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巧妙地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卞女侠


这个问题,也是很有代表性的。这位妈妈您一定是一位非常善于思考、非常细心的妈妈。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孩子向大人提出无理要求,家长应该如何应对。我们可以把孩子的这些无理需求分分类,视情况而定。有一部分要求呢,是符合孩子成长规律,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体验。有的时候这类行为,对我们大人来说是搞破坏,是无理取闹。比如说孩子在经历秩序感敏感期时,要求必须把一个东西放在自己放在的那个位置,谁都不许动,要求必须吃一块儿整的月饼。再比如孩子经历空间感敏感期时,会喜欢不停地扔东西,什么都扔,扔完有的小朋友还笑一笑。再比如说口腔发育敏感期阶段,孩子拿着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不给就哭,这些要求看似无理取闹,实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多学习,多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征。这个时候的孩子,其实需要我们家长支持他,帮助他创造安全宽松的环境去体验这些事,而不是拒绝。家长经常拒绝孩子这类要求,会让孩子减少很多自我探索发展的机会,你会限制他的好奇心,慢慢的孩子可能会变得被动退缩和不自信。



另外,还有一部分的要求确实是孩子的无理要求,孩子无理取闹,用情绪与家长互动。比如想要这个东西,如果得不到就摔东西,故意打翻食物或者玩具等等。那我们来分析一下,到底是因为什么,导致孩子对家长总是有很多无理要求呢?这样的行为背后,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首先家长需要自查一下,是否在之前代养孩子的过程中,曾经过于过多的溺爱和过多的给予。当孩子向我们提出各种各样需求的时候,我们家长给予的过快,太过及时。就会导致孩子现在不容等待,不容解释,不容我们提出更多的意见和想法。就导致孩子用各种各样的情绪行为来和我们互动,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欠缺。此外,孩子无理取闹,还可能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第一,希望通过无理取闹的方式得到家长更多的关注,第二孩子受到某些挫折时,也可能会出现无理取闹来发泄情绪的情况,第三模仿其他人的行为。针对这类的无理要求,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孩子背后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带有情绪。我们需要先安抚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提出要求时的急迫心情,和她当时的感受。运用黄金八步法与孩子沟通。你要通过拥抱蹲下来平视等平等沟通的方式,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孩子的。然后如果是涉及到安全性,道德价值观等原则性的问题,家长还是应该温柔而坚定地拒绝孩子,给孩子明确的信号反馈。然后可以和孩子讲讲道理,灌输给孩子什么样的方式是正确的,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等等。那么更多情况的无理取闹,其实是不涉及到安全性、原则性的需求,家长的处理方式可以是:第一,对于家长过分的溺爱,过多的给予,要适当延迟满足一下孩子,不要给孩子过多物质的东西。奖励也尽量不要用物质去奖励。第二,可以适当采取忽视不理会的方式。那么孩子觉得通过这种方式吸引不到父母的注意也解决不了我的问题,可能以后就不会通过无理取闹这种方式去做了。第三,给孩子一些榜样的力量去模仿。比如身边同龄人有谁在这个方面做的比较好,咱们也可以去学习一下。第四转移孩子目前的注意力,这个对于小宝宝会比较受用,第五可以采取开家庭会议的方式。因为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表决以这样娱乐性的方式,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对的,增强孩子的参与感,孩子也会比较乐于接受。

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我们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被孩子的情绪带着跑。然后要分析孩子无理取闹背后的真正原因,在充分理解和接纳孩子的基础上,与孩子进行沟通。无论同意还是拒绝,接纳情绪和做好沟通都是第一步。相信孩子是能够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的。



我们都知道,过多的物质的满足,会让我们的孩子情绪上越来越糟糕,会让孩子经常性的用情绪行为与我们互动。所以我们应该经常性的用延迟满足的方法来根孩子去互动。当然小宝宝们可以用转移注意力,还有其他的方式。在这里提示家长,对于一些大一点儿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可以鼓励孩子,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说让他去积攒零花钱的方式,比如说让他帮助,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去积攒几个赞,然后这个赞积攒多了以后,他可以获得一个什么,这个方法是可取的,因为他发现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的时候,就不会用情绪来跟我们去互动了。


