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聚焦農業產業革命「八要素」助力脫貧攻堅

聚焦農業產業革命“八要素”

助力脫貧攻堅

2018年是碧江區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的一年,是決勝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邁上鄉村振興新徵程的關鍵之年,該區緊緊圍繞“整區摘帽”的目標,以脫貧攻堅“春風行動”為抓手,聚焦農業產業革命“八要素”,提升產業革命精準度,全面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培育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鼓足群眾“錢袋子。

碧江:聚焦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助力脱贫攻坚

聚焦產業選擇,優化產業佈局。對於“種”什麼、“養”什麼的產業選擇,該區按照產業發展“一鄉一特、一村一品”原則,大力發展果蔬一體化種植、中藥材、香柚、生態畜牧等“短平快”產業,打好山地特色牌,做優綠色農產品,實現從“為吃而生產”轉向“為賣而生產”,把農產品的商業價值充分激發出來,著眼於規模經營,提高生產力水平,降低勞動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自脫貧攻堅“春風行動”以來,該區完成玉米調減50000餘畝,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面積70000畝以上。該區川硐街道小江口村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為著力點,積極動員村民參與土地留轉,按照“長短”結合的發展方式,把玉米種植退下來,把精品果蔬搞上去,規劃發展冰糖柚2340畝,套種辣椒和蔬菜,不斷創新產銷對接,做大產業鏈、價值鏈份額,助農增收。3月份來,該村黨員幹部和群眾搶抓柚苗栽植好時節,已完成1200畝柚苗栽培,2019年將完成總目標數。

碧江:聚焦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助力脱贫攻坚

聚焦培訓農民,拓寬致富渠道。該區全面開展貧困人口全員培訓,成立了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印發了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工作實施方案,積極組織貧困勞動力參加培訓。2018年區就業局將投入專項扶貧培訓基金300萬元,全覆蓋組織“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種養殖、水電工、挖掘機、廚師等技能培訓,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戶”的目標。採取“政府培訓+企業簽約”的合作方式,組織用工企業積極參與鄉級舉辦的農民技能培訓活動,培訓結束後擇優錄用培訓人員到企業上班。依託東西協作,積極推動崑山用工企業與銅仁職業技術學院開辦“精準脫貧訂單班”“崑山班”,定向招收碧江區內“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初、高中畢業子女,由學校和企業聯合培養,學生畢業後由企業100%安排就業。同時,充分發揮新時代農民講習所作用,特邀“三農”專家開辦脫貧攻堅大課堂,扭轉農民傳統作物的種養習慣,培養示範帶動產業革命的能手,使農民產業發展有思路、有舉措、有幹勁,解決好不會種、不會養、不會賣的問題。

碧江:聚焦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助力脱贫攻坚

聚焦技術服務,增長髮展技能。按照專家服務團隊到村到戶到人的總體要求,該區組建了12個扶貧產業技術指導組,對各鄉(鎮、街道)、村(社區)提供技術服務。通過開展摸底調查,對各村農業主導產業發展情況全面瞭解,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有針對性開展技術指導和產業幫扶。該區壩黃組專家團瞭解到高壩田村農作物種植面積少、產業發展缺資金、缺技術、缺勞力後,由專家服務團協調資金,村支“兩委”協作,區農牧科技局規劃產業,“三農”專家進行技術培訓,在全村大力培育蔬菜和經果林枇杷等產業,拉動全村產業發展,助農增收。同時,“三農”專家團緊緊圍繞經濟作物種植和生態畜牧養殖等方面,採取集中授課、現場示範、送技術資料等形式,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培育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有效充實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碧江:聚焦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助力脱贫攻坚

聚焦資金籌措,助推產業發展。該區整合4610萬元扶貧專項資金,按照貧困村100萬元、非貧困村30萬元的標準,投入集體經濟發展引導資金,以鄉(鎮、街道)為單位規範會計事務,以村為單位組建集體經濟市場經營主體,統一製作村(社區)基層組織信用登記證書,探索“資源開發、盤活存量、異地發展、產業帶動、股份合作、服務創收”等路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全區所有貧困村集體經濟積累達5萬元以上,創建“雙超村”3個,5個村集體經濟積累超過100萬元。該區桐木坪鄉探索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專業合作社+集體經濟+貧困戶”等發展模式,接軌市場,延伸產品價值鏈、利益鏈,不斷擴大產業規模,整合投入各類扶貧產業項目資金1000多萬元,大力發展生豬代養、精品水果、中藥材、野生青蛙、大棚蔬菜等高效益、高產值農副產業,全鄉村村有特色產業,戶戶有致富渠道。

