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生理性黃疸高,怎麼辦?

李升瑞


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發育過程中的一種正常想現象,它是暫時性的。一般在正常足月的嬰兒出生後2~3天開始出現,4~5天達到高峰,持續7~10天左右就可消退,大都不超過兩週。

而早產兒也可能比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出現得時間更早、黃疸值更高、持續時間更長。

但一開始很難明確診斷出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黃疸。

所以在家裡時,家長需要密切觀察寶寶黃疸的變化:它一般最早出現在頭面部、和眼睛;接著在軀幹和四肢也出現黃染,如這時寶寶出生不到三天,就要引起重視;最後,如果發現手心和腳心部位的皮膚也變黃,就需要去醫院讓醫生用專業儀器進行檢查,以排除病理性黃疸的可能性。

對於早產兒,即使黃疸值在正常範圍內也需去醫院提前進行干預處理。

正常足月出生的嬰兒,生理性黃疸大都不需要特殊治療。只要餵養充足,排便通暢,就可讓新生兒安全渡過黃疸時期。

總之,新生兒父母要多聽兒科醫生的專業建議,及時去醫院監測排查,不要自由主張就好。


呱呱嗎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期很常見的一種疾病。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聶川主任醫師表示,對待新生兒黃疸,新手爸媽既無需過分擔憂,也不能掉以輕心。生理性黃疸一般不需做特殊處理,早吸吮、勤哺乳,寶寶多吃多拉,有助於黃疸的消退。如果是病理性黃疸,家長需要積極配合醫生尋找病因並配合治療,以將傷害降到最低。

圖@視覺中國

三招初步判斷 生理性還是病理性黃疸

聶川介紹,新生兒黃疸是因膽紅素在體內積聚而引起的皮膚或其他器官黃染。一般來說,新生兒血中的膽紅素超過5~7mg/dl,就可以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

新生兒黃疸是生長髮育過程中的一種生理現象,大多數可以自行消退,但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現。部分血中膽紅素水平較高的寶寶,膽紅素還可衝破血腦屏障進入大腦,發生膽紅素腦病,一旦膽紅素入腦後,多可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經系統後遺症,嚴重一些的甚至還可能威脅到寶寶的生命。

遇到寶寶黃疸時,家長可以先從以下三方面做一個初步的判斷——

1.黃疸出現及消退的時間:一般來說,足月寶寶的生理性黃疸通常是在出生後2~3天才出現的,5~7天可慢慢消退,消退的時間一般不超過2周,早產兒黃疸消退的時間可適當延長至3~4周內。

聶川提醒,如果寶寶的黃疸在剛出生的24小時內就開始出現,或足月寶寶的黃疸超過兩週仍未消退,早產寶寶的黃疸超過一個月仍未消退,又或者是原本已經消退了的黃疸又“捲土重來”,很可能不是生理性黃疸。

2.黃疸的程度:從肉眼來看,若只是眼白和顏面微黃,身上不明顯,則為輕度黃疸;若黃染部位達軀幹、胸腹部,則為中度黃染;若是寶寶的手心、腳心都發黃了,黃疸的程度則比較嚴重。

“一般不太提倡家長用肉眼判斷的方式。”聶川表示,如果光線不充足或者是寶寶的皮膚較黑時,光靠肉眼是很難準確判斷黃疸程度的,最好通過醫院的皮測膽紅素或血清膽紅素值來判斷黃疸的嚴重程度,若在出生4~5天的黃疸高峰期階段,寶寶的黃疸值也只是在200μmol/L以內,且其他一般情況還好,說明暫時還是在安全範圍內。

3.精神狀態:寶寶在黃疸期間,爸爸媽媽還需要密切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一旦發現寶寶精神狀態欠佳,吸吮力變差,或者是出現易激惹、難以安撫等煩躁狀態,家長需要提高警惕。

退黃有良方 “土方”用不得

對於生理性黃疸,由於症狀較輕,一般無需特殊處理,需要做的是早吸吮、勤哺乳,一天的餵奶次數最好不少於8~12次。“喂得多了,可刺激腸管蠕動,使大便排的多,從而建立腸道正常菌群,減少腸肝循環,利於黃疸的消退。”聶川解釋。

曬太陽也是一個很好的幫助寶寶退黃的方法,但曬的時候需要講究一些技巧。首先,選擇早晚太陽紫外線沒那麼強烈的時間段曬。如果天氣不好,沒有太陽,也可在家中的床邊或者陽臺,讓自然光照射寶寶,也有一定的退黃作用,需要注意不要隔著玻璃曬,這樣達不到效果。其次,曬的時候需要做到充分地暴露,儘可能地露出頭部、軀幹、四肢,但需要注意做好眼睛的保護及避免著涼。

