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縣多地移民新村成「空心村」 關係戶倒賣現象嚴重

子洲縣多地移民新村成“空心村” 關係戶倒賣現象嚴重

http://rexian.cnwest.com/

西部網民生熱線為《今日點擊》指定官方線索平臺,請進入圖片下方網址進行留言。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今日點擊》記者 孫增勝 賀亞洲)對生活在自然災害頻發及貧困山區的群眾實施移民搬遷,是我省改善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最近,榆林市子洲縣的群眾向我們欄目反映:在他們那裡,建好的移民新村很多無人居住,成了新的空心村。這是怎麼回事兒呢?我們一起來看記者的調查。

幾天前,記者來到了子洲縣馬岔鎮當地移民新村。儘管新村規劃整齊,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完善,可是,村子裡卻空蕩蕩不見人影。記者首先前往子洲縣續家灣移民新村,大部分院子長滿蒿草,門窗鏽跡斑斑,應該是好長時間無人居住了。

記者:“這裡一共有多少戶?”

子洲縣馬岔鎮續家灣村村民續海根:“75戶。”

記者:“75戶現在入住了多少戶?”

續海根:“住了十來戶了。”

記者:“這是哪一年建的? ”

續海根:“五六年了。”

在距離續家灣移民新村不遠的已經建成5年的小寨移民新村,記者看到的仍舊是空蕩蕩的巷道,長滿荒草的院落。

子洲縣小寨移民新村村民張利:“總共蓋了60套房子。”

記者:“60套住進來多少?”

張利:“住進來11戶。”

隨後,記者又來到馬岔鎮的牛家溝移民新村,這裡每戶都是獨立的兩層樓房帶一個小院子,但入住率也不到一半。

子洲縣牛家溝移民新村村民牛佔崗:“2011年修的。”

記者:“這裡一共多少戶?”

牛佔崗:“一共是28戶還是29戶,住進來的13戶。”

何家集鎮的移民新村是子洲縣較大的移民新村,建成於2013年,有275戶,與何家集鎮政府一路之隔,地理位置優越,但入住率連三分之一都不到。不少房屋內部仍是初建成時的狀態。

記者:“現在能搬進來住的有多少戶?”

子洲縣何家集移民新村村民惠海明:“住進來的有七八十戶了。”

子洲縣續家灣移民新村村民續海孝:“國家補貼四萬八千元,個人投資一萬五千元,就這個門面裡面什麼都不管,裡面你再裝修,好一點的你就得十來萬元,平常一點的你就得四五萬、五六萬元,修大門裡面裝潢呀,這個負擔就重,要不為什麼大部分人住不進來?住不進來是有些人有住處,有些是現在投資不起。”

小寨移民新村村民:“住在這裡就是工也打不著,種地沒收入,就是這個困難,就是沒收入。”

惠海明:“在老家住著哩,有的嫌院子小,家裡養不成羊了豬了。”

當地群眾告訴記者,移民搬遷資格審不嚴,房子批給並不需要搬遷的熟人甚至是關係戶,些“關係戶”在移民搬遷房到手後再轉手倒賣,以從中牟利。

在何家集鎮移民搬遷小區,記者看到,許多空置的移民搬遷房外都張貼著賣房信息。居住在這個移民小區的賀海聖和高彩霞,老家都在距離這裡10公里之外的大山深處,因為申請不來移民搬遷房,只好掏高價買二手移民搬遷房。

何家集鎮賀家村村民:“跟他(村幹部)關係好的,得到了甚至多拿到了(搬遷房),剩下的要移民到這裡來,還要到別的群眾那裡掏錢買。”

記者:“高價?”

賀海權:“高價買,就是。”

記者:“真正需要房子反而得不到?”

賀海權:“真正想需要的,你像高蘭芝,高雄、高飛弟兄二人,還有賀家山的賀善生、賀軍。”

記者: “你這房是多少錢買的?”

子洲縣和何家集鎮移民新村村民賀海聖:“兩間出了16.6萬元。上下兩個頂兩個。”

記者:“16.6萬元,買誰的?”

賀海聖:“買的何志勇的。”

子洲縣何家集鎮移民新村村民高彩霞:“買高軍民的。”

記者:“多少錢買的?”

高彩霞: “8萬元。”

記者:“這個移民新村村民把這房子拿到手以後自己不住,又倒手賣出去的有多少戶?”

惠海明:“大概有七八十戶。”

子洲縣何家集鎮移民新村包工頭劉小紅:“就這房子我2013年帶的農民工全部修好以後,現在2018年了,農民工工資欠下還不給。”

記者:“欠多少錢?”

劉小紅:“欠我180多萬元。”

記者:“多少人的工錢?”

劉小紅:“現在欠人家的不到50個人。”

子洲縣何家集移民新村包工頭曹建林:“現在欠我個人的是一萬二,條子我現在拿著,再一個十幾二十個手下用的打混凝土的,大概還欠十來萬著。”

記者連續兩天前往何家集鎮政府採訪。

記者:“為什麼這麼多房子都空在這裡沒人住?”

子洲縣何家集鎮黨委書記賀鯤:“我現在開會著呢,縣上組織的會議。”

子洲縣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常在彬:“市場不可預測,沒辦法預測這個東西,修的時候政策宣傳的時候,群眾熱情很高,說好這個房子住進去之後呢,擺脫多少年的爛窯洞,什麼住進去好,可是修好之後,他又不住了。”

常主任說,對於目前這種現狀,他們也沒有什麼的好的解決辦法。

移民搬遷本來是國家的一項惠民政策,可到了子洲縣 ,卻因為政府部門審核不嚴,監管不力等原因走了樣,變了味。我們希望當地能夠嚴格執行我省的移民搬遷政策,積極培育相關產業,及時糾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讓廣大移民群眾真正能夠“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