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已無張居正——解讀熊召政《張居正》

張居正,梁啟超認為他是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

黃仁宇寫《萬曆十五年》說世間已無張居正。

寫《萬曆十五年》的黃仁宇先生曾經說過,“再沒有比張居正更激動人心的話題”。關於張居正的研究一直未斷,近代以來,很多作家都寫了張居正傳記和相關書籍,比如朱東潤寫的《張居正大傳》,還有黃仁宇先生寫的《萬曆十五年》中有一個章節《世上已無張居正》專門提到那段歷史,還有梁啟超先生,把張居正列到中國六大政治家,這六位他們分別是商鞅、諸葛亮、王安石,張居正、管仲和李德裕,還有不少這樣的書籍就不一一列舉了。

這就是為什麼要推薦這本圖書的原因。

世間已無張居正——解讀熊召政《張居正》

01

今天為大家解讀熊召政寫的《張居正》這本書,對這本書的解讀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什麼要推薦這本圖書?

第二部分:這本書四卷的內容分別是什麼?

第三部分:讀完這本書,給我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哪些人物形象?

下面我們來與大家解讀第一部分內容:為什麼要推薦這本圖書。

喜歡歷史的讀者都知道,在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幾人能夠在有限的時間裡,憑藉一人之力,不靠家世背景,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又有幾人能做到“先國家,次政黨,再個人”,延緩國家壽命而自己不得善終呢?

只有張居正,他從荊州的一個普通家庭起步,經過不懈努力、隱忍,最終成為萬曆首輔、神宗皇帝老師,更成為明朝中興的奠基人。

欲瞭解張居正其人,推薦閱讀熊召政寫的《張居正》這本書,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張居正這本圖書雖是小說,但是比《萬曆十五年》這樣的學術文章,更加真實、更加接近事實”。這是金庸先生的評價。

金庸先生曾寫過一篇文章高度讚揚這本書,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我讀張居正”,文中說自己迫不及待要讀這本圖書,還說,“這部歷史小說中對明萬曆年間的官制、社會生活等考證得很詳細”,“他讀時自愧不如,又很佩服”。

第二個原因是,這本書能帶我們全方位瞭解萬曆年間的社會生活的全景畫面,讀完後對那個時代有清醒的認識與反思;當然,更是塑造了張居正這位政治家的真實形象,他在國家危難時,用的血肉之軀、用自己一身忘死的決心,還有大刀闊斧的改革,遊離在官吏、皇室的鬥爭中為大明王朝的壽命延緩爭取那麼一點時間。

第三個原因是,作者在歷史的框架下用小說的方式陳述,文筆流暢、歷史典故拈手即來、情節跌宕起伏、讀起來並不吃力,這與作者熊召政十年磨一劍的功底是分不開的。

從1993年開始,歷經10年完成這本書的寫作和出版,一經問世,便獲得海內外讀者的一致好評,該書獲得湖北省政府圖書獎、首屆姚雪垠長篇歷史小說獎、還獲得湖北省第六屆屈原文藝獎,2005年全票通過獲得了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第一名,譽為中國新時期長篇小說的里程碑。

世間已無張居正——解讀熊召政《張居正》

02

說了讀這本書的三個原因,我們再帶大家稍微瞭解下作者的一些情況。

熊召政,曾是《長江文藝》副主編,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現為中國文聯全委會委員、湖北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著小說,散文,詩歌,歷史隨筆,演講集等著作數十種,其本人是張居正的老鄉,為了寫這本圖書,熊召政還投入了100多萬用於調研、彙集資料。

好了,介紹完這本圖書的業界地位、基本情況、作者概況,那麼,下面我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書中內容。

世間已無張居正——解讀熊召政《張居正》

03

第二部分:這本書四卷的內容分別是什麼?