马秀老师:长颈鹿幼儿园园长,儿童心理行为咨询师


教育秀秀看


坦然直面孩子的要求

坦然直面孩子的各种要求和孩子为满足要求进行的抗议和无理取闹,沉着冷静,不回避,更不逃避。让孩子明白地知道父母已经接招儿了,父母则在心理层面上掌握了主动权。反之,孩子觉得父母尚未接招儿,这就给孩子想象和活动的空间和余地,他们才会活动心眼儿,心存幻想,期盼着父母有可能满足自已的要求。所以,他们才会用更强烈的方式表达,迫使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

冷静地掂量孩子的要求

父母坦然直面孩子的要求之后,需要冷静地掂量、思考这些要求是否合情合理:孩子拥有这个会收获什么、失去什么,没有这个会收获什么、失去什么。权衡利弊得失后,明智而有分寸地跟孩子实话实说,把父母的权力用在刀刃上。原则是轻易不要答复孩子,一旦答复轻易不要更改。

用爱推动孩子成长

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无论满足还是拒绝孩子的要求,父母需要把这件事本身看做是用爱推动孩子自觉成长的宝贵契机。父母和孩子都需要明白,人的一生水远不可能得到所有想要的东西,人需要为满足自己的要求付出不懈的努力。越早上如此重要的一课,对孩子的一生越有利。

满足孩子一定的物质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融洽亲子关系的润滑剂。即使满足了孩子的合理要求,父母也要强调亲子之爱和融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透过表面的物质体会深层的亲子之爱。

不可无原则满足孩子的要求

许多父母不忍心拒绝孩子的要求,因为孩子哭闹很可怜而一味溺爱孩子。实际上,这是父母自己成长经历中未被满足的需要,表面上看溺爱满足了孩子的要求,实则满足了父母内心的需要,不可取。过度地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不是在爱护孩子,而是在伤害孩子。


钱志亮工作室


该怎么巧妙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接绝招!

第一式:肯定迂回式

绝不说“不”,用“好的”、“可以”、“知道了”、“听到了”等肯定词汇回答。

直接拒绝太伤孩子心,而且有些家长说不出口。自体心理学创始人有句名言--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前半句是说拒绝别人而没有敌意和伤害,后半句说没有威逼利诱的控制,只是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说“知道了”、“好的”、“可以”等肯定句,是在接纳孩子一下想吃10个冰淇淋的心情。然后跟孩子说,我们可以1天吃1个,10天吃完。跟孩子说,“妈妈可以陪你玩,也想陪你玩,不过得等半小时,我们吃完晚饭后就可以。”



​​

第二式:幻想满足式

用幻想的方式满足孩子。记得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面,维尔史密斯父子有个场景,他们没地方可去,在地铁厕所里过夜,幻想他们在一个恐龙世界里,悲惨的境遇被奇幻的想象力照耀了。

当孩子想吃冰淇淋,但是吃了容易着凉拉肚子。就可以用幻想式,让孩子想象如果买了草莓蛋筒,第一口怎么吃,直接吃,用勺子,配合饼干一起?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想象,如果是自己,该怎么吃?

这样的对话可以有,“宝贝,你猜怎么着?妈妈会怎么吃?”声情并茂,兴致勃勃。

很神奇,说着说着,越来越真,就跟吃了冰淇淋一样满足。孩子的想象力简直了,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三式:转移牵引式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牵引,就像乾坤大挪移,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不过要确保这个点是孩子感兴趣的。



第四式:镇定自若式

这是最厉害的一招,专门对付超难对付的小孩。首先,前三招看似都不管用,这时候要使用镇定自若式。对小孩不疾不徐,镇定自若,允许孩子完全发泄需求不能满足的恶劣情绪,然后反复操作前三式,融会贯通,行云流水,直到炉火纯青,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家长们,实践出真知,欢迎与我一起探讨交流育儿心经。


新书上市,欢迎购买

书名:幼小衔接-陪孩子度过幼升小关键期

当当,京东商城有售




在路上的Nancy


其实孩子是老天爷用来锻炼我们而请来的救兵!

