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今天之泰戈尔访华

1924年4月12日,一艘轮船缓缓驶进上海汇山码头,泰戈尔开启访华行程。

不一样的今天之泰戈尔访华

一、泰戈尔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早就被郭沫若,陈独秀、郑振铎等翻译介绍给中国,中国读者早已熟悉了泰戈尔,期待他的到来。 随着他的到来,掀起了一股泰戈尔热。

这样一位有东方的灵魂又能够从容进出西方文明的印度诗人的到来,成为近代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一件大事,却也给正处于变革之中的中国带来一场不小的文化风波。

不本就不平静的中国思想文化界因此分成两大阵营,以梁启超、徐志摩、胡适等人为代表的一方,对泰戈尔的到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那种不仅出于礼仪而且更是出于文化认同的热诚欢迎”;以陈独秀、郭沫若、茅盾、瞿秋白、吴稚晖、沈泽民、林语堂等人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成果的捍卫者和左翼文化人士,则要“激颜厉色送他走”。

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这件事渐渐淡忘了。可是当时担任泰戈尔全程翻译的徐志摩和林徽因却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当时的报纸称二人为“金童玉女”。直到今天,还为人们津津乐道。

不一样的今天之泰戈尔访华


不一样的今天之泰戈尔访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