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冬窝子

遥远的冬窝子

“冬窝子”对我来说仅是一个概念,思维定势给出的画面是:荒原、孤寂、寒风、枯草、牛羊,漆黑的毡包……一番折腾了解后,总算知道,“冬窝子”是寒风呼啸的冬天,牧民为了保证牛羊马吃草,只能去更北部风大雪少的沙漠放牧,寻找沙地枯草。“冬窝子”便是牧民深入沙漠后给自己造设的简陋房子。

吐尔逊和野郎家的“冬窝子”就在木垒北部头道沙漠腹地深处,是大石头乡的冬牧场之一。这两家的“冬窝子”初建于人民公社时期,是用梭梭条,泥巴建成的冬暖圈,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在依然完好无损。吐尔逊、野郎两家每年都会拖儿带女,赶着百峰骆驼牵着千只牛羊,沿着古老的牧道,迁徙转场,追寻着水草,传承着游牧民族亘古的习俗。

遥远的冬窝子

遥远的冬窝子

遥远的冬窝子

曾经的“冬窝子”只能用油灯照明,现在用上了太阳能,旁边也架起了高高的信号塔,随时可以跟“大房子”视频通话,生活也不在那么单一沉闷。哈萨克女人个个能歌善舞,能编能绣。每天清晨,简单的奶茶馕过后,男人便戴上家里“开恩太克”(媳妇)精心缝绣的“特马克”(棉帽子),包裹的严严实实,顶着寒风,赶着牲畜外出觅草。女人便开始做饭、打馕、挤奶、刺绣,等着牧归的丈夫与成群的牛羊。

沙漠深处,“冬窝子”里唯一的水源来自于雪,忘记是谁说的雪水是天上掉下来的蒸馏水。寻到干净的适合饮用的厚雪地后,女人每天要往返几趟背雪化水。

一段时间后,“冬窝子”里便开始添加“丁口”了。一只只小羊羔、小牛犊、小马驹、小骆驼睁着好奇的眼睛看着喜滋滋的“家人”,看着枯黄的饲草,裸露的岩石,连绵起伏的沙包,看着雪白的白雪……等待着春回流水潺,等待着遍野绿草香。

遥远的冬窝子

遥远的冬窝子

遥远的冬窝子

遥远的冬窝子

点点昏黄摇曳,“冬窝子”的夜来了。掀开厚实的门帘,推开露风的木门,寒风凛冽扑面。深邃的夜空辽远、苍茫,将十指置于风中,从指缝漏过的风,告诉我正与时间擦肩,现在的,过去的,未来的……

……

随着牧民定居工程的推进,曾经顺天应地、自律而慎微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慢慢消失。不久的将来,这块古老、贫瘠又广阔的牧场或许也将被放弃。

遥远的冬窝子

遥远的冬窝子

遥远的冬窝子

遥远的冬窝子

遥远的冬窝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