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成本提升 豆油下尋支撐

原料成本提升 豆油下尋支撐

連盤豆油價格在5700—6000元/噸區間振盪整整6個月後,6月中旬再次向下突破,主力1809合約最低跌至5410元/噸,此價格水平再度擊穿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低點,並且距離2015年年底的最低位僅一步之遙。就豆油自身基本面而言,確實利空不斷,下跌走勢與弱勢基本面相匹配,但隨著利空題材充分交易以及潛在利多因素逐步積累,豆油後市繼續做空的風險加大。

【更多行情,可關注期金管家官方網】

處於累庫週期

首先,供應充足。4月開始至今的壓榨利潤大幅提升,導致國內買船大量增加,按實際到港量計算,5—7月預計進口大豆總到港量2723.8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73.1萬噸。不過,與進口大豆數量同比增加不匹配的是,5—6月大豆壓榨量反而下降80萬噸,主要源自油廠脹庫增多,需要依靠降低開機率緩解壓力。

其次,豆油消費持續低迷。一方面,在弱勢環境下,貿易商入市謹慎,渠道庫存繼續縮減;另一方面,積重難返的棕櫚油使得豆油和棕櫚油價差持續處於高位,棕櫚油繼續儘可能地擠佔豆油市場,而近期豆油和菜油的價差回落至800元/噸,使得菜油份額有所恢復,這也對豆油消費施壓。

最後,儲備拍賣加碼令豆油雪上加霜。在國儲大豆、豆油繼續拍賣的基礎上,7月17日國儲菜油掛牌拍賣。以上種種造成豆油庫存不斷走高,截至7月11日當週,國內豆油商業庫存總量達到了156.87萬噸,環比增加3.89%,較去年同期增加21.6%。

原料成本提升

雖然貿易爭端提升原料成本,但對豆油利多作用有限,豆油價格受限於進口成本壓制。隨著7月6日正式對美豆加徵進口關稅,進口大豆到港成本顯著提高,但來自成本端的利好明顯更多地作用於豆粕,而對豆油提振作用有限,這主要受制於豆粕、豆油的進口差異。

豆粕受海運週期、溫度水分、現行政策等影響,目前還不可能從美洲地區進口低價豆粕,主要還是依靠國內高成本大豆壓榨而來,成本傳導非常直接。由於豆油不受船期限制,一旦價格超過進口成本,將迅速引發進口套利盤限制其漲幅。影響外圍油脂價格的因素是美豆、棕櫚油價格不斷下跌,使得豆油進口成本不斷下降。在“天花板”持續下移的情況下,國內豆油價格自然跟跌。

做空風險加大

第一,就美豆而言,830美分/蒲式耳的價格意味著擊穿美豆種植成本,即使用自有土地種植成本來衡量,650美分/蒲式耳將是非常極限的位置,而8月的天氣、其他國家進口需求向美國轉移、大幅下跌後CCC(Commodity Credit Corporation)公司收儲的可能等,都可以讓830美分/蒲式耳以下的美豆隨時開始反彈。

第二,國內豆油庫存的季節性規律相當明顯,通常3—8月為增庫存階段,8月至來年4月為減庫存階段。截至目前,國內豆油庫存的變化趨勢基本符合季節性。然而,今年四季度就巴西大豆正常出口能力來測算,最多供應中國至10月,那麼11月開始我國進口大豆供應將趨緊,疊加豆油的消費旺季啟動,豆油庫存步入下跌趨勢的概率很大。

第三,由於生豬養殖行業進入虧損週期,飼料配方調整或降低未來的豆粕消費量,使得進口大豆需求相應減少,美國農業部下調2018/2019年度我國大豆進口量800萬噸。為了滿足蛋白粕需求,大量進口大豆是造成國內豆油天量庫存的根本原因,若後期大豆進口規模得以縮減,豆油有望步入持續去庫存週期。

整體來看,豆油基本面繼續疲弱,短期價格仍弱勢尋底,但隨著價格逼近2015年年底低位水平,下方有望提供支撐。同時,豆油庫存短期仍處於累庫階段,但中長期有望步入持續去庫存週期。因此,就當前價格水平的豆油來說,繼續做空的風險收益比已經不合適,不如耐心等待週期性買點的來臨。

(此篇文章來自網絡轉載,若轉載文章作者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