本書是系列長篇歷史小說,共有四卷,他們分別是木蘭歌、水龍吟、金縷曲、火鳳凰,有人把這四卷編成一句詩,那就是“木蘭歌罷水龍吟,金縷曲終火鳳凰”,其中有金木水火,對應五行缺少“土”,作者似乎也有必有一番深意。

這本書從以高拱致仕還鄉、張居正升為首輔始,以其死後被清算終,恢弘鉅作近150萬字。

首先介紹的是第一卷《木蘭歌》的內容,這一卷主要講述的是張居正如何上位的事。

這一卷開篇就說隆慶皇帝朱載垕貪念女色以及孌童、迷戀別人給他進貢的波斯美女,最終得了花柳病,這在古代可是個不治之症,隆慶皇帝病急亂投醫,對江湖道士的話言聽計從,開始吃春藥,不出數月駕崩,臨死前遺命三位顧命大臣輔政,他們分別是大太監馮保、首輔高拱、次輔張居正。

首輔高拱的靠山是隆慶皇帝,這些年隆慶皇帝不管政務,大小事務均高拱帶領內閣決斷,主要決策人就是高拱,皇帝駕崩,靠山沒有了,首輔的位置還能不能保得住還是個未知數,而這些年高拱的門生貪贓枉法,比如門生李延貪墨、邊境打仗一事無成、行賄等事都可能在清算時暴露出來,高拱擔心被門生連累,於是找到了邵大俠,一個江湖人士,把李延滅口自保。

次輔張居正,隱忍多年,47歲前的付出,一直期待一個平臺,而這個平臺就是內閣首輔,作為下一任皇帝、現太子的老師,張居正的政治地位越來越高,對高拱的一些做法明顯不滿,想盡辦法與高拱鬥法,於是形成了高拱集團和張居正集團的政治鬥爭。

而大太監馮保,是一個有理想想上位的太監,是李貴妃派系的重要人物,這些年受盡了高拱的氣,高拱成為他登上更高平臺的攔路虎,因此,張居正和馮保正式結盟。

結盟後的張居正和馮保裡應外合,在李貴妃,也就是以後皇太后的幫助下,在萬曆登基這一年(1572年),張居正想方設法扳倒了首輔高拱,接而任之。

可以看出,第一卷就是與高拱鬥法上臺的過程,是張居正和馮保運用權術成功擊敗了高拱,終於登上了首輔之位,終於有實現抱負的平臺了。

世間已無張居正——解讀熊召政《張居正》

04

我們再看下第二卷《水龍吟》,寫的是張居正擔任首輔初期,推行新政,朝內高拱餘黨尚存的這一階段,圍繞兩件事展開:胡椒蘇木折俸、京察。

在首輔這個新的平臺上,張居正開始了自己的新政,只是並不知道自己所做的這一切,將大明王朝從破產邊緣拉回中興,從他開始立志改革的第一天,註定了萬曆年間是大明王朝最發達的時期。

萬事開頭難,對於張居正來說,這個首輔不好乾,所有的事都是難上加難,這一卷的第一章就提到,張居正上臺後遇見的都是不順心的事,比如國庫空虛、又財源枯竭,又比如大臣不幹活、吏治腐敗。

也有順心的事,張居正迎難幹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給小皇帝的生母李貴妃和嫡母陳皇后都封上了皇太后的尊號,這一舉動既是得到了小皇帝和李貴妃的歡心,還達到了穩定皇室關係的目的;第二件事就是把不稱職的都撤掉、換成自己可以信任的人,以便有人好辦事。

這一卷第一個重要的事件是胡椒蘇木折俸,為了處置財源枯竭這個難題,解決發俸銀的問題,張居正與新任戶部尚書王國光商議對策,他們商量的結果是實物折俸,於是引發了萬曆年間的“胡椒蘇木風波”。

原來,國庫中沒有銀子,但是有收繳來的實物,大約700多個品種,這些實物用不完,還發黴變質了,張居正和戶部尚書商量,決定選出幾樣庫存實物折價作為官員們的俸銀,這樣既解決了庫存壓力,又解決了俸銀問題。他們決定,把胡椒和蘇木折算為官員的俸祿。

