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三進”工作法讓黨建更接“地氣”

近年來,萬山區深入積極探索“三進”工作法,推進黨建工作進基層農村、進國有企業、進農村企業,將黨建工作與全區發展進行有機融合,讓黨建工作成為群眾增收的“定心丸”、企業發展的“頂樑柱”、產業扶貧的“強心劑”,在助力發展的同時,使得黨建工作也更接地氣、更有朝氣。

黨建進基層農村,群眾增收有了“定心丸”

為解決村(社區)黨組織帶富能力不強問題,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該區從建強基層堡壘入手,創新利益分配機制,帶動廣大群眾脫貧致富。一是配強基層領導班子。堅持把思想政治素質好、帶富能力強、協調能力強的黨員選拔到村黨組織書記崗位上來,同時按照“基本報酬+任期補貼+績效獎金+養老保險”結構執行村幹部報酬,先後在2017年、2018年兩次提高村幹部報酬,村(社區)支部書記最高月報酬達3777.8元,切實提高帶頭人幹事創業的熱情。為全區村(社區)選派了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引導他們充分利用原單位的各項資源幫助建強基層黨組織,形成農村發展的強大合力。二是多措並舉管好“三個人”。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對村支部書記、村主任和第一書記(駐村幹部)“三個人”的培訓,切實提高帶頭人的理論水平和履職服務能力,並綜合日常督查、半年述職和年終考核,對“兩委一隊三個人”履職能力進行分析研判,建立健全不勝任村黨組織書記調整退出機制。三是創新利益分配機制。在黨組織的帶動下,在全區推廣“入股分紅+村級積累+管理報酬”分配模式,形成村集體資產增值保值、貧困戶受益和“經理團隊”正向激勵的利益分配機制,成功調動了貧困農戶以土地入股並參與村集體經濟生產的積極性,實現了村村發展集體經濟、村村建合作社經營集體經濟、每名貧困戶入股合作社的目標,有效破解了“空殼村”難題。

黨建進國有企業,發展生產有了“頂樑柱”

為著力解決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弱化、虛化、淡化、邊緣化問題,萬山區堅持從最基本的東西抓起,不斷在打牢基礎、補齊短板上下功夫,全面推動國企黨建落地生根。一是加強統籌指導,實現黨的工作全覆蓋。區委把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納入整體工作部署和黨的建設總體規劃,定期對國有企業黨員發展情況進行調度,對達到黨員人數要求的按程序成立黨組織,對未達到黨員人數要求的及時指派黨建指導員,確保在國有企業實現黨的工作全覆蓋。二是加強政治領導,把黨建工作和企業運行有機統一。堅持和完善“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領導體制,確保黨組織書記和企業董事長一人擔任。通過制定任務清單、一月一調度、建立考核機制的方式推動轄區國有企業全面落實“黨建入章”,建立黨組織議事決策規則和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堅持把黨組織集體研究討論作為董事會、經理層決策重大問題的前置程序,使黨組織發揮領導作用組織化、制度化、具體化。三是加強陣地建設,推動國企黨建工作做細做實。在各國有企業黨組織設立專門的黨務工作辦公室,並按照不少於在崗職工人數1%的比例配備黨務工作人員,全區共配備專職黨務工作者20名;按照不少於上年度職工工資總額1%的比例落實黨建活動經費,如開源集團總公司2018年安排專項黨建活動經費30萬元,約佔職工工資總額的2%;打造黨員活動陣地,通過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設立“黨員責任區”“黨員示範崗”等,將黨建工作融入企業各項工作之中,不斷將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促進企業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推動企業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黨建進農村企業,產業扶貧有了“強心劑”

企業在取得良好經濟效益過程中,黨建工作不容小覷,近年來,該區將黨組織建在產業上,把黨支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與產業發展的市場技術優勢有機結合起來,推動了產業發展、集體增收、農民致富。一是黨員示範帶動,推進產業發展。九豐農業黨支部按照“強黨建、興產業、聚人心、促發展”的思想理念,定期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建立黨員責任棚,明確黨員具體職責,通過黨員聯繫基地,強化基地指導作用,發揮勞動模範作用,建強陣地堡壘。二是吸納有志之士,壯大發展力量。黨支部通過“老鄉帶老鄉”,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回家就業;以合作社、集體經濟為載體,吸引農村有志之士、有為青年加入建設;通過園區旅遊發展,吸納外籍人員來企業務工。三是選派技術專家,做大做強企業品牌。按照區委區政府安排,九豐黨支部選派9名技術專家到各鄉(街道)任科技副鄉長,在全區每個鄉(街道)、每一個貧困村至少建一個標準化蔬菜大棚基地,培育一個蔬菜品牌,由九豐公司黨支部免費提供種苗、種植管理技術,並兜底回收,貧困戶組建合作社進行運營管理,切實增加了群眾收入,先後獲得“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等榮譽稱號。(肖子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