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與騰訊終於聯手,是福還是禍?

距離監管層要求的取消流量漫遊費的日期越來越近,經過四月份相對平靜的過渡和觀望後,積極響應總理號召和監管層要求,運營商新一輪的競爭又有了新動態。繼各種王卡之後,引領業界的新玩法公佈於世。

近日,中國移動與騰訊聯合推出了名為WeSim的互聯網手機卡,優惠後只需38元/月,首月還免費,包全國無限流量(超過40GB會限速),送500分鐘全國通話,國際漫遊上網最低2.9元/天。

WeSim卡的橫空出世,除了補缺中國移動的“內容”不足和“線上乏力”外,藉助騰訊的線上渠道進行強勢宣傳和營銷,直接與騰訊王卡形成競爭,以減緩其用戶流失穩定基本盤並增強獲客能力擴大用戶規模。實際上,除了上面這些顯而易見的套路外,兩者的合作還能各取所需,有著更深層次的需求。

一、補缺“內容”不足,為中國移動DOU提升助力

去年年底的經營數據顯示,中國移動的4G用戶DOU為1.76GB,全國平均為1.74GB。混改後因率先與BATJ開展不限量套餐合作,中國聯通引領著用戶DOU高歌猛進的步伐。而中國電信更是“光腳不怕穿鞋”的緊隨其後,在流量經營上拼命追趕,並且成效也比較顯著。

數據顯示同期,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4G用戶DOU分別為4.4GB和3.5GB,遠超平均值和中國移動的用戶DOU。

相信一直以來的學霸中國移動,肯定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然而現實就是現實,流量經營時代,最重要的資源除了網絡和用戶外,就是“內容”。

二、搶佔境外流量,中國移動已經走在了前列

WeSim卡的另外一個重大看點就是巨大的境外流量優惠。相較於其他運營商常規的資費,WeSim卡的“國際漫遊上網最低2.9元/天”,優惠力度確實夠大。

自2013年的五年來,我國出境旅遊人次由8300萬/年增加到1億3千多萬/年,未來還會繼續增長。五年增長了五千萬,年均增幅為一千萬。每年增長的一千萬出境遊人數,已經超過了很多國家人口總數。而且1.3個億的出境遊規模,已經超過了歐盟多個國家的總人口數,也遠遠超過了美國三分之一的人口規模。

三、支付用戶被阿里超越,騰訊急需中國移動助其“解渴”全球化

最近互聯網上的一篇重磅文章《支付寶用戶數超QQ,“帶頭大哥”騰訊時代終結》火了。這樣的事實不但宣告了自去年以來阿里和騰訊瘋狂的支付大戰最終結局,而且相信這篇文章也深深地戳痛了騰訊和騰訊的小馬哥,還有騰訊背後的股東和大佬。

上面這篇火爆的文章,解讀了阿里之所以成功超越騰訊的原因,而且作者單用了““騰訊用戶數被超越”這個“第一次”靠的是國際化大趨勢”一個章節來說明。而且作者周圍的朋友同事,以及朋友同事的朋友們反映,在國外支付市場,阿里確實是絕對的一家獨大,獨領風騷。

各有所想、各取所需,是中國移動和騰訊兩者合作的出發點和落腳地,而用戶需求最終決定了誰才是理想的合作伙伴。當然換個角度看,也可以說經濟利益的驅使促成了兩者的合作,即便如此,無論是不是副產品,用戶也確實得到了實惠。如果從這些角度看,中國移動和騰訊兩者的合作實現了包括用戶在內的三方共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