我们谁也不知道他脑袋瓜子里面到底装的什么东西,还经常会蹦出一些无厘头的要求来,比如说:想要天上的月亮;想把动物园的孔雀放在家里养;所以经常提的一些要求我们是无法满足的,但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切实可行,而且是实际需求,比如说想要小粘贴,想要吃巧克力,想买电话手表等。


其实回想我们自己的儿童时代,感觉也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现在想来可能有些要求会是我们梦想的开始。

如果在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善于引导,可能会比直接拒绝获得更好的效果,而且小朋友往往都是天生的谈判高手,在他那边似乎感觉不到原则和底线,只有需求和达到需求誓不罢休的那股子劲头。

他是小孩子,有他天生的弱点,就是不清楚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或者喜欢的,而且专注力也不集中。面对孩子提出来的要求,如果是可以满足他眼前的需求,这种情况下面我们试过用条件满足来交换,而且也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比如说:孩子晚上想吃颗糖,我们就跟她说,第二天早上如果能早点起床,自己洗漱完毕,就同意她在去学校的路上吃一颗。

如果是实在没有办法满足的跟她讲道理,把事实和理由讲清楚,相信孩子是能理解的。我觉得直接面对,比用别的小技巧来逃避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机灵宝育儿


我的孩子今年五岁,已经有比较好的情绪自处能力,在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很快(五分钟之内)就可以调整好自己情绪。前些日子我受邀到幼儿园跟家长们分享孩子情绪管理的心得,这里摘要两点供大家参考:

一、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要求。冬天要穿短袖、睡觉前要吃糖、早上不愿意上幼儿园......很多家长都遇见自己孩子提这样的要求,不要因为这些要求看似无理就断然拒绝。换一种方式问一下:你为什么现在要吃糖?你知道吃糖会长虫牙妈?不上幼儿园是因为害怕**老师或者小朋友吗?用发问替代拒绝,可以让孩子梳理一下自己提要求的原因,并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明确你的底线,比如“妈妈必须要上班不能在家陪你,所以你要去幼儿园”......孩子在分析自己心理的过程中会逐渐明白行为的界限在哪里,进而会自己放弃“无理要求”。

二、不要把孩子的“后路”都堵死,适当给予孩子替代满足。

很多孩子在玩到很兴奋的时候不愿意结束,家长催促睡觉孩子就会哭着要求再玩一会儿;有的孩子在商场看见心爱的玩具会抱着不撒手要求带回家......这些场景里家长的说教和拒绝作用都不大,因为孩子的注意力都在玩耍和心爱的玩具上。家长可以说:我们现在上床玩个抱抱游戏好不好?今天不买玩具我们去游乐场玩一会儿好不好?......当孩子执着于一件能够带给他高度满足和愉悦的事情时,断然拒绝会对亲子关系造成伤害,逐步减少兴奋让孩子平和下来才是明智之举。

我是一个倡导无论如何都自己带孩子的妈妈,上述观点供您参考,欢迎留言讨论,也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讲常识、说真话,认真探讨养育孩子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亲妈:留英双硕士,传媒经济学博士在读,高校媒体专业教师,致力于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更好的自己。


亲妈学堂


孩子渐渐长大,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自已的需要,而一个十四岁孩子的世界和一个四十岁妈妈的世界肯定是有差别的,所以,衡量孩子需求合理与否的标准不应该是单独的某一方,而是父母与孩子双方的角度去考虑。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双方对彼此都有充分的了解,了解的必经之路就是沟通。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父母对孩子有强大的话语权,即孩子听父母的话是孩子的义务,但是这种方式本身可能会限制孩子的创造性空间,因为孩子在成长中有一部分创造性是被社会化要求的制约所削减的,当孩子的话语权得不到尊重时,他的那些很可能是很有创意的想法就会被拒绝。所以,父母的一言堂是不可取的。

