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今天之泰戈爾訪華

1924年4月12日,一艘輪船緩緩駛進上海匯山碼頭,泰戈爾開啟訪華行程。

不一樣的今天之泰戈爾訪華

一、泰戈爾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作品早就被郭沫若,陳獨秀、鄭振鐸等翻譯介紹給中國,中國讀者早已熟悉了泰戈爾,期待他的到來。 隨著他的到來,掀起了一股泰戈爾熱。

這樣一位有東方的靈魂又能夠從容進出西方文明的印度詩人的到來,成為近代中印兩國文化交流的一件大事,卻也給正處於變革之中的中國帶來一場不小的文化風波。

不本就不平靜的中國思想文化界因此分成兩大陣營,以梁啟超、徐志摩、胡適等人為代表的一方,對泰戈爾的到來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那種不僅出於禮儀而且更是出於文化認同的熱誠歡迎”;以陳獨秀、郭沫若、茅盾、瞿秋白、吳稚暉、沈澤民、林語堂等人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運動”成果的捍衛者和左翼文化人士,則要“激顏厲色送他走”。

二、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對這件事漸漸淡忘了。可是當時擔任泰戈爾全程翻譯的徐志摩和林徽因卻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當時的報紙稱二人為“金童玉女”。直到今天,還為人們津津樂道。

不一樣的今天之泰戈爾訪華


不一樣的今天之泰戈爾訪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