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四步联动”打造驻村帮扶铁军强将

为进一步提升驻村帮扶工作实效,西平县从优化队伍、强化保障、教育培训、完善制度四个方面入手,着力培养打造一批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群众口碑好的优秀驻村干部,不断释放党员干部活力,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夯实脱贫攻坚人才基础。

优化力量强“肌”。按照“四个有利于”的原则,对原任驻村第一书记、帮扶队员进行优化整合。一是严把选人关口。坚持政治素质不过硬的不选、工作能力不突出的不选、对待群众不热情的不选、工作作风不扎实的不选、政策法纪观念不强的不选“五不选”标准,配强驻村工作队。二是注重人员搭配。在坚持第一书记全覆盖的基础上,为贫困村配备2名帮扶队员,非贫困村配备1名帮扶队员,并明确选派单位指派1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为帮扶队长,具体负责选派单位与派驻村的沟通协调以及结对帮扶责任人的帮扶工作。三是平衡力量分布。结合选派单位工作职能,把人员派驻到最需要的地方;实力较强的单位重点向位置较为偏远、扶贫难度较大的地方选派,增强工作针对性。目前,全县共优化调整驻村第一书记(扶贫专员)、帮扶队员、帮扶队长695名。

激励保障解“忧”。加大关心关爱力度,严格落实县派驻村第一书记每人每年1万元的驻村专项经费。在保障原单位工资、津贴等足额发放的同时,根据第一书记、帮扶队员所驻村的远近,把驻村工作生活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400元、300元提高到1500元、1200元;村级脱贫责任组长生活补贴,由原来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600元。每年定期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开展免费健康体检活动,并建立健康档案。同时,统一为派驻到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的76名驻村第一书记,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选派单位充分发挥“后盾”作用,为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队员提供电脑、打印机等必要的办公设备,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经常与选派人员谈心谈话,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帮助解决生活工作难题,并跟踪问效,让驻村人员安心工作。

狠抓培训补“智”。以“新时代、新接力、新征程”为主题,采取集中授课、影像教学、现场体验等方式,精心烹制“党味”足、“土味”浓、“海味”鲜的学习套餐,组织所有驻村第一书记开展专题培训。县委书记及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授课,并邀请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教授学者以及新乡、漯河等地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登台现身说法,围绕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规范廉洁从政、打赢脱贫攻坚战及如何做好新时代农村工作等主题,专题授课,答疑解惑。同时,挑选85名优秀第一书记赴漯河市临颍县、新乡市及濮阳市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进行学习,帮助其开阔视野、创新思路。

严格管理增“效”。一是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周通报、月考评、年考核制度,每周结合乡镇评价结果和县委选派办、县脱贫办督查及软件平台签到情况,对驻村第一书记、帮扶队员履职情况进行通报,每缺岗一天扣发生活补贴60元,被连续通报3次的,对当事人及选派单位分管领导进行约谈;连续被通报批评5次的,予以组织召回。二是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建立干部使用“三不”原则,即凡不积极、不主动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历练的干部,提拔重用时原则上不予考虑,是后备干部的不再保留,是青年干部的不吸收进入后备干部队伍。止目前,先后有3名干部因在脱贫攻坚中实绩显著、作用发挥突出获得提拔重用。三是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在县电视台开辟专栏,每周播放一期第一书记先进事迹,先后有23名优秀驻村干部现身说法,介绍经验体会。同时,大张旗鼓表彰宣传先进群体,先后有26个先进单位和615名优秀个人受到县委表彰,形成了一支勇立潮头、勇挑重担、勇争一流的驻村帮扶铁军队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