但是,如果凡事只听从孩子的意见,也是有问题的,因为孩子与父母相比,毕竟社会经验要少得多,他们可能会缺少处理问题的经验,所以,需要父母给予更多的指导。

因此,双方的沟通就变得特别重要,沟通的基础是倾听,父母需要在充分理解孩子的基础上,与孩子达成对于需要的理解,然后共同决定孩子的需要是不是应该被满足。如果父母决定拒绝孩子的需要,那就要坦诚告诉孩子为什么拒绝他,通常孩子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被拒绝,但是可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那被拒绝本身也不再具有那么强烈的伤害性。

或者父母可以在公平开放的对话氛围中,与孩子共同商定,哪些是孩子可以自己做主的,当然,他也要承担起自己做主后的责任;哪些是必须征得父母同意才可能决定的,因为孩子虽然日渐长大,但实际上他们还是需要父母给予情感上的关心与支持,当一些重大的事情由父母参与决定时,他们会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情感支持。

当然,孩子越大,他所拥有的自主空间也应该增加,这也是帮助他们逐渐走向独立的过程,而如果父母参与决定过多,一直不能放手孩子决定自己的事情话,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扼杀他的独立性,这样的话,将来他走向社会可能就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工作、婚恋等发生各种问题。所以,孩子长大的过程本身,是需要家长及时做出调整,需要接受孩子渐行渐远,终有一天,他会离开父母的庇佑,独自飞行。而父母不知如何处理给孩子多少自主权的冲突,其实恰是父母在拉住孩子和放手让孩子去飞之间的冲突,当父母更有能力放开手,给孩子更多的尊重与信任,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的机会时,其实孩子会更轻松的起飞,飞走后也更愿意更多回到父母身边探望父母。而如果孩子太害怕孩子飞走后的孤独,一直不肯放手的话,一方面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另一方面,逃出去的鸟儿会很害怕再飞回父母身边受限,反而会给父母带来更多的孤独。


孕育岛


既然孩子的要求被百分百认定为无理,就应该明确拒绝,表明立场:我爱你,并不代表规矩就可以随意破坏。



孩子每一次无理要求的提出,都是在试探父母的底线,同类事件的准则。当你在某一次无理要求中妥协,孩子就会记住了这次行为,以后类似的情况就会经常发生。所以,一定要将孩子的第一次无理要求扼杀在摇篮里。



如果孩子真的很想得到某样东西而无理取闹,可以跟孩子约定,过生日或者儿童节的时候当作礼物送给他。告诉孩子,这是你们之间的小秘密,一起守护约定。



有时候孩子的无理要求也并非都是不好的。总有些时候我们疏忽了对孩子的关爱,孩子就会通过无理要求的方式引起大人的关注,希望爸妈能花时间专心陪伴他们。现在不仅是农村有留守儿童,大城市里也在蔓延,只是方式不一样,本质相同。忙,成了全世界父母的口头禅,能分给孩子的时间少的可怜。孩子不恶作剧,哪能引起重视?

想要治愈孩子的无理要求,爱是最好的良方。左手关爱,右手规矩,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家语幼学


我更倾向于真诚的拒绝孩子,而不是巧妙地拒绝孩子。巧妙其实是意味着找一些理由,或者是不正面回答,这其实是在套路孩子。

比如,孩子要求买玩具,可是家里已经有很多类似的玩具了,这个时候也许我们会觉得再买是浪费,就可以直接告诉孩子我们的想法,我们不想买,因为觉得不想掏这个钱,或者因为玩具太贵了,想把钱花在更好的地方。

让孩子感受到伤害的不是我们的拒绝,而是家长往往会因为要拒绝孩子的需要而否定孩子,比如,你不停的买玩具就是你不懂事儿,甚至讲出一堆大道理来说服孩子他的购买欲是不对的,甚至是可耻的。

孩子想买玩具,这个愿望并没有错,只是因为他还小,不明白买东西也许也需要计划,我们可以先肯定孩子的愿望,或者说不要否定孩子的愿望,让后在告诉孩子你认为不可以买的原因。

