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下鄉,羣衆是主角

清 風

“拿完春聯不要走,回頭擺好姿勢照相!”近日筆者跟團參與文化下鄉活動,當地村幹部這番命令式的“安排”聽著很耐人尋味。這天,某地文化局到一山村送春聯,上百副春聯一亮相,熱情的群眾便紛紛圍上前,但獲得一副春聯的過程著實複雜。

這一過程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步驟:首先,群眾站成幾排,隊列要整齊;其次,先聽主持人介紹出席嘉賓及活動舉辦的“重大意義”,再聆聽諸多“重量級”領導講話,還要配合鼓掌;再次,依次接過春聯,轉身高舉春聯被拍照、錄像;最後,個別村民要被推舉出來接受媒體採訪。幾個步驟下來,有村民無奈地說:“拿副春聯比干活還累。”

類似情景在文化下鄉活動中並不鮮見。有些部門和單位甚至形成思維定式,到基層開展服務,一定要叫上媒體記者,然後讓群眾擺姿勢,以便“做好宣傳”。文化下鄉本是惠民的好事,群眾卻被動化身配合宣傳的“配角”。

文化下鄉最終目的是讓文化發展的成果最大程度惠及民眾。把心思放在宣傳造勢上卻不顧群眾感受和惠民效果,無異於本末倒置。金盃銀盃不如百姓的口碑,說的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