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縣歷史文化知識(二)

1、1958年中,周恩來親筆題名授予高陽什麼榮譽稱號?

(農業先進單位)

杞縣歷史文化知識(二)

2、華夏第一賢相伊尹出生在哪個村?

(葛崗鎮空桑村)

杞縣歷史文化知識(二)

3、五里三丞相的傳說與哪三個村相關?

(西空、東空、晁村)

4、新中國建立之初,杞縣唯一的一個行政建制鎮是哪個鎮?

(陽堌鎮)

5、在上個世紀90年代,泥溝鄉馬集的“核裡紅”、“玉黃”李子,馳譽省內外,因此,泥溝又被譽為什麼?

(“花果之鄉”)

6、全縣人口密度最小的鄉是哪裡?

(西寨鄉)

7、馬沛毅加入黨團組織的介紹人是誰?

(惲代英)

8、於1924年由“杞縣風俗改良會”和“讀書會”改建為“河南省社會科學研究會”總部設在開封二中,負責人是誰?

(張海峰)

9、河南省社會科學研究院杞縣分會的日常工作由誰負責?

(靳予九)

10、石臺寺慘案和白塔慘案都與大革命時期活動在豫東及附近省份一個民間團體有關,這個民間團體叫什麼?

(紅槍會)

11、1925年年底,杞縣已經建立了哪3個區農民協會?

(何寨、傅集、十里崗)

12、在杞縣黨團組織建立之初,組織活動均處於秘密階段,為了便於活動,採用代號表示組織名稱。如黨的代號是什麼?團的代號是什麼?黨員稱什麼?團員稱什麼?

( 大學;中學;大學同學;中學同學)

13、杞縣古稱為杞國,因什麼而得名?

(因盛產杞柳而得名)杞縣歷史文化知識(二)

14、杞縣城古稱雍丘城,因什麼而得名?

(因城內擁有迤邐相連的小山而得名)

15、杞縣擁有一株世界罕見的稀有物種,叫什麼?位於哪裡?

(狗脊骨樹,高陽金村)杞縣歷史文化知識(二)

16、北宋仁宗年間,大書法家米芾任雍丘知縣,適逢蘇東坡從揚州被召回京待補,米芾設宴相請。二人飲酒敘懷,揮筆作書,相交甚歡。後人為紀念這一文壇雅事,就鐫刻了一塊木匾懸掛於縣衙內。請問木匾上書寫的內容是什麼?

(蘇米對書之庭)

17、杞地自北宋開寶初(986)至明崇禎年間,共有5人考中狀元,分別是誰?

(宋準、宋祁、宋庠、孫賢、劉理順)

18、杞縣流行劇種最盛行的一種——豫劇,是什麼時候傳入杞縣的?

( 清乾隆年間)

19、杞縣城古稱雍丘城,因什麼而得名?

(因城內擁有迤邐相連的小山而得名)

20、“杞縣饃樣兒”相傳是哪一位皇帝路過杞縣,品嚐了杞縣的“蒸饃”後,誇讚:“好饃樣”之後才得名的?

(乾隆)

21、原西藏自治區副主席侯傑、新華社原社長穆青、中共河南省委原書記吳芝圃等每次回杞縣必定要吃由誰創制的高爐燒餅?

(杜元申)

22、據傳,杞縣特產、著名的小吃“紅薯泥”是由清末哪位廚師創制的?

(蔣思齊)

23、杞縣的哪一道名菜被稱為“愛國菜”?

(紅薯泥)

24、杞縣紅薯泥的“三不沾”都是指的什麼?

(不沾盤子、不沾筷子、不沾嘴)

25、“中國杞縣第一屆大蒜節”是何時舉辦的?

(2007年5月18日)

26、"杞伯每亡作邾曹寶鼎,其萬年眉壽子子孫孫永寶用享”是周厲王年間(前878-前841)製造的杞國青銅器之一的銘文內容,於1966年在山東滕州市出土,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近史陳列館。銘文內容是由時任中國社科院院長郭沫若翻譯的。請問該青銅器叫什麼名字?

(杞伯鼎)杞縣歷史文化知識(二)

27、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杞縣知縣馬應龍延聘侯應琛等地方名士纂修《杞乘》,成為河南各縣地方誌卷帙最多的一部。請問這部《杞乘》共計多少卷?

(48卷)

28、杞縣第一部傳世的《杞縣誌》修於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請問主修這部縣誌的杞縣知縣是誰?

(蔡時雍)

29、杞縣第一部傳世的《杞縣誌》修於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請問主修這部縣誌的主纂是誰?

(縣丞王顯志)

30、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皇帝東巡,返回路過雍丘時,特地拜謁伊尹廟,祭祀了伊尹之後又立石紀念,並親自為石碑題寫了序銘。請問這位皇帝是誰?

(宋真宗趙恆)

31、明代的李中立於公元1593年編制了一本什麼書,於公元1613年刊行?

(《本草原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