当然,我其实是觉得,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孩子不是要了一个天价玩具,或者要去做一些严重威胁到自身安全的事情,没什么是不可以满足的。

我是echo小茵茵,一个有趣又有料的亲子漫画家。关于这个问题,欢迎大家在在评论里和我一起讨论哦~


echo小茵茵


面对孩子的各种无理要求,我们真的很无奈,我们选择拒绝的理由也很简单,用谎言来欺骗他们,但谎言说多了,孩子自然对我们失去信任,当他们再提出无理要求,得不到父母的任何事,他们就用情绪来发泄,用哭闹来威胁父母。如何在不伤害孩子的情况下,巧妙的拒绝孩子,成了每个父母的必学功课。

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用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式让他们放弃自己的要求。

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我们不要一味的否定,要先对他们的要求表示认可,当孩子对我们处于信任状态时,再告诉他们自己还有更好的解决方式,征求他们的意见,孩子自然就会安静下来,听取我们的意见。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不仅会让孩子停止他的无理要求,还避免了我们用谎言来欺骗孩子,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在拒绝孩子时,一定不要在激动情绪时直接拒绝孩子,要巧妙的使用合适的语言,让自己的语速放慢,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小布点mami


我曾经问过一个外国的朋友,如果你的宝贝哭着要东西,你会怎么办?她很疑惑的看着我:“我想你的意思是,当一个孩子哭的时候,可能是想要一个玩具或糖果,父母应该怎么处理这个?当我和孩子们去商店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件事。一本书,一个玩具或是一个糖果招待。他们都会很好的,在商店不会再发脾气。”

她的疑惑和回答,是想告诉我,有些事情是可以避免发生的。我们有时只想着如何解决问题,但是确忽略了,应该先做的是避免问题的发生。想想我们自己去商城也好,超市也好,为的是什么?是想买些喜欢的东西,或是需要的东西,如果空手而归,难免也会不开心吧?而孩子往往是被动的成为了跟随者,小孩子一般是没有固定需求的,进入商城、超市后,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即使产生需求,这时候如果被否定,就会产生不开心,甚至哭闹行为,这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需求未被满足后的心情转换,并不是孩子所犯的错误。所以不能用斥责、打骂来解决。但也不能听之任之,使孩子养成只要哭,就可以得到的心理。

由于孩子的思维里只有喜不喜欢,没有适不适合,所以要想避免孩子乱要东西,就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当我没有想要给女儿一个礼物时,我是不会带女儿去购物的。因为当你选到商品时,孩子会很疑惑为什么我不能也要一个。所以要带孩子去购物,至少让她选择一个礼物。为了避免女儿见什么要什么,在出去前,我会问她:“今天我们去逛街,你想买个什么呢?”通过提前的沟通,来帮她缩小范围,使她明确可以选一个物品,这样会提升她得到时的满足感。在选择过程中,会让她多看,多考虑再选择,避免选过后又看到好的,还想再要。

当孩子选的东西我认为不合适时,我会把我的理由讲给她听:“宝贝,这个玩具的价格在淘宝店里可以让你买到两个,我们在淘宝买行吗?” 开始孩子不愿意,是因为她想马上得到这个玩具,于是我同意了,因为这是她需求里的很重要的一点,这是没有错的。但回家后,我会打开淘宝,找到好多这种玩具,多种多样,当她已经买了想要的玩具时,关注点就转移了,这是需求里的重要点就变成了有两个多好,就会后悔当初的选择,我会告诉她,那下次选礼物时,可以在淘宝上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现在女儿已经可以接受等待快递到来的过程了。

当然,避免并不代表就不会发生,当孩子哭着要东西的时候,很多父母认为是不可以妥协的,是担心一旦孩子养成了这个习惯,就会不断的用这个方法。这个观点我是赞同的,但是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要让孩子先停止哭泣,好好的说明要买这个东西的理由,要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去买。要让孩子明白哭泣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就可以了,所以更多的工作要做在前面,要注重引导。

很多爸妈的做法都在伤害孩子,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来的成长,把这份经验转给身边的朋友们,也许这一刻她正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