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公差专业户、三头六臂干部,还有哪些非正常现象?

除了公差专业户、三头六臂干部,还有哪些非正常现象?

除了公差专业户、三头六臂干部,还有哪些非正常现象?

战字第617号

除了公差专业户、三头六臂干部,还有哪些非正常现象?


除了公差专业户、三头六臂干部,还有哪些非正常现象?


军报近日刊登了两篇文章,分别是《班长,出公差怎么又是我》、《连长,我可没有三头六臂》。讲述非常直白,都是官兵身边的小事,但却引人深思。

从题目我们就能看出问题所在。一名列兵每次都被班长安排出公差,由于长期如此,原本的积极性被打消得所剩无几。一名干部担任留守负责人,抓训练、搞教育、写材料全落在他身上,然而一次训练、教育同时开会,他在只能参加一个会的情况下却被批评了。

想来,这看似是小事,但军报刊登出来,已说明这样的“吐槽”确实存在并已引起关注。关系到官兵切身利益的事,岂可当成小事看待。那么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这样的小事成了“正常现象”?

除了公差专业户、三头六臂干部,还有哪些非正常现象?

能者多劳


“小王,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首长,王干事不在,我马上通知他……”

于是,刚从A首长办公室回来的小王又去了B首长办公室。

“小王,你周末怎么不在办公室呀……”

“首长,我一会就过去……”

“好的,上级过来的汇报提纲准备得怎么样了,一会直接拿到我办公室。”

以上是首长和小王对话的日常,即便小王前一晚通宵达旦、早上睡意朦胧时,大脑不需要考虑,也能对答如流,因为首长直接找他,无非是要材料,要的多了,小王的头脑里早就形成了固定的“问答模式”。

当然,更多的时候,科长、部门领导也总是会给小王布置工作、安排任务,即为压担子。

他们会说:“小王,你是科里(部门)的骨干,某某汇报很重要,需要你亲自出马,或者说某某工作领导很重视,我已让孙干事搞个初稿,到时你再把把关……”

于是,无论是大项任务还是日常工作,无论是分属自己的那块还是其他同事的事情,甚至还有外科室业务范畴的工作,都要经过他的手,不少直接变成了他的事务

当然,小王也不是没有不情愿、没有牢骚埋怨,但他一方面想着“咱是军人,军人就要讲服从,领导交办的事,咱就得办好”,一方面也想“领导给咱安排工作,既是信任,肯定也是慎重考虑的,知道咱能完成好”。

当然,当小王感到力不从心、身心疲惫时,也有所反映:“科长,我目前手头上还有某某工作,你看能不能……”

能不能还没说,意思还没表达,科长马上接上来:“小王,能者多劳,你能力强,你办事,各级放心,再说就是要你把下关,费不了你多少时间和精力。”搞得小王瞬间哑口无言。

小王还能说什么呢,况且说了也是白说,工作一点不少,还要被科长冠以“思想认识有偏差”,落个“出力不讨好”的结果。

其实,只有他才知道,别人的初稿有多粗,自己要消耗多少精力去修改,假使有些用的上还好,至少提供了素材,有些则从根本上去改,意味着全部推翻重来。

有时,小王也想:“苦点累点算不了什么,既然来当兵,就要吃得了苦。再说这也是锻炼,而且也有利于个人发展。”

然而,小王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早已成为单位里有名的“笔杆子”,大会小会上受表扬,然而王干事从“小王”熬成了“老王”,依然是王干事,晋职调衔轮不上,始终上不来(职务提升、到更大机关)下不去(到基层任职)。

根本原因,或许是某些人的顾虑:“他走了、提升了,材料谁写?

除了公差专业户、三头六臂干部,还有哪些非正常现象?

按我说的办


当小张辛辛苦苦完成一项工作,向领导汇报时,领导说:“我不是说,要怎么怎么办吗?你怎么这样这样呢?”