本卷也有交代,高拱下臺最主要原因是李太后怕皇權被威脅,李太后希望張居正也能聽話,不能威脅到皇權。這時高拱餘黨趁機反撲,與高拱走的較近的大臣王希烈等人發動皇親國戚反對胡椒蘇木折俸,倉庫管理人被乾清宮太監邱得用的外甥章大郎打死,李太后產生了張居正就是另外一個高拱的想法,感覺到皇權再一次被威脅到了,於是,李太后繞過內閣直接下旨,取消皇親國戚的胡椒蘇木折俸,也就是李太后對張居正產生了懷疑。但是張居正與高拱不同,他對李太后的安排沒有任何意見,直接遵照意見去執行,也使得張居正重新取得了李太后的信任。

本卷又交代,張居正這時更加清晰的認識到,只要不威脅皇權,自己做什麼都可以,重新得到信任的張居正,也得到曾經的盟友馮保為首的內廷的支持,文官集團則啟用老臣坐鎮,從而平息此次風波。

這一卷說的另外一個事件是京察。

張居正認為朝廷官員的弊端必須要整頓,先從京城開始,建議實行京察,得到李太后的支持。

京察使得朝中官員都心中犯嘀咕,認為來者不善。按規定每幾年就要實行一次,這次又是皇上批准,百官們沒有了反對的理由,張居正實行京察,名義是整飭吏治,但多少都有排除異己的意思,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有高拱一系陽奉陰違,推行新政難度會很大。

世間已無張居正——解讀熊召政《張居正》

05

第二卷《水龍吟》講的張居正初任首輔的局勢之衰敗,解決了大明王朝的財政赤字、開始京察整頓吏治,正式開啟了萬曆行政;那麼第三卷《金縷曲》說的是改革之艱難,這一卷作者重點說改革經濟,圍繞織造、徵稅、棉衣、清田、奪情等事件鋪排開來。相比前兩卷,這一卷更精彩些。因為這一卷的衝突較多,內容更加精彩。

最精彩的是奪情事件。

此時的萬曆已經有自己的想法了,學習老師張居正,像當初師父一樣,隱忍不發,張居正父親去世需要丁憂,為了他的萬曆新政,謀劃了各種“局”讓李太后和萬曆奪情。但是奪情這事得罪了很多人,比如一些言官,言官不管皇帝是否同意,紛紛上折要求張居正回家丁憂,在張居正看來這些言官們眼裡只有祖宗禮法,萬曆行政與他們沒有關係,國家剛起步的經濟與他們也沒有關係,張居正認為很少有人理解自己。

奪情風波的結果,上奏進言的艾穆、沈思孝、吳中行、趙用賢、鄒元標五人被逐出京師,“流放邊疆荒蠻之地”,京城局勢得到控制,張居正請求皇帝大婚後准假3個月回家葬父。

在這卷中,萬曆皇帝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小氣、心狠手辣、心理陰暗,又比如開始記恨張居正,記恨張居正把自己的權力給拿走了,作者想表達的是這可能是李太后和張居正多年高壓下的心態。

世間已無張居正——解讀熊召政《張居正》

06

第三卷介紹完畢,我們看看第四卷《火鳳凰》說了哪些內容。

這一卷中說的就是萬曆十年和十年後的事情,在這一卷中,張居正操辦完萬曆皇帝的婚禮後請假回家葬父,這次在歸家途中,路過河南新鄭縣,看望了退休的高拱,兩人掩面而泣,似乎摒棄前嫌。

葬父的那一天,湖廣和南方各省府的官員來了一千多人,全部為張居正父親披麻戴孝,張居正痛哭流涕時,張居正曾經的好友何心隱帶領一批學生趕來,這一次的何心隱對張居正滿腹牢騷、譏諷,張居正認為這個人行為偏執、不堪大用,曾經的同盟者何心隱堅決反對張居正的改革,給張居正添了不少麻煩,為此,張居正授意以亂政的罪名逮捕了何心隱,將他殺死,死訊傳出,何心隱數千學生圍攻學政衙門,差點激起了民憤。張居正對此毫不妥協,說服皇上,一夜間封掉了全國70多座書院。

