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沪通科技合作推进会成果丰

2018沪通科技合作推进会成果丰

科技报讯(杨乐 杨少玉)4月26日下午,南通市委市政府与上海市科委等联合主办的“2018沪通科技合作推进会”在上海科学会堂成功举办。这是南通第一次在上海举办的以“深化北大门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年度大会。旨在按照长三角合作与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总体布局和江苏省委对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要求,发挥南通作为上海“1+6”大都市圈和扬子江城市群、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作用,加强沪通科技创新全面战略合作,打造沪通跨江创新联合体、创新创业引领示范区,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探索成功经验。

会上,两地达成了《沪通科技创新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和沪通科技合作集聚区、沪通科技创新智库、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南通分中心以及沪通创新券跨区域使用试点等4个合作子协议,明确了协调、联动、推进的目标、任务、分工。此外,发动企业挖掘“3+3+N”重点产业真实有价值技术难题464个以及引进科技成果需求17个,联系上海12家高校院所征集最新科技成果662项,并根据企业“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需求组织有关高校院所专家团队围绕创新研发、技术咨询与验证、成果引进与应用开发进行预对接。

南通与上海隔江相望,跨江科技合作有着深厚的基础。截至2017年底,南通与上海共建了51家创新资源合作平台载体。其中,大院大所9家;科技合作园区13个;科技服务平台16个;科技合作基地7个;政府共建的研发中心6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研发孵化、南通转移转化”模式有了新典范。2017年4月27日在上海南通对接服务上海大会上,上海材料研究所与中天科技集团共同签署了3D打印材料产业化合资意向书。2017年12月14日双方签订“高品质3D打印用金属粉末耗材制备技术”科技成果转让协议书,金额达到2000万元。2018年1月双方合资的中天上材增材制造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金7500万元。目前在南通开发区征地45亩建立3条电极感应真空气雾化金属粉末生产线,主要生产用于航空、航天、医疗领域高品质3D打印粉末耗材,年生产能力达到600吨以上。

今年3月以来,南通科技系统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等10多所高校和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统院所的专家教授进行了点对点对接、面对面交流和实打实洽谈,形成校企合作意向45项(其中已正式签约25项),协议的签订实施将有助于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实现企业转型和产品升级。目前还有一批意向合作项目正在深度洽谈中。

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指出,长期以来,南通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刚刚达到江苏省平均水平,这是该市这个GDP总量居江苏第四的“阿喀琉斯之踵”。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今天,南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决定把沪通科技合作,作为每年“深化北大门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四个系列活动之一。围绕“打造沪通创新创业协同引领示范区,落实《沪通科技创新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主题,发表了三点想法:一是要凝聚打造沪通跨江创新联合体、创新创业引领示范区的新共识。二是要厚植打造沪通跨江创新联合体、创新创业引领示范区的新优势。三是要开创打造沪通跨江创新联合体、创新创业引领示范区的新局面。今天我们与上海市科技两委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了“一核四网”总体布局,为今后五年双方系统全面合作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确保打造沪通跨江创新联合体、创新创业引领示范区落到实处,通过构建委市会商机制,搭建委局长效工作推进协调平台,增强区域合作机制战略决策功能和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合作成效。

陆志鹏强调,打造沪通跨江创新联合体、沪通创新创业协同引领示范区是富有挑战性的崭新事业,南通将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一体化规律,探索沪通科技合作最佳路径,努力在协同中服务、在服务中共享、在共享中融通。将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只争朝夕的姿态、脚踏实地的作风,积极投身通跨江创新联合体、沪通创新创业协同引领示范区建设新实践,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提供新的强大动能。真诚期待与上海市科技两委以及上海高校院所、科技园区、孵化器、科技服务机构加深合作、共谋发展。实现高新技术或重大成果在通就地转化和产业化,助力南通由“工业大市”向“制造强市”、“科教强市”转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