站,为典型的新艺术运动风格,1959年火车站扩建时被拆除。

哈尔滨老记忆 那些经历沧桑的老建筑

而如今又借鉴老火车站重建,哈尔滨火车站也成了哈尔滨一个非常有特点的标志建筑之一。

  • 哈尔滨老江桥
哈尔滨老记忆 那些经历沧桑的老建筑

铁路大桥—松花江滨洲铁路桥,哈尔滨人称它为“老江桥”。1901年落成,至今已经有110多年历史。

  • 萧红故居
哈尔滨老记忆 那些经历沧桑的老建筑

萧红故居,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是中国著名左翼女作家萧红的出生地,故居始建于1908年。为清末传统八旗式宅院,青砖青瓦,土木结构,是典型的带有满族风格的北方民居。

  • 极乐寺
哈尔滨老记忆 那些经历沧桑的老建筑

极乐寺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尽头,建于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极乐寺是东北三省的四大著名佛教寺院之一,与长春般若寺、沈阳慈恩寺、营口楞严寺齐名。已被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由静波法师住持。

  • 文庙
哈尔滨老记忆 那些经历沧桑的老建筑

哈尔滨文庙,始建于1926年,建成于1929年,是全国现存最后一个建成的孔庙;1996年,哈尔滨文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