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讀書‖《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爲歡幾何

靜心讀書‖《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有時候,一本書拿到手上,往往一瞬間就能夠被書名所迷,像沈復的《浮生六記》便是這樣的書。這樣的書名,給人虛實相生、如煙如夢的感覺,讓人不禁要問:“短暫的人生就像是一場大夢,人們嚐盡喜怒哀樂,其中又有多少歡樂時光?”於是乎,我想在書中一探究竟。

沈復,清朝時期的一個落魄文人,他既沒有平步青雲的仕途,也不是那個朝代為世人所熟知的文人墨客,他終身以遊幕、經商、作畫為業,一生浪遊多地且有所見聞,是常年生活於社會底層又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中國文人。這樣一個男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在現代人的眼光看來,他是一個有些懦弱、膽小的男人,而不是一個值得女人託付終身的男人。但是偏偏就是這樣一個人,在經歷妻死子亡、無處安身、九死一生的浪遊中,在生與死的考驗中,當他憶起自己一生中的過往種種——虛虛實實、如夢如煙,終究是情難自已,從而揮筆寫就了這一部自傳體散文《浮生六記》。如開卷之初,他所寫道:“東坡雲:‘事如春夢了無痕’,苟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於是乎,《浮生六記》得以問世——一本中國文學史上的奇書。

然而,這本書得以問世的經過也跟他的主人的人生一樣坎坷, 這不是一部經世人傳誦而流傳下來的經典,它僅僅只是作者的一些手稿,從未刊刻出版,一直默默無聞淹沒於歷史的風塵之中,不為世人所知。直到半個世紀之後,清代的楊引傳在蘇州的冷攤上發現它,並慧眼識珠,將它買下交由在上海主持申報聞尊閣的王韜,此書才得以有幸在1877年出版發行於世。往後,此書風行一時,多次印刷,時至今日,也仍有許多熱愛它的讀者。

靜心讀書‖《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本書原有六卷,可惜已逸其二,僅存四卷。書中以沈復與其妻陳芸的家居生活為主線,既有恩愛歡欣的閨房之樂,也有貧寒困頓的生活煎熬;有坎坷的人生際遇,也有浪遊各地的所聞所見。可謂是:“始於歡樂,終於憂患,飄零他鄉,悲切動人。”

毫無疑問,在《浮生六記》之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沈復與陳芸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愛情,以及婚後那種夫妻恩愛、美好情深的篤摯真得格外動人。在當時的封建禮教下,竟然有陳芸這樣的奇女子。就像林語堂先生所言:“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 她是一個聰慧、求真善美的女人,在沈復筆下是一個有血有肉、優缺點並存的女人,是很真實的,她沒有傾國傾城的容貌,反倒有些清秀纖弱,甚至還喜歡吃有怪味道的臭乳腐和蝦滷瓜;她還是一個有些膽小拘謹的人,對一些禮節上的規矩又拘束又認真。但是沈復就是喜歡著愛著這個樣子的陳芸,她不僅是沈復的生活伴侶,更是彼此靈魂上的知音,他們曾經一起吟詠詩歌、點評文章,也曾經一起結伴而行、遊山玩水,陳芸甚至女扮男裝偷跑出去玩……不過,令人惋惜的是,如此可愛明媚的女人,卻無法擺脫時代和命運的擺弄,在家庭的排擠和誤解下,於他鄉飄零困頓的生活中鬱鬱而終。

沈復用非常細膩寫實的手法,用最平實的生活細節,抒發著最真摯的感情,揭示了乾隆盛世下一個普通家庭的真實的生活狀態。《閨房之樂》帶給了我們一種對愛情、對生命的美好向往,雖然他們愛情的結局哀婉淒涼,催人淚下。而在《坎坷記愁》中,讀來我們感到了悲、憤以及痛楚。雖然在文中沒有讀到一個“愁”字,但作者文之所及卻無不愁雲慘霧,愁眉不展,愁腸鬱結,愁懷滿腹,實在令人不忍卒讀。

靜心讀書‖《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除了對妻子的感情,《浮生六記》還為我們展現了清代文人的生活風貌。沈復雖然一生經歷坎坷,但是卻非常善於在平凡甚至潦倒的生活中保持高雅的情趣和營造高雅的格調,他愛山水、愛遊園林、愛擺弄花草、愛書作畫,關鍵是,無論身處怎樣的境地,他都能始終保持著一種達觀的心態。他和妻子陳芸努力的讓生活變成一種藝術,並用他們的眼睛去發現世界的美妙,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美好的事物,這其中洋溢著的安貧樂道、苦中作樂的精神,讓那些對常人來說普普通通的尋常路途、經歷,變得妙趣橫生。

也許,在清朝的封建禮制下,主人公其實都是傳統倫理的維護者,甚至是當時那種制度下的犧牲者。但是,他們卻並未因不得不承受的壓迫而拋棄自由的精神。他們的靈魂一度是自由的歡樂的,人生易得一時樂,難得一世樂,得之甘之如飴,失之不以為意,又何必去計較最終一生可以得到的歡樂有多少呢?像文中所言:“買繞屋菜園十畝,課僕嫗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畫我繡,以為詩酒之需。布衣桑飯,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計也”。這樣的生活無一不令我身馳神往。誠如林語堂先生所言:“我真誠地相信,一個謙卑渺小的生命能快樂地過一輩子,是宇宙之至美。”

所以,我覺得心靈的自由才是世間尤其難能可貴的生活,才是安樂自得的生活。其實,道理我們都明白,但是卻很難做到,較之於此,我們更容易從別人的善處憂患中感知到生活的活潑快樂。正所謂:“在未得安樂的人,求之而不可得;在已得安樂之人,又不知其來之所自。”沈復的《浮生六記》真有安樂的奧妙之法。

靜心讀書‖《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