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文化之都-泉州,她的概況

泉州地處福建省東南部,與臺灣隔海相望,現轄鯉城區、豐澤區、洛江區、泉港區和晉江市、石獅市、南安市、惠安縣、永春縣、安溪縣、德化縣,以及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臺商投資開發區,面積11015平方公里,人口865萬。

泉州市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譽為世界海洋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和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東亞文化之都-泉州,她的概況

早在宋元時期,作為東方第一大港的泉州刺桐港就梯航萬國、商旅雲集,與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通商貿易,呈現“漲潮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景象。伴隨著經濟的往來,多種宗教的傳播,東西方文化在這裡匯合交融,結出了燦爛的文明碩果。中原文化、閩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流集聚,形成泉州多元文化和平共處的獨特景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泉州列為“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被稱為世界宗教博物館的泉州,全市列入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00多處,其中國家級14處。巍然屹立的開元寺東西塔,氣宇軒昂的孔廟、天后宮,氣勢雄渾的洛陽橋,體現著古代建築藝術的精湛造詣;風格迥異的靈山聖墓、清淨寺,記載著與東南亞、阿拉伯友好往來的歷史;雅俗共賞的梨園戲、形肖神似的提線木偶、妙趣橫生的高甲戲、悠揚婉轉的南音、剛柔相濟的南少林武術、古今糅合的惠女服飾,韻味無窮的民間舞蹈,如同含苞的花朵,在名城的肥土沃壤中盛開怒放這些動靜解映的文物史蹟,絢麗多彩的戲曲藝術,異彩紛呈的民俗風情,構成了濃郁的文化氛圍和獨特的地方風貌。

泉州是我國著名僑鄉、臺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旅居海外的泉州籍華人華僑約680萬、港澳同胞70萬,臺灣漢族同胞中44.8%約900萬人祖籍泉州,國立華僑大學就辦在泉州。他們身居異域,心繫故土,熱心支持家鄉建設事業,多年來捐資興辦公益事業,海外鄉親不僅是泉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旅遊業得以持續發展的重要客源。

東亞文化之都-泉州,她的概況

泉州市委、市政府對旅遊事業的發展極為重視,市人大常委會、人民政府先後作出關於加快旅遊事業發展的決議、決定二十多年來,先後投入巨資,修復重點文物古蹟,興建泉州博物館、海外交通曆史博物館,閩臺緣博物館、華僑史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文化藝術中心、青少年宮、僑鄉體育中心,同時開發建設東湖公園、西湖公園、黃金海岸度假區、閩僑航空旅遊區紫帽山風景區,基本形成以市區為中心、方圓50公里的旅遊圈,吸引著海內外遊客慕名而至。海上絲路史蹟遊、古城名勝古蹟遊、伊斯蘭史蹟遊、惠女風情遊、濱海風光遊、綠色生態遊、僑鄉購物遊和泉州博物館遊,提供吃、住、行、遊、購、娛全方位服務,滿足觀光、休、度假、商務、探親、修學等各種需求。

東亞文化之都-泉州,她的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泉州人民發揚先輩勇於拼搏的精神,以敢為天下先的氣概,充分運用中央財予的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積極探索進取,走出了一條以市場調節為主、外向型經濟為主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具有僑鄉特色的經濟發展之路。全市經濟總量一直居全省前列。繁榮發展的經濟,使泉州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極大的加強。

泉州先後榮獲“全國文化模範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最佳中國魅力城市”、“國際花園城市”稱號。南音和海上絲綢之路正在積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刺桐古港雄風重振,新的海上絲綢之路正由新一代人開闢。

當前,泉州正向建設一個經濟發達、政治清正、民生寬裕社會穩定的新僑鄉,向著現代化工貿港口城市的宏偉目標揚帆直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