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賡談當年救蔣介石:早知他那麼反動就把他扔溝里

陳賡談當年救蔣介石:早知他那麼反動就把他扔溝裡

陳賡(中) 資料圖

本文摘自:鳳凰網歷史,作者:大風號·小熊歷史,原題:盤點劉鄧大軍中“三陳”是誰!其中一位還是主席的寵將

劉鄧大軍中有“三陳”,均為獨當一面之驍將。“三陳”者,陳賡、陳再道、陳錫聯三將軍也。鄧小平謂陳錫聯將軍“心胸開闊,肚量大。不僅能打仗,還特別能團結人”。李先念謂陳錫聯將軍:“特能打仗,也特能團結人。能團結意見相同的人,也能團結意見不同的人。組織觀念極強,一切以大局為重,個人委屈個人消化之。

1、多彩將軍--大將陳賡

陳賡與蔣介石之間的故事也是頗有傳奇色彩。1925年黃埔軍校學生東征,陳賡救了蔣介石一命。但很快國共之間反目成仇。1933年,陳賡被捕,蔣介石感激陳賡救命之恩,也不想把這個難得之才放走,便親自會見陳賡,以感化他。但蔣沒想到,初次會見,他就碰了一鼻子灰。雙方見面後,陳賡怒目而視,蔣介石也好長時間不語,過了一會兒才開腔:“陳賡,你瘦多了。”陳賡冷笑著說:“瘦吾身而肥天下,這是校長你教導我們的呀。我看校長也瘦多了,身為一黨一國領袖,你瘦了,而天下更瘦,這是為何呀?”然後雙方又是長時間不語。過了好半天,蔣介石勸道:“你寫個聲明,認個錯,我會給一條很好的出路。”陳賡接過紙,大筆疾書,蔣還以為他真要認錯。等拿過紙來一看,鼻子都氣歪了。滿紙都是“打倒蔣介石”,“獨裁不得人心”一類話。蔣介石再有耐性,這時也忍不住罵了起來:“娘希匹,你中毒太深了,死路一條,死路一條!”後來每當有人問起這段往事,

陳賡總是說:“早知道他那麼反動,就把他扔到溝裡去了。陳賡的幽默不僅表現在生活中,就是在死亡籠罩著的戰場上,他都不忘幽默一把。1927年南昌起義後,隊伍南撤。陳賡被分在前衛部隊,在與敵人的一場惡戰中,他左膝蓋受重傷,腳腕骨也被打斷,不能動彈,敵人進行搜索時,他急中生智,脫去外衣,滾到附近一條田溝裡,弄得滿身血汙。敵人走到他身邊,見他閉皮屏息,紋絲不動,以為他是死人,踢了一腳就走了

2、中原名將--上將陳錫聯

陳錫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15年生,湖北黃安(今紅安)人。1929年4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在紅四方面軍先後任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副師長、師政治委員、師長等職,參加了鄂豫皖蘇區歷次反“圍剿”和開闢川陝蘇區的鬥爭,參加了長征。他作戰勇敢,屢建戰功,被指戰員們譽為“小鋼炮”,李先念同志讚譽他“打仗數第一”

1955被授予上將軍銜。坐落於山西雁門關代縣的陽明堡,原本是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鎮。1937年10月,八路軍在此夜襲日軍飛機場,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小鎮因而得以名揚全國。率部夜襲陽明堡的,正是當時在戰場上風頭正盛的八路軍第129師385旅769團團長陳錫聯。他首戰便一舉擊毀日軍飛機24架,開創了我軍步兵打飛機的先例。

3、再道之勇--上將陳再道

陳再道(1909-1993),原名程再道,湖北省麻城縣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七七事變”之後,中國共產黨經多方努力與國民黨達成協議,國共再度合作,陝甘寧邊區的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轄三個師及直屬部隊。紅4軍編為第129師第385旅,紅31軍改編為第386旅,陳賡為旅長,陳再道為副旅長。部隊整編後,一部分部隊留守陝北,129師師長劉伯承則率386旅等部準備開赴抗日前線。

陳再道從紅4軍調到386旅,心情十分沉重,他對紅4軍有極留厚的感情,從一名戰士成長為一名軍長,整整10年,他曾與戰友們朝夕相處,同甘共苦,一朝別離,也不免英雄落淚,心潮起伏。不久,部隊整裝出發,開赴晉東北抗日前線。陳再道所在的第386旅在山西長生口與日軍作戰,斃傷日軍300餘人,首戰告捷。其後,第386旅又在劉伯承親自指揮下,伏擊日軍於七垣村、黃崖底多次,殲敵數百,大大鼓舞了當地軍民的抗日情緒,也使八路軍軍威大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