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分享」萬山:最美的風景是貧困戶的笑容

「经验分享」万山:最美的风景是贫困户的笑容

近年來,“精準扶貧”這個詞成為網絡一大熱詞,有網友評論:這個詞,最關民生,所以滾燙。

“挖窮根”“改窮業”“挪窮窩”“脫窮境”“換窮貌”…… 2014年以來,萬山區出列貧困村30個,累計脫貧7186戶24189人,貧困發生率從19.66%降至1.34%。

「经验分享」万山:最美的风景是贫困户的笑容

精準扶貧征程浩蕩而偉大,這一行行看似簡單的數字,卻飽含著無數感人至深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銘刻在萬山人的心中,溫暖著每個貧困群眾的心窩,而貧困群眾開心的笑臉,便是對精準扶貧故事最好的講述。

萬山的扶貧幹部這樣感嘆:“聞到了泥土中青苗的香氣,空氣中希望的味道,見過最美的風景便是貧困戶發自內心的笑容”。

笑臉一:產業扶貧

「经验分享」万山:最美的风景是贫困户的笑容

產業活力四射,群眾笑口常開

在家門口做起大產業,收益有了保障,還能照顧家人,說到現在的生活,高樓坪鄉大樹林村姚秀平滿心歡喜。

「经验分享」万山:最美的风景是贫困户的笑容

姚秀平在九豐農業博覽園內務工

“自己的田不用耕了,用來做大棚,有專業的技術員指導我們,這個產業效益是非常可觀的,工資兩三千,還有分紅,這日子真是好啊!”大棚蔬菜種植是姚秀平一家脫貧致富的希望。

產業是脫貧之基。產業扶貧,正是瞄準了“窮根”靶心。

萬山依託良好的生態優勢,2015年入駐的九豐農業博覽園已完成核心區2000畝建設,種植瓜類、茄果類、豆類、葉菜類等100多個最新蔬菜品種,年生產優質蔬菜6.6萬噸,實現產值6億元以上,帶動當地村民500多人就業。

「经验分享」万山:最美的风景是贫困户的笑容

大棚蔬菜喜獲豐收

同時,大力推廣“九豐農業+”模式,在全區建成標準化大棚蔬菜基地57個,覆蓋37個村,建設規模達1.2萬畝,年產量8.8萬噸,為5160戶1.82萬人建立了利益聯結。

一村一個脫貧計劃,一戶一套脫貧措施,在發展大棚蔬菜的同時,萬山各鄉鎮(街道)還因地制宜發展致富產業。

敖寨鄉的貧困戶姜菊蘭23年前失去丈夫後獨自撐起了整個家,但不幸的是兒子21歲那年又摔傷腿落下殘疾,2016年那場百年難遇的“7.4”洪災,讓這個本就不堪一擊的家庭陷入了絕望無助的困境,生活的陰霾籠罩了整個家庭。

「经验分享」万山:最美的风景是贫困户的笑容

食用菌產業成為姜菊蘭家脫貧致富的希望

結合敖寨鄉的產業扶貧項目,村裡介紹她到侗菇菌業務工,一天70元,一個月就有2000多元,不僅解決了生活難題,也有了長久的收入來源。兒子也通過介紹找到了一份合適的工作,一家人靠著勤勞的雙手,加上土地流轉和入股分紅收入,2017年姜菊蘭成功脫了貧。

「经验分享」万山:最美的风景是贫困户的笑容

中華蜂助農增收

為了讓貧困群眾持續增收。萬山已連續三年為每個貧困村提供100萬元產業發展基金,培育形成專業合作社153家,新建成高山葡萄、香柚、油茶種植基地4萬畝,形成了“鄉鄉有大棚基地、村村有集體經濟、戶戶有增收途徑”的格局。

