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市北區”概況

市北區,隸屬於山東省青島市,位於青島市中部偏南,南接市南區,北連李滄區,東鄰嶗山區,西瀕膠州灣,屬海洋性氣候,全區總面積65.40平方公里,轄19個街道辦事處

[1],總人108.37萬人(2016年常住人口)[2]

1949年6月,臺東區人民政府建立。1950年3月,臺東區人民政府改為青島市人民政府臺東區區公所。1950年7月,恢復臺東區人民政府。1949年9月,成立市北區人民政府。1950年3月,改稱市北區公所(即市政府派出機構)。1951年7月,改稱市北區人民政府。1994年撤銷臺東區,將原市北區和臺東區及部分四方、嶗山區域合併,形成新的市北區。[3]

市北區是商業繁榮的老城區,膠州路、遼寧路、聊城路、威海路、延安路等街道兩側商店雲集。青島輪渡、青島港客運站、小港碼頭等落此。名勝古蹟有於海雲庵、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太平山等。[4]

2018年12月18日,民政部公佈確認第三批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結項驗收結果:市北區實驗區圓滿完成各項實驗任務,結項驗收結果為“合格”。

山東青島“市北區”概況

市北區是青島市主城區之一。西部瀕臨膠州灣,東部與嶗山區為鄰,北部與李滄區接壤,南部與市南區毗連,東西最大距離11.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9.9公里,海岸線長17.83公里,總面積63.18平方公里。

地質

區內地層極不發育,僅零星分佈第四系全新統山前組衝洪積層。該衝洪積層分佈在兩個地區,一塊分佈於東北部浮山後埠西一帶,大致呈南北方向展布的橢圓狀,面積約0.75km2,其向東北延入嶗山區的北村一帶;另一塊分佈於區內東北角,位於楊家群村以南,呈NE向展布的長條狀,面積約0.4km2。事實上,這兩塊衝洪積平原在空間上是一個整體,只不過被市北區與嶗山區的區界所分隔。層序上,上部是黃色、灰黃色含礫混粒巖、礫石等,為全新世近代河床沉積物;下部是全新世海相灰黃色細沙、中細沙、含礫中粗砂等;底部為黃色、棕黃色含礫砂質粘土、粘土質砂、砂質粘土、粘土等。厚度變化從幾米到十幾米。

地貌

市北區的現代地貌是在漫長地質發展歷史中經各種內、外營力綜合作用而成的。地質演化最劇烈的時期為中生代。燕山晚期,斷裂活動達到地質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岩漿活動劇烈,奠定了現代的構造格局、地貌形態。新構造運動表現為地殼緩慢抬升,處於剝蝕狀態,加之地表水系的影響,形成了區內廣佈的侵蝕剝蝕低丘陵地形;堆積地形僅小面積地分佈於西北部向西入海的海泊河河谷地帶和沿海港口一帶。

區內地形是東北部高、西南部次高,中部、西北部低並向西北傾斜。區內最高點位於東北部的徐家村東山,海拔高度207m。其次是東北部的洪山,海拔高度136m;西南部的青島山,海拔高度125.8m。西部地勢較低,只有貯水山高80m。市北區與市南區在青島市西部的分界線,基本以太平山(海拔150.2m)、青島山、信號山(海拔123.7m)、觀象山(海拔72.29m)、伏龍山(海拔84.6m)組成的沿海一線山脊為界。

市北區地貌低平,海拔50m以下的面積,約佔總面積的55%。

水文

海泊河是市北區唯一的河流,是浮山北麓一條注入膠州灣的間歇性河流。發源於洪山、錯埠嶺一帶,河流長度約9千米。河流流向變化:從源頭到西吳家村為北東向,而後轉為北西向。該河流在長途站附近成為市北區與四方區的分界線。

氣候

市北區地處青島市中南部,受青島市優良氣候環境的影響,區境空氣溼潤、降水適中、雨熱同季。

區境年平均氣溫為12.7 ℃;各月平均氣溫8月份最高,為25.3℃;1月份最低,為-0.5℃;氣溫年較差為25.8℃。極端最高氣溫曾達38.9℃,極端最低氣溫曾達-14.3℃。年平均降水量為662.1毫米,降水量最多年份曾達1253.4毫米。年平均風速為5.2米/秒,以南南東風出現頻率最高,是區境的主導風向,其次為北北西風。累年最大風速曾達32.0米/秒,極大風速曾達35.6米/秒。年平均相對溼度為71%,日照時數為2481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6%,蒸發量為1357.3毫米,霧日為52天,降雪日數為14.7天。

土地資源

區內土壤有3種類型,即棕壤性土、褐土性土和鹽化土,以棕壤性土為主。這3類土壤在區內分佈不同。棕壤性土主要分佈於山地丘陵和山前緩坡地;褐土性土主要分佈於山地的剝蝕殘丘上部;鹽化土則分佈於沿海地帶。

水資源

地表水

區內的地表水資源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形成的天然河川徑流。由於受地理位置、氣候和下墊面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其地表水資源量不但貧乏,而且年際變化較大,年內分佈和區域分佈不均。隨著本區城市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大部分大氣降水進入城市雨水管網,最後通過暗渠、明溝進入海泊河。

地下水

區內的地下水可分為4種類型,即鬆散巖類孔隙水、碎屑岩類孔隙裂隙水、碳酸鹽類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大部分地區的地下水是依靠大氣降水補給,海泊河下游地帶以河水補給為主。其排洩形式以潛流垂直蒸發為主,平行排洩量較少。地下水位變化決定降雨週期變化,並受降雨與人工開採雙重因素制約。

植物資源

區內有雪松、青柏、櫻花、碧桃、紫薇、金銀木、龍爪槐等名貴花木達200多種。

木本植物種類貧乏,常見種有毛白楊、榆、刺槐、旱柳、棉槐、楸、泡桐、加拿大楊及雜交類型等用材樹種和經濟樹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