有些家長通過喂開水或者糖水給寶寶退黃,聶川表示,在無脫水的情況下,是不需給母乳餵養兒額外補充水分和糖分的。“不建議家長隨便使用土辦法給寶寶退黃。”聶川指出,一些家長喜歡用土辦法,比如金銀花等中藥給寶寶洗,其實並沒有直接的研究表明用這些中藥洗澡可以幫助退黃,對於一些有G6PD缺乏症的寶寶來說,這一“土辦法”可能會威脅到寶寶的生命。他解釋,G6PD缺乏的人紅細胞脆性減低,在新生兒期也會表現出黃疸,而部分中藥(如金銀花、黃連、珍珠粉等)可誘導此類病人出現溶血,引起黃疸加重,甚至威脅生命安全。

聶川強調,對於一些病理性黃疸的寶寶,家長需要做的就是積極配合醫生尋找病因並積極配合治療,把傷害降到最低。

廣報全媒體記者 王婧 通訊員 林惠芳


大洋網


如何判斷自己寶寶得了黃疸?

  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染;軀幹部用手指將皮膚按壓後抬起,觀察皮膚黃染的情況,軀幹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染;用同樣的方法觀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現黃染,即為重度黃染,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和治療。

得了黃疸會對寶寶健康有什麼影響?

  在大多數情況下,出現黃疸是不用擔心的。但是,如果寶寶的膽紅素水平太高(因為沒有采取任何治療措施控制黃疸,而且膽紅素水平持續升高),可能會對寶寶的神經系統造成永久性傷害。極少數發生黃疸的新生寶寶發展成一種叫做核黃疸(也叫膽紅素腦病)的疾病,這種病會導致寶寶耳聾,發育遲緩或出現一種腦性癱瘓。

如何區分生理與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的特點:

  (1)在生後2~3天起出現並逐漸加深,在第4~6天為高峰,第2周開始黃疸逐漸減輕。

  (2)黃疸有一定限度,其顏色不會呈金黃色。黃疸主要分佈在面部及軀幹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無明顯的黃疸。若抽血測定膽紅素,足月兒在黃疸高峰期不超過12毫克/分升,早產兒不超過15毫克/分升。

  (3)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在第2週末基本上消退,早產兒黃疸一般在第3周內消退。

  (4)小兒體溫正常,食慾好,體重漸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新生兒黃疸如果有以下特點之一,則要考慮為病理性黃疸:

  1.黃疸出現過早:足月兒在生後24小時以內,早產兒在48小時以內出現黃疸

  2.黃疸程度較重:血清膽紅素超過同日齡正常兒平均值,或每日上升超過85.5μmol/L(5mg/dl)

  3.黃疸進展快,即在一天內加深很多;

  4.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超過2周以上,早產兒超過3周)或黃疸消退後又出現;

  5.黃疸伴有其它臨床症狀,或血清結合膽紅素大於25.7μmol/L(1.5mg/dl)。

得了黃疸必須要照藍光嗎?

  大多數生理性黃疸都不需要治療。如果是病理性黃疸就需要治療了,光照療法被認為是一種非常安全有效的方法。

  具體方法是讓寶寶脫光衣服躺在嬰兒床裡(眼睛需要遮蔽)放在藍色的熒光燈下照射。這種方法通常可以緩解黃疸,因為紫外光能把膽紅素轉變成一種更容易通過寶寶的尿液排出體外的東西。

  另外,還有一種治療方法就是將你的寶寶用光纖毯(毯式黃疸治療儀)包裹起來。新生兒黃疸主要的治療手段就是藍光照射,安全性很好,部分嬰兒可能出現皮疹和腹瀉等副作用,停止照射後即消失。照光時注意保護眼睛。   

  光照療法通常十分有效,但如果寶寶的黃疸比較嚴重,或者經過光照療法後膽紅素水平仍持續升高,寶寶就需要進行換血療法

怎樣預防會讓寶寶不生黃疸?

  懷孕期間注意飲食衛生,忌酒和辛熱之品,不可濫用藥物,如準媽媽有黃疸病史,可口服黃疸茵陣沖劑。自確診的服至分娩服藥時間以兩個月以上為宜。嬰兒出生後宜密切觀察,皮膚黃疸情況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注意過早出現或過遲消退,或黃疸逐漸加深,或退而復現等情況,以便及時破損感染 。

黃疸是因為母乳餵養引起的嗎?