笑臉二農村公路組組通

「经验分享」万山:最美的风景是贫困户的笑容

組組路暢通無阻 脫貧致富不是夢

在打好基礎設施建設硬仗中,加快農村組組通公路建設是重要一環。

“道路通了,家裡的生態鴨、生豬和蔬菜才能賣得出去,村民才能致富啊!”茶店街道老屋場村支書劉昌洪在新修道路之初常對群眾這樣說。

以前村裡娃上學,要摸黑起來,走10多里山路才能到鎮上的學校。現在已修好的路在原來的基礎上拓寬了不少,路面也得到夯實硬化,極大的方便了村民出行。

楊昌應是茶店街道梅花村的“致富帶頭人”,他充分利用資源、挖掘潛力,在村裡流轉了100多畝田土,發展起了青蛙養殖產業。

「经验分享」万山:最美的风景是贫困户的笑容

得益於交通的便捷,楊昌應的青蛙養殖產業越做越大

2017年,得益於國家的扶貧政策,村裡的組組通公路修通了,基礎設施得到了進一步完善,楊昌應的青蛙養殖產業搭上了“發展快車”,規模越做越大。

“現在國家政策太好了,道路全部通了,小車可以直接開到家門口了。”楊昌應稱讚道。

「经验分享」万山:最美的风景是贫困户的笑容

路通了,村美了,青年湖村黃家寨楊小琴搭上鄉村旅遊的致富快車。

數據顯示,萬山累計投入8.5億元,實施鄉村道路提級改造,率先在全省實現行政村100%通油(水泥)路,公路總里程突破1000公里,行政村客車通運率達100%。投資4.66億元,新建和硬化通組公路663公里,實現30戶以上的952個村民組全部通硬化路。

笑臉三:易地移民搬遷

「经验分享」万山:最美的风景是贫困户的笑容

挪出“窮窩”奔小康 幸福生活“搬出來”

萬山以“最好的位置、最好的就業、最好的服務、最好的保障”作為標準,在完成區內1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基礎上,承接了全市其他縣4萬人的跨區域搬遷。

“和以前的生活相比,我們現在的生活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吳佐貴感慨道。

吳佐貴是來自印江自治縣木黃鎮盤龍村的村民,2017年1月,吳佐貴帶著他的家人搬入了萬山河坪安置小區。

「经验分享」万山:最美的风景是贫困户的笑容

吳佐貴說出了自己的搬遷心聲

“以前我們一家五口人擠在50平米的3間老木房子裡,做夢也沒想到過這輩子還能住上100平米的大房子,而且沙發、床、電視這些大家電全給我們安好了,甚至廚房的鍋碗瓢盆也都備齊了,我們來了什麼都不用買直接就可以住”,問起入住時的情況,吳佐貴的妻子鄧世芬搶著說道。

「经验分享」万山:最美的风景是贫困户的笑容

姚中元夫婦搬遷後的幸福生活

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在搬遷的同時,萬山同步統籌安排搬遷安置人口的勞動技能培訓、創業就業服務、醫療、教育、社會保險、政策兜底保障等工作,讓貧困群眾掌握一技之長,真正做到‘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同步。

據統計,萬山累計完成易地扶貧搬遷1865戶7709人,安置就業2787人。

笑臉四:

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

「经验分享」万山:最美的风景是贫困户的笑容

民生支出不斷加大,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我想讀書,但家裡卻……”唐宇欲言又止。

唐宇是萬山的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唐宇的父親因為視力嚴重受損無法外出務工,家裡只能靠做點農活來維持生計,生活捉襟見肘。

瞭解到唐宇家的情況後,萬山區相關部門幫她申請到了教育資助,讓他不再為上學而發愁。

已69歲的周建英老人患帕金森病已經十多年了,每逢冬春兩季就會發病。由於家庭貧困,發病後只能用些土方子或就近請民間人士來看看。

「经验分享」万山:最美的风景是贫困户的笑容

周建英老人的感激之言

不過,萬山區出臺了醫療費用兜底政策後,周建英老人不僅能住院治療,而且看病費用還能及時報銷。

“要是沒有這個新政策,我也沒有這個命呀。”周建英老人感激地說。

在脫貧攻堅戰役中,萬山區高質量打好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硬仗,堅決做到教育保障“應享盡享”,醫療保障“應保盡保”,住房保障“應改盡改”。

「经验分享」万山:最美的风景是贫困户的笑容

教育保障“應享盡享”

據統計,新建和改擴建92所學校,新增山村幼兒園62所。對各階段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實行分類救助,2014年以來,累計救助建檔立卡貧困學生57120人次,發放補助資金6411.89萬元;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醫療保障補償9808人次4660.8萬元,住院實際補償比例達90%以上,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達100%;完成農村危房改造7873戶,幫助25072戶農戶改善了居住環境,實現農村群眾安全住房保障全覆蓋。(楊發娣 鄧剛 劉青 李銘亨 肖浩)

「经验分享」万山:最美的风景是贫困户的笑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