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汙染宣戰,泰興在行動」專欄:分界:「3456」工作法劍指畜禽糞汙直排】

“這個月的評分,我得了92分,通過了測評。”日前,在分界鎮滕興村,由分工鎮幹、村幹部、養殖戶周邊10戶群眾和養殖戶代表共同參加的畜禽養殖戶月度環境評價會上,養殖戶丁建華的養殖場獲得92分的成績,順利通過測評。 去年開始,分界鎮下大力氣整治畜禽糞汙直排問題,建立了“3456”工作法,以一紙村規民約、一個畜禽糞汙蓄糞池和一張“公示牌”的管理模式,讓困擾幹群多年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困擾】 分界鎮是畜禽養殖大鎮,在先富裕起來的養殖戶的帶領下,近年來,全鎮眾多居民紛紛加入養殖戶隊伍。隨之而來的畜禽糞便汙染成為擺在村民面前的難題。 分界鎮滕興村村民告訴記者:“以前村裡根本進不來人,味道難聞不說,一到夏天,糞便、汙水直接排放到田裡、河裡,很容易孳生蚊蠅,家裡白天晚上都不敢開窗戶,生活特別不方便。”糞汙直排導致村莊環境差,村民之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給分界鎮的社會綜合管理也帶來一些問題。 據悉,為加快推進全市畜禽養殖汙染治理,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2016年,市農委在分界鎮沿界村、開綠村以及黃橋鎮、珊瑚鎮的部分村共8個養殖集中村(居),試點推廣“戶用蓄糞池+田頭調節池+大田利用”模式,養殖場(戶)自行建設與養殖規模相匹配、能存貯30天左右的戶用蓄糞池,村莊環境得到較好改善。 但在試點村(居)以外的村莊,養殖戶散養的畜禽糞便成為擺在養殖戶眼前的難題。滕興村養殖戶潘國興說:“因為持養量達不到建田間調節池的規模,我們只能自己想辦法處理這些糞便。”畜禽糞便無處排放,養殖戶硬著頭皮選擇違規直排。由此畜禽糞便直排問題成為滕興村村民怨、村幹部頭疼的難題。

【整治】 針對群眾反映的重點環境問題,分界鎮下決心整治畜禽糞便直排問題。 去年以來,分界鎮立足實際,強化養殖場糞汙綜合利用和汙染治理,落實“種養結合、以地定畜”要求,加強糞汙還田,雨汙分流、糞便汙水資源化利用。全鎮去年關停禁養區21家養殖戶,今年以來關停13家養殖戶,共發放養殖場(戶)告知書607份。 為切實做到把農民增收與生態保護有機結合,不搞“一刀切”,妥善處理好“整治”與“關停”的關係,分界鎮認真研究制定畜禽養殖汙染整治長效管理辦法,形成“3456”養殖場專項整治方案,進一步建立健全養殖場長效管理工作機制。 分界鎮黨委書記潘冬子介紹,“‘3456’工作法,即通過建立養殖戶日常監管、鎮村監管、考核評價計分三個體系,以摸底、排查、整治、關停、減量的方式,嚴禁養殖戶新增、出租、擴建新養殖場,確保養殖場所達到無直排、無異味、無擾民、無舉報標準,努力讓畜禽糞汙直排整治見成效。”

【推進】 畜禽糞汙排放是環境汙染整治的關鍵,“3456”工作法找到了突破口,即參照田間調節池管理的思路,依據養殖戶的養殖規模建立蓄糞池。 以滕興村為例,經過前期的排查和整治,該村現有養殖戶29戶,為了讓養殖戶認識到糞汙直排的危害,村裡除了與養殖戶之間達成共識外,還創造性制定了《畜禽養殖汙染治理村規民約》,突出了養殖戶的主體位置,堅持以自治為基礎,讓養殖戶一起參與進來,共同維護村莊環境衛生,想方設法破解畜禽養殖汙染難題。 “針對群眾和養殖戶頭疼的難題,尋找有效應對措施是關鍵,村裡積極聯繫市農委等部門,共同研究制定處理措施,指導他們建立了蓄糞池。”分界鎮滕興村黨總支書記楊健介紹,按照每頭豬0.6m3的規模,村裡指導養殖戶根據自家養殖規模測算蓄糞池建設面積,統一組織施工,方便養殖戶將畜禽糞便統一收集和管理。 養殖戶潘國興養殖了8000只雞,今年春天,他投入28000元,建了270m3的蓄糞池,基本滿足了自家養雞場產生糞便的處理問題。“有了蓄糞池,現在我再也不用擔心糞汙無處排放了,直接運到蓄糞池裡,非常方便。”潘國興說。 除了建設蓄糞池外,滕興村還在專家指導下實施了糞汙乾溼分離法,廢渣可以被運送到肥料加工廠製成肥料,或者還田。據悉,處理過後的糞汙廢渣可以滿足全村1000多畝農田的肥料需求。找準突破口,在強有力的落實下,滕興村成為全鎮畜禽糞汙治理的典型,其工作經驗在全鎮推廣。 據悉,分界鎮不定期組織全體班子成員、分工鎮幹、村黨組織書記對各村居畜禽養殖治理觀摩點進行現場考評,通過強化典型示範引領,推動畜禽糞汙治理工作提質增效。同時,鼓勵各村居建立畜禽養殖糞汙治理理事會,通過修訂村規民約、形成理事會章程等形式,真正做到發動群眾、依靠群眾,齊心協力、提升衛生環保意識,攜手共建美麗家園。

【監管】 “畜禽糞汙管理一直在路上,通過前期的整治,我們村的畜禽糞汙直排問題治理已經初現成效,還需做到長效管理。”分界鎮王廠村黨總支書記張家友說,為了有效督促養殖戶更加自覺加大環境整治、規範畜禽糞汙排放,村裡按照“3456”工作法的要求建立了公示牌監督管理制度。 據悉,按照“3456”工作法,分界鎮以網格為單位,建立環境報告制度,在鎮、村、組建立三級環保責任制,實行網格化+實名制+公示欄,對養殖戶日常管理、技術指導、監督管理等全程動態紀實,廣泛接受群眾監督;其次,認真研究制定養殖場日常監管測評標準,對所有養殖戶,按照網格化管理原則,實行每週一考評,鎮分工到村黨政負責人、分工鎮幹、村兩委幹部、養殖戶、周邊相鄰10戶群眾對養殖戶進行綜合打分,考評高於80分,發放綠牌;低於60分,給予黃牌警告;如連續三次考評不及格,將給予紅牌,關停取締。 在環境評價表格的監督下,養殖戶們都積極主動做好自家養殖區的環境衛生,有效實現了村莊環境長效管理。分界鎮的村莊環境衛生得到極大改善,現在進入村莊,已經基本沒有異味,鄰里關係也逐漸和諧起來,村風民風更加積極向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