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行書結構章法不深究,越寫越糊塗

在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中,篆、隸是古體,現在作為傳統書法還有它的藝術性,許多人還在研究和創作,但從字體演變來說,它很早即過時了,東漢以後就很少在實用。草書過於簡化,結體變得簡單和符號化了,加上草寫不易被人們認識,故不大適宜實用,更不便為大多數人認識,且難度很大,也不容易普及。不過,從書法藝術角度說,草書最富有生命感,最能反映作者的創作個性和思想情緒,在書法藝術創作中是最具有創造性的藝術感的一種書體。目前大量使用的是行書、楷書。在日常書寫時,由於楷書點畫要求嚴格,寫起來又慢,故在實用書寫時,往往不寫嚴格意義上的楷書。而對行書來說,不論從藝術或實用,都是在普遍書寫的一種書體。這是因為行書這種書體,最適合實用,又具有藝術性,所以為書家喜愛,又能為廣大群眾所接受。行書具有楷書的基本間架結構,又有草書簡潔流便的行筆和線條,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率意表情,生動流暢,富有藝術氣質,書法家和群眾都喜愛它。


如果行書結構章法不深究,越寫越糊塗

行書既然是這樣一種書體,其結構、筆法自然就會形成自己的一套規律。有接近楷書的行書,如歐陽詢的《千字文》(如上圖),結體雖是楷書結構,但屬行書用筆,它不似楷法那樣逆筆停頓,收筆頓挫,而是順筆而入,行筆連帶,雖有所停頓,隨即迅速收筆或轉筆連帶,這是行書行筆的特點。這種書體,沒有嚴格固定的結體,雖有楷書的成份,但結體更加省略簡潔,寫法更加簡便,吸取了草書的簡捷結體和使轉連帶的寫法。如果楷書成份多,接近楷書的稱為楷行書;接近草書,草書成份多,則稱為草行書。這種行書體實用有不同場所,不同場所就出現不同的寫法。行書從實用開始,後來發現這種書體不僅便於實用,而且也很有藝術性,故日漸時行了,寫的人越來越多。
如果行書結構章法不深究,越寫越糊塗

顏真卿的《江外帖》又名《湖州帖》(宋仿本)
如果行書結構章法不深究,越寫越糊塗
如果行書結構章法不深究,越寫越糊塗​有接近草書的,草書成份多,楷書成份少,即是行草書。如顏真卿的《江外帖》,帖中雲:“江外唯湖州最卑下,今年諸州水並湊此州,入太湖,田苗非常沒溺,賴劉尚書與拯,以此人心差安。不然,僅不可安耳。真卿白。”又如宋代米芾《張季明帖》,帖中雲:“餘收張季明帖雲,秋(氣)深不審氣力復何如也,真行相間長史世間第一帖也。其次賀八帖,餘非合書。”這兩帖都是草書成份多,許多字都是草書結體,如《江外帖》中的“最、年、諸、州、並、此、書、心、然、安、耳、真卿”等字,均是草體和草寫

如果行書結構章法不深究,越寫越糊塗如果行書結構章法不深究,越寫越糊塗

米芾行書《張季明帖》米芾《張季明帖》中的“氣力復何如也”(如上圖),連續運筆,線條連貫,一氣呵成,可稱“一筆書”,全是草書連綿筆法,而結體則基本保持楷體。行書的結構和連帶運筆使線條構成各種藝術形態,是便於藝術創作的一種書體。充分理解和認識行書的特點,是我們寫行書的首要課題。只有對行書有充分的認識和理解,書寫時才能掌握其結體與筆法的特點和創作的要領。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