  如果你的寶寶是母乳餵養的,在出生頭幾天裡要是寶寶吃到的母乳量不夠,有可能造成黃疸。因為如果你的寶寶沒有得到足夠的水分,他可能就無法通過大便清除體內過多的膽紅素。   

  如果你的寶寶出現這種情況,你應該找醫生諮詢一下哺乳問題。你也可以向母乳餵養專家諮詢母乳餵養的方法。一旦你通過改善哺乳技巧、增加哺乳次數,或者添加配方奶補充等方法,讓你的寶寶攝入足夠乳汁,黃疸就多半會消退。目前普遍建議在寶寶出生後的頭幾天裡每天至少要哺乳8~12次。   

  一些寶寶會在他們出生後的頭幾個星期內出現“母乳性黃疸”。這種現象通常在出生後7~11天左右出現。儘管你的寶寶餵養沒問題且體重增長正常,但母乳裡的一些物質影響了寶寶肝臟處理膽紅素的能力。這種情況通常與生理性黃疸一起出現,而且可能會持續好幾周甚至好幾個月。這種情況在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中很常見,而且通常認為沒有危害。不過,如果你寶寶的膽紅素水平太高,醫生可能會建議你暫停哺乳3~5天,使寶寶的膽紅素水平降下來。這段時間, 你可以用吸乳器吸出乳汁,以保持乳汁的分泌量。等寶寶的膽紅素水平降下來後,你就可以重新給寶寶餵奶了。

寶寶的黃疸總是不退怎麼辦?

  新生兒黃疸延遲消退的常見原因和處理;

  1.母親產前用藥:如給母親產前應用了大量催產素或維生素K等。

  2.產程中有窒息、缺氧:由於呼吸困難、缺氧,一方面加重了酸中毒,另方面抑制了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影響了膽紅素的代謝進程;

  3.分娩時損傷出血,使膽紅素產生增加;

  4.產後受凍、飢餓:此時體內遊離脂肪酸等有機陰離子增多,與膽紅素競爭與白蛋白結合,而使膽紅素遊離血中,延遲餵養,胎糞排出延遲,可增加腸一肝循環,使血中非結合膽紅素增加。 為了預防新生兒發生高膽紅素血癥,孕母產前用藥要慎重,能不用的藥物儘量不用;分娩過程中嚴密監護,以免胎兒發生窒息和產傷;生後注意保持新生兒體溫,適當提早餵養。若已發生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除病因治療外,可應用光療、血漿或白蛋白等治療。

得了黃疸的寶寶要如何護理?

  減輕生理性黃疸,父母要注意:

  1.讓寶寶胎便儘早的排出 在早期時我們要儘早給新生兒餵養,讓胎便儘早的排出,因為胎便裡含有很多膽黃素,因為如果胎便不排出乾淨膽黃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的特殊的肝腸循環重新到吸收到血液裡使黃疸增多。怎樣看胎便是否排乾淨呢?主要是看胎便從黑色胎便轉變為黃色胎便就是排乾淨了。

  2.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 判斷新生兒液體攝入是否充足的辦法是看新生兒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兒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數不足,有可能他的液體攝入不夠,小便過少不利於膽黃素的排洩。我們應當保證新生兒的液體攝入,一般新生兒的胎便應當2-3天就排完了,這樣就能減少其黃疸的程度。

得了黃疸我還能進行母乳餵養嗎?

  如果經過種種檢驗證實,是因為餵母乳引起黃疸的話,也不必中斷母乳的哺餵,除非指數高到需要換血的地步,可暫時停止哺餵母乳兩天,等黃疸消退後再重新餵母乳。 

  黃疸是由於體內膽紅素濃度升高而引起的。因為新生兒不需要那麼多的紅血球。紅血球被破壞的代謝產物就是膽紅素,如果膽紅素太高,即“高膽紅素症”,會引起黃疸。一般膽紅素分為直接型與間接型,直接型的膽紅素主要是肝臟膽道的問題;間接型的黃疸是由於紅血球破壞過多,使膽紅素太高,這可能會造成腦部核黃疸,所以都需注意。 

1.紅血球破壞過多 

  紅血球破壞過多,這多半是間接型的高膽紅素造成,它可以自由進出腦部,一旦腦部發育不成熟、本身有先天疾病或早產,就更容易造成傷害,因為黃疸主要就怕對腦部造成傷害。黃疸太高會造成腦部產生核黃疸,導致腦部神經發展障礙,甚至會死亡。但如果膽紅素指數不高就可能沒有問題。   

  黃疸也可能由於在媽媽懷孕的時侯,抗體由胎盤傳到寶寶身上,寶寶就可能會造成溶血問題(媽媽與寶寶的血型不合),大部分O型血型的媽媽生A型血型或B型血型的寶寶比較容易發生,因為媽媽體內有抗A、抗B的抗體,但專家強調,這不代表O型血型媽媽生的孩子一定會有問題。而蠶豆症的孩子由於紅血球酵素的缺乏,在某些狀態下紅血球很容易被破壞,而造成溶血,或者本身先天血球構造不良的寶寶也可能造成溶血性的黃疸。

