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微史」:南京明故宮是如何被毀的

南京明故宮是中國古代都城宮殿建築的集大成者,在當時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

公元1366年,身為吳王的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興建“吳王新宮”。因為當時朱元璋未稱帝,故新宮建築規模有限,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正式即位後,改應天府為南京,並開始全面地建設都城與皇宮。宮殿建設幾經反覆,最終於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建成完整的明南京皇宮。

然而,現在的南京明故宮僅存柱礎、城門等部分遺蹟。那麼,明故宮究竟毀於誰手?

“金陵微史”:南京明故宮是如何被毀的

明故宮遺址

並非毀於太平天國

流傳甚廣的一種說法是:南京明故宮毀於太平天國。但這一說法並不嚴謹。康熙在公元1684年初巡視江寧(今南京)時,就曾感慨“道出故宮,昔者風闕之巍峨,今則頹垣斷壁矣”。可見,早在太平天國之前的180多年,南京的明故宮就已經是一副殘垣斷壁的樣子了。

幾十年後,乾隆南巡至江寧,途經殘破的明故宮,還作詩評論過一番:“六朝崇構早摧殘,基剩明宮菸草寒。木鳳已聞翔北闕,石鯨無恙枕春瀾。”詩中引用“明成祖朱棣拆南京宮殿巨材北上,用以建築北京皇宮”的傳聞,把毀壞南京明故宮的責任都推給了前朝。

“金陵微史”:南京明故宮是如何被毀的

明故宮遺址

但乾隆的說法同樣不靠譜。朱棣北遷時,並未拆走宮殿木材。畢竟如此明目張膽地拆除父親宮殿的行為是為宗法不容的。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150多年後,萬曆年間成書的《利瑪竇中國札記》中仍然感慨:“我還沒見過世界上哪個國家的皇宮像南京的皇宮這樣宏偉!”

利瑪竇本人是北京故宮的常客,卻依舊堅定地認為,南京明故宮在明朝前中期破壞是有限的。

“金陵微史”:南京明故宮是如何被毀的

明故宮遺址

經歷400年終消亡

事實上,南京明故宮的消亡,並非單次事件造成的,而是經歷了明、清及近現代的多次損毀。

最早的毀壞發生在明初。燕王朱棣為奪取皇位發起的靖難之役(1399—1402年),使得“都城陷,宮中火起”。這場大火中,奉先殿被燒燬。

隨後,成為明成祖的朱棣於永樂十九年(1421年)決定遷都北京。伴隨著南京政治地位的下降,南京明故宮也逐漸敗落,但未被廢棄,直到明末還有一些修葺、維護的記錄。

然而畢竟國力有限,明朝中後期,南京明故宮經歷過多次災難、風吹雨打,最終因為明朝國力的衰退和南京地位的不斷弱化,維修與保護也越來越少了。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後,崇禎的弟弟福王朱由崧逃至南京建立南朝小朝廷時,奉天殿已經不在,太廟也已焚燬,皇帝只能“即位於武英殿”“祭告於奉先殿。”

“金陵微史”:南京明故宮是如何被毀的

衛星地圖對比,可見內五龍橋、午朝門的形制和間距與北京相同

朱由崧在南京稱帝后,對南京明故宮進行了花費不少的修繕。可惜的是,正月宮殿才修成,五月清兵就殺到了長江北岸。

而清初對南京明故宮的毀壞是最徹底的。清軍進入南京,焚燬了大部分的明代宮殿建築。這一破壞行為,清朝正史少有提及。

到了太平天國時期,洪秀全定都南京,又拆走了南京明故宮的宮牆磚石、木料構建等用於建造天王府。太平天國失敗後清軍幾次焚燒了南京城,對南京明故宮的破壞就更徹底了。

“金陵微史”:南京明故宮是如何被毀的

內五龍橋

民國時期,南京民國政府在南京明故宮的西南修建、擴建機場,拆掉了西華門、毀壞了社稷壇等遺蹟。之後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南京明故宮又被幾經破壞。

到了現代,曾經雕樑畫棟、氣象萬千的南京明故宮只餘下殘垣斷壁的遺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