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滬通科技合作推進會成果豐

2018滬通科技合作推進會成果豐

科技報訊(楊樂 楊少玉)4月26日下午,南通市委市政府與上海市科委等聯合主辦的“2018滬通科技合作推進會”在上海科學會堂成功舉辦。這是南通第一次在上海舉辦的以“深化北大門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年度大會。旨在按照長三角合作與發展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總體佈局和江蘇省委對南通經濟社會發展的最新要求,發揮南通作為上海“1+6”大都市圈和揚子江城市群、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節點作用,加強滬通科技創新全面戰略合作,打造滬通跨江創新聯合體、創新創業引領示範區,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探索成功經驗。

會上,兩地達成了《滬通科技創新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和滬通科技合作集聚區、滬通科技創新智庫、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南通分中心以及滬通創新券跨區域使用試點等4個合作子協議,明確了協調、聯動、推進的目標、任務、分工。此外,發動企業挖掘“3+3+N”重點產業真實有價值技術難題464個以及引進科技成果需求17個,聯繫上海12家高校院所徵集最新科技成果662項,並根據企業“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諮詢、技術服務”需求組織有關高校院所專家團隊圍繞創新研發、技術諮詢與驗證、成果引進與應用開發進行預對接。

南通與上海隔江相望,跨江科技合作有著深厚的基礎。截至2017年底,南通與上海共建了51家創新資源合作平臺載體。其中,大院大所9家;科技合作園區13個;科技服務平臺16個;科技合作基地7個;政府共建的研發中心6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研發孵化、南通轉移轉化”模式有了新典範。2017年4月27日在上海南通對接服務上海大會上,上海材料研究所與中天科技集團共同簽署了3D打印材料產業化合資意向書。2017年12月14日雙方簽訂“高品質3D打印用金屬粉末耗材製備技術”科技成果轉讓協議書,金額達到2000萬元。2018年1月雙方合資的中天上材增材製造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註冊資金7500萬元。目前在南通開發區徵地45畝建立3條電極感應真空氣霧化金屬粉末生產線,主要生產用於航空、航天、醫療領域高品質3D打印粉末耗材,年生產能力達到600噸以上。

今年3月以來,南通科技系統先後與上海交通大學等10多所高校和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統院所的專家教授進行了點對點對接、面對面交流和實打實洽談,形成校企合作意向45項(其中已正式簽約25項),協議的簽訂實施將有助於形成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實現企業轉型和產品升級。目前還有一批意向合作項目正在深度洽談中。

南通市委書記陸志鵬指出,長期以來,南通創新能力不強,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剛剛達到江蘇省平均水平,這是該市這個GDP總量居江蘇第四的“阿喀琉斯之踵”。在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今天,南通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決定把滬通科技合作,作為每年“深化北大門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四個系列活動之一。圍繞“打造滬通創新創業協同引領示範區,落實《滬通科技創新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主題,發表了三點想法:一是要凝聚打造滬通跨江創新聯合體、創新創業引領示範區的新共識。二是要厚植打造滬通跨江創新聯合體、創新創業引領示範區的新優勢。三是要開創打造滬通跨江創新聯合體、創新創業引領示範區的新局面。今天我們與上海市科技兩委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明確了“一核四網”總體佈局,為今後五年雙方系統全面合作指明瞭方向,奠定了堅實基礎。為確保打造滬通跨江創新聯合體、創新創業引領示範區落到實處,通過構建委市會商機制,搭建委局長效工作推進協調平臺,增強區域合作機制戰略決策功能和協調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合作成效。

陸志鵬強調,打造滬通跨江創新聯合體、滬通創新創業協同引領示範區是富有挑戰性的嶄新事業,南通將尊重科技創新的區域一體化規律,探索滬通科技合作最佳路徑,努力在協同中服務、在服務中共享、在共享中融通。將以敢為人先的精神、只爭朝夕的姿態、腳踏實地的作風,積極投身通跨江創新聯合體、滬通創新創業協同引領示範區建設新實踐,為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南通提供新的強大動能。真誠期待與上海市科技兩委以及上海高校院所、科技園區、孵化器、科技服務機構加深合作、共謀發展。實現高新技術或重大成果在通就地轉化和產業化,助力南通由“工業大市”向“製造強市”、“科教強市”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