碧江:聚焦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助力脱贫攻坚

聚焦組織方式,提升整體效能。該區按照“市場主導、自願合作,因地制宜、一村一策,資源整合、整體聯動”的原則,推進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結合全省農村“三變”改革工作,整合農村資源,培育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種植養殖場、家庭農場等市場主體,鼓勵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在貧困村100%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100%覆蓋貧困人口,100%有技術團隊,全面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完善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確保“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截止2018年3月,全區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575家,入社農戶為7200餘戶,成員出資總額達2.6億元。該區和平鄉矮龍村積極做大農民專業合作社,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把合作社、農村黨員、貧困戶“捆綁”起來,整合資金197萬元,把村裡廢棄的學校等陣地資源變廢為新,建成了村集體經濟企業矮龍製衣廠,吸納當地33名貧困群眾就近務工,廠產值達300萬元左右,年接 60萬訂單,貧困戶每月務工收入2000餘元,達到了“創造一產業、輻射一大片、帶富一大批”的示範效果。

碧江:聚焦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助力脱贫攻坚

聚焦產銷對接,破解產銷難題。該區不斷創新產銷對接機制,開展“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社對接”“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推動鄉村“土貨出山”,實現農產品、市場、商家、消費者的網絡無縫對接。壩黃鎮白果村按照“農戶+蔬菜公司”的種植模式,打造150餘畝優質蔬菜生產基地,不斷推廣新技術,拓寬銷售渠道,實現產銷暢通,群眾增收。為有效解決蔬菜基地信息交流不暢和個別種植戶“賣菜難”等問題,該村駐村工作隊、幫扶單位、村支兩委組成“市場調查組”,與市錦江綠色蔬菜產業發展公司達成產品訂購協議,公司免費為蔬菜種植戶提供技術、種子、肥料及農藥,蔬菜長成後由公司全部回收並配送到學校,形成產銷供“一體式”銷售模式,實現蔬菜公司、農戶、學校三贏,帶動22戶貧困戶68人穩定脫貧。同時,為有效解決蔬菜種植種植企業存在“賣菜難”等問題,該區各級黨委政府積極對接城區相關超市,讓蔬菜等產品直接進入超市銷售,架起菜農、企業和市場之間的橋樑,促進蔬菜產業優質、高產、高效發展,帶動貧困戶穩定可持續脫貧。

碧江:聚焦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助力脱贫攻坚

聚焦利益聯結,推動穩定增收。該區以推進“民心黨建+‘三社’融合促‘三變’+春暉社”農村綜合改革為統攬,積極探索政府扶持、企業運作、合作引領、分戶經營、群眾受益的發展模式,按照市場經濟規則,明確企業、合作社、村集體、農民在集體經濟產業鏈、利益鏈中的環節和份額,強化協議保障,建立健全產業利益聯結機制,幫助農民穩定獲得勞動務工、政策紅利、留轉租金、入股分紅等收益,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充分激活農村資源要素,助推農業增效、農村繁榮、農民增收。該區燈塔街道柑子衝村按照“支部+公司+農戶”方式運營,整合1000畝困難群眾的荒山,投入資金1100萬餘元,打造佔地面積2000餘畝的柑子衝桃源生態旅遊山莊,建立健全貧困戶與村集體經濟的利益聯結機制,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入園務工和“精扶貸”資金注入等形式入股山莊,根據不同的入股形式,群眾每月獲工資收入2000元,每畝土地每年獲得租金1200元,每年獲無息分紅2000元,年增收8000元以上。

碧江:聚焦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助力脱贫攻坚

聚焦基層黨建,凝聚發展合力。該區牢固樹立“大抓基層黨建”的鮮明導向,不斷延伸和拓展“民心黨建”工程內涵和外延,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和諧建村、智力助村、產業富村等方面的作用。從區直部門和鄉(鎮、街道)黨(工)委選派8名科級領導幹部到深度貧困村任黨支部書記,抽調科級幹部、科級後備幹部,組成67支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共計300人奔赴基層一線,參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加快推進鄉村從貧窮落後向產業旺、環境優、生態美、百姓富蛻變。和平鄉遙山溝村黨支部整合村支兩委和駐村幫扶的力量,以推進“五改一化一維”工程為抓手,立足於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對伏魔山腳下的興隆寨進行整體規劃、道路硬化、亮化,充分挖掘伏魔山生態資源旅遊優勢。同時,整合周邊村優勢資源,投資2000餘萬元,流轉土地1萬餘畝,打造“環伏魔山萬畝油茶基地”,大力發展油茶產業,通過土地流轉、園區務工、入股分紅、發展服務業等拓寬增收渠道,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200餘個,人均每天務工收益100餘元,項目投產後,預計人均增收7000餘元。

精彩推薦

黨建直播間第十七期,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看著這些留言,再聽這首歌,突然淚奔了!

請脫貧攻堅一線的幹部們查收!感動,感激,感謝......

美妮:一位科級村支部書記的脫貧之路

碧江:聚焦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助力脱贫攻坚
碧江:聚焦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助力脱贫攻坚

活力 效率 溫馨

傳播黨的聲音 講好黨的故事

關注百姓生活 服務黨員群眾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關注“銅仁組工”

碧江:聚焦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助力脱贫攻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