有人說張居正心狠手辣,那是對擋了他改革之宏圖大業的路的人,何心隱就是阻止他改革大業的人。

萬曆十年,做了十年首輔的張居正積勞成疾死於任上。書中有一段描述令人扼腕不已。

萬曆十年六月二十日,張居正,病重不治,離開了人世。張府緊掩的門縫中終於傳出了撕心裂肺的嚎叫。那一刻,從紫禁城到王朝的每個府縣衙門,整個大明帝國好像劇震了一下,所有人都覺得腳下猛地踩了個空。於是他們都屏住了呼吸,億萬道目光同時投向了那一片縞素的帝都上空。

他的一生可以用生前顯耀,死後悲涼這句話去概況。

萬曆皇帝自此親政,一邊難過、恐慌、一邊出奇的冷靜,對曾經幫助自己的馮保、張居正開始清算。

萬曆皇帝首先把馮保逐出京城,發配到南京孝陵種菜,然後抄家,一個月內連發十幾個諭旨,諭旨的內容是:凡是張居正生前信任的人一律革職查辦、凡是張居正生前處分的人一律召回官復原職,還把賜給張居正的所有榮譽剝奪、賜予的瓷器等物品一律追繳,張居正家人被絕食六天餓死十七人,其中有一個孫子、兩個孫女,而他幾乎被鞭屍。

張居正一死,就進入了三十年的“萬曆怠政”,萬曆三十幾年不理朝政,明朝也因此由盛而衰,然後到了崇禎遭滅國,五行缺土,終究是滅亡之兆。

這卷書的最後說的是張居正去世週年祭日,張居正生前鍾愛的知己玉娘和他一直栽培的金學曾兩個人來到墳前。書中寫到,張居正的墳塋十分荒涼,兩個人回想張居正生前的所作所為,百感交集,而玉娘有感張居正生前恩情,喝下早已準備的毒酒在墳前自殺殉情。

到此,全書結束。

世間已無張居正——解讀熊召政《張居正》

07

那麼,這本書塑造了哪些鮮活的人物?

比如,這裡唯一的虛擬人物“玉娘”,作者熊召政把玉娘塑造為集傳統文化美德為一身的女子,一個有情有義的女子,熊召政說:我在歷史研究中知道張居正不是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我們說人間的精英,人間的英雄,都會有自己的愛好。張居正對待女色,是有自己的獨特追求和看法的。玉娘無私的愛上了張居正,她的結局是在張居正去世後,到了他的墳前殉情。如果張居正的一生就是悲劇,唯有玉娘這個角色、張居正平生能得到這樣一位知己也足也。

比如,張居正是一個隱忍的人,一個實幹的人,一個把國家利益第一、政黨第二、個人利益第三的人,當年明月的評價可以佐證,“他是一個天才,生於紛繁複雜之亂世,身負絕學,他敢於改革,敢於創新,不懼風險,不怕威脅,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他獨斷專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裡不一,是個道德並不高尚的人。”

高拱、馮保等角色在書中也有立體化表現,他們在紛雜的鬥爭中,人性的掙扎、貪婪和離去的淒涼,均在作者的筆下栩栩如生。

而萬曆皇帝從膽小怕事、唯唯諾諾到剛愎自用、心理變態的描述也是引人入勝。

到這裡,《張居正》這本書講完了,回顧下,這本書用章回體的形式,四卷說了四件事,一是張居正與高拱鬥法,高拱集團和張居正集團智鬥中,以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姿態成為首輔,二是進行清洗舊黨,解決財政困局,三是力排眾議做改革,四是萬曆成長起來,待張居正去世後,人走茶涼,新政被徹底推翻,張居正提拔出來的人被清算。

讀了這本書,穿越數百年曆史長空,看那一場場紛爭,看那一個個鮮活的人出場和退場,我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感觸。


作者:藍胖,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