2.肝臟代謝減少 

  新生兒的肝臟功能還沒發育完全,膽紅素經肝臟排洩出來,代謝來不及也會造成黃疸。如果寶寶因為感染造成肝臟功能有問題,或者肝、膽道有先天性異常也會導致黃疸升高。

3.混合型

  當然也有可能以上兩者原因均有,這需要由醫生來判斷比較好。  

4.餵母乳造成 

  許多人會認為餵母乳與黃疸有關,其實並不盡然,專家認為要把其他造成黃疸原因都排除,才能說是因為母奶造成黃疸。由於前1個星期的黃疸,有可能是因為餵食不足所導致脫水,這時如果指數小於20mg/dL就沒有問題,因為至今還沒有因母乳性黃疸產生腦病變報告的文獻,所以一般不用終止母乳餵食,但如果超過20mg/dL,可以暫時停止餵母乳,用嬰兒奶粉輔助。如果在48小時之內黃疸改善再重新餵食母乳,膽紅素可能會稍微回升2~4 mg/dL,對寶寶不會有影響。母乳所產生的黃疸,大約會在1~3個月內完全消失。

堅持餵養、光療比用藥更有效

因為聽說黃疸會影響寶寶智力發育,所以很多寶爸寶媽會特別著急,總想著通過藥物快點讓寶寶退黃。

事實上,對於1周以上嬰兒,小於17mg/dl(291mmol/L)的黃疸無需特別治療。而新生兒黃疸是否會影響大腦,關鍵是黃疸程度,而不是持續時間。寶寶出生5-7天后,黃疸指數<17mg/dl(290mmol/l)就不會對大腦的損傷。在這期間,堅持餵養、隔窗曬太陽都有助於寶寶退黃。

只有嚴重黃疸或疾病狀態,如溶血、嚴重感染等才需醫學治療。最安全的治療方法是光療,而不是暫停母乳餵養或者服藥等。不少寶媽聽過通過口服葡萄糖來預防和治療黃疸的傳言,其實,這樣做並沒有效果,反而會影響血糖的代謝。

光照治療是一種通過熒光燈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輔助療法。具體方法是讓寶寶脫光衣服躺在嬰兒床裡(眼睛和會陰需要遮蔽),然後在藍色的熒光燈下照射。通過光照,紫外光能把膽紅素轉變成一種更容易通過寶寶的尿液排出體外的東西,這樣可以緩解寶寶的黃疸。


心連心好月嫂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新生兒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neonatal jaundice),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黃疸是指單純因膽紅素代謝特點引起的暫時性黃疸,在出生後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慾不振外,無其他臨床症狀。若生後24小時即出現黃疸,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超過5mg/dl或每小時>0.5mg/dl;持續時間長,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仍不退,甚至繼續加深加重或消退後重複出現或生後一週至數週內才開始出現黃疸,均為病理性黃疸。

我家小子出生時也是黃疸偏高,醫生給開的茵梔黃沖劑,喝一次後孩子不吃不喝。我姐知道了後把我們大罵,我姐學的是嬰幼兒保健,剛出生的孩子就吃藥確實不好。我們當時的做法就是曬太陽,這也是治療黃疸最好的辦法。按照她的說法就是能曬太陽就曬太陽,如果怕吹風可以隔著玻璃,或者頭上搭著紗巾。

新生兒黃疸是高發症狀,幾乎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建議遵醫囑,千萬不要百度治病,看書救人,以免耽誤治療,切記,切記。


天道亦是酬勤


每個寶寶多多少少都會有黃疸的,主要不是病理黃疸的就多點曬太陽,生理黃疸醫生一般都是建議早上八九點和下午四五點帶寶寶出來曬太陽,一至兩星期會自己退下來了。如果一至兩星期黃疸沒退下的或者在這期間感覺孩子有什麼不適的要及時給醫生看了,一般醫院會給孩子住院照藍光的。我朋友的孩子就是這樣住了20幾天院才好。


跟我學財務


剛出生的嬰兒都有黃疸,只是高低不一樣而已。我家寶寶出生也是黃疸過高,不到十二,醫生建議治療,但是我沒有遵循醫生的。我和寶寶一塊住院,給寶寶多吃母乳,多喝水,一天查兩次,早晚各一次,如果黃疸值降得的話,就沒有治療,住了三天院,寶寶的黃疸值一直下降,就出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