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喝的不是真正的安溪铁观音,而是铁观音——安溪茶农也无奈

喝茶,特别是饮名优茶、普洱茶、大红袍等,有所讲究的就特别注重山头、产区,绿茶碧螺春得一定是洞庭碧螺春,龙井茶还是西湖龙井来的清醇,普洱茶山头不同韵味有别,岩茶还得分个正岩什么的,等等此类都是对饮茶有所讲究有的追求。往下,空杯小友谈下越来越“平易近人”的铁观音之我所观。

你喝的不是真正的安溪铁观音,而是铁观音——安溪茶农也无奈


说起铁观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标题不是危言耸听,目前你喝到的铁观音,可能只有其名也无其实。

铁观音,当然是安溪铁观音,很久以前,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喝到真正的铁观音,有纯的兰花香,有观音韵。观音韵不是每个人都能体验得到,所以很多茶友认识的铁观音,也是兰花香,少有观音韵。 后来安溪铁观音要火起来了,根据市场反应,制作传统铁观音的工艺跟着改进(为了节约成本),加工的传统老工艺铁观音 ,但还基本保留正炒正味,也就是说我们还是能喝到传统的安溪铁观音。好,但随着铁观音的价格持续上升,这货是彻彻底底地给抬了起来,一亩茶园有些收入几万甚至上了十万的时候,茶农的心也是大了呀——还种什么粮食呀,干脆全都种铁观音茶树得了。然后好玩了,周边看到安溪铁观音的起飞了,似乎嗅到了赚钱的机会了,纷纷开山种铁观音,原来种植其他茶的断然换上铁观音,再影响到其他省份的茶区茶农也要抓住这机会的尾巴,成了到处都有铁观音。

然后所谓的山场啊、区域性啊、稀缺性啊通通的都淡化,反正都是铁观音,管他是不是安溪的,或者都称是安溪铁观音。本来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不断地改进(简化)加工工艺,再加上种植条件越来越差,每个地方种植、管理茶树的条件与技术差异必然存在的,此一来,似乎有滥竽充数的意味。产量是增加了,铁观音的品类是多了起来,但损失的是茶叶的品质,更深一层讲是损失了铁观音茶叶消费者的信心——以后铁观音就成了香不香的代名词,甚至有些人怀疑加了香精,为了这个“香”,加工者也是用尽心机。

也就是说,我们日常买到的可能是安溪以外生产的铁观音,不是原产地的,第二种可能是非传统工艺制作的铁观音。而此类,小友认为不是真正的安溪铁观音,仅仅是铁观音罢了。如果不那么讲究,喝着也无妨,毕竟价格总的来说还是亲民的。

最后要补充一些闲话。

在一个悟空问答上,小友曾讲过“安溪铁观音落到这个局面是咎由自取”,有粉丝茶友不妥啊,空杯的建议是:多去和不同的茶农聊聊天。不管是云南普洱茶,还是洞庭碧螺春、云南普洱茶或武夷岩茶等等,茶叶首先是农作物啊,种茶的人也是农民啊,不然怎么称为“茶农”?茶农以茶为生。种植安溪铁观音的茶农最初始是种茶换钱,填饱肚子,顶多存下一些给孩子盖个楼房、结个婚用,最基本需要。慢慢地,自家铁观音越来越被市场所需求,随着铁观音价格拉高,自家生活水平也跟着上去,小孩送县城上学,争取买楼买靓车。但是靠这般种茶熬时间可是太慢了呀,继续“优化”茶叶管理技术与加工过程呗,除草用除草剂比人工翻土省力,虫子直接用农药消灭,人工采茶难请人且成本高就搞个机械采摘,要批量就用电烘……

空杯不是中伤安溪铁观音的茶农,仅仅是就个人看到的知道的用文字表达出来,作为茶类作者,空杯深知茶农的辛勤与无奈,也更愿意看到中国茶繁荣发展、安溪铁观音重塑新貌。

记得有安溪当地茶友跟空杯讲过,他家原本就是种植铁观音的,由于近年安溪铁观音价格持续走低,就放弃了继续种茶,家里的劳动力就出去外面谋生了,出去打份工,工资收入也还不错。其实安溪县原本种铁观音的茶农家的年轻人都出外工作了,家里的茶园或租出去或荒废了。剩下做茶的,个人茶园的还剩不多,日常管理操劳不少,好不容易等到采茶季,请人还不容易,做茶时的做青辛苦,往往一个人顶三五人的工作强度,最怕的是这样的付出还没太多收获。

其实空杯觉得吧,安溪铁观音的低落已然事实,不管是当地茶农还是茶商,何不把眼光放远一些,少一点急于求成,品质维持住,信誉也要维护好,为自家的茶叶争取个细水长流,为自己的茶事业争取个来日方长。这样,作为茶叶消费者卖安溪铁观音时根本不用担心是不是安溪产的,因为本来就是安溪铁观音,安溪的铁观音茶有安溪人的韵味。


喜欢文章,欢迎评论或点赞,关注空杯待茶以便随时留意茶的动态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