小张脑子里无数个疑问在盘旋:“说过了?啥时说了?说过了什么?”当小张十分确定后,回答:“您说过的,我全按您的意思办了。您现在指出的问题,以前没提过的。”

“嗯,就会找理由,哪那么多借口?重新搞。”

再一次,反复折腾几次后,小张总算在第一层“审阅人”前过关,呈到高一级领导,领导说:“谁让你这样搞的,完全不是我要表达的意思。拿回去重搞。”

小张不过是在旅团机关,面对的领导并不多,但即便是一个小小的通知、计划、方案,也总是反反复复几个来回,才最终确定,甚至于一个材料修改过10几稿。在反反复复的推敲修改过程中,比起身体的累,更是心累,是自信心的消退、是忧虑的上升。最后,当领导心满意足地点头“OK”并告诫小张“不要怕麻烦,要稳住心神,在反复地改稿中学习思考体悟”时,小张对照第10稿与初稿,发现真的大同小异,而最初在1稿出现的段落话语,几次删掉后,又回到了最终稿。

说起来,这可能是每名机关干部的心酸,在办公办文办会过程中,一个人一个调,都说“按我说的办”,虽然最后主官同意就是定稿,但是不经过层级审核,最终到不了主官那里,而

层层审核的过程就是反反复复、不断折腾的过程。

想来,遇到一个好领导很难,也真是个人的幸运。然而,很多时候,领导体恤部属真的不够,大事小事只关注结果,不在意过程;明明自己有思路,不事先讲出来,等部属准备好了,才说要按自己的意思来;部属提出不同的意见,不想听、听不进,更有的感觉不尊重他,训斥人找借口;感觉自己有道理时,他跟部属讲道理,感觉讲道理行不通时,他跟部属讲情怀,反正时时处处,他占理。

最终归因于,在他眼里“他是领导,他说了算,凡是要按他的办”,而官大一级压死人,部属也确实只能“顺其意”,遇到委屈,也只能憋在心里。

除了公差专业户、三头六臂干部,还有哪些非正常现象?

一件小事误前程


“一点小事都办不好,这样的干部不能用。”

“平时干得再好有什么用,关键时候掉链子,还能让人信任,能放心地把工作交给他吗?”

再或者,有那么几句牢骚话传到了某领导耳朵里,于是领导不点名却有所指地大会批评,让原本只是内心的一种调节,变得众人皆知,让人很尴尬,甚至产生了连锁的负效应,硬生生地把一个好同志变成了“坏同志”。

如此这般,真的是一件小事误前程。是的,有些事的确看起来很小,如果没有突发“意外”的话,也很好办,但是如果真的很“不幸”呢?比如,已完成的汇报稿,因为断电,水印系统失效,文档乱码;比如,在自己电脑上调好的word、excel,发到集中文印打印,格式却发生了调整;比如,打印资料过多,打印机出现故障,就是调不到想要的效果,没办法只能降格以求;比如会场上,电脑、话筒试了几遍,但会议开始后却出现了问题等等。

正所谓,事不经历不知难。这真的不是在找借口。但很多时候,看似简单的事情并不简单,一些不可控因素总会不时出现。

2015年,总理讲话时,也出现了话筒不出声。所以,对工作人员来说,必然是尽心尽力,想把各项工作都考虑周全,却并没到位,但越是大的活动、大的会议,涉及的保障越多、涉及的人员越多、衔接的内容越多,也越容易出现偏差。

当然,对于办会人员来说,出了问题要注意检讨反思、吸取教训。各级领导该批评也要批评,但也要体谅,不能一棍子打死。从军多年来,也不时听说某某人因为办会、办文中的一点小事,根本没有造成大的影响,却因领导一句话就被下放基层、打入“冷宫”。

其实,对于这样的领导,官兵们表面上是畏惧的,内心里却没有一丝敬的味道,甚至排斥甚至反感的,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已。所以有些人在官兵的口碑很差,“人走茶凉”倒属正常,走后欢庆却也不过分。

曾经一个领导讲过,一个单位可怕的是,把正常的看成不正常,把不正常的看成正常;一个人可怕的是把不是事的说成事,把是事的不看成事。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关系到官兵切身利益的事都不是小事。各级真的有必要清查一下官兵身边的“正常现象”,像军报这样,敢于发现、敢于发声、敢于分析、敢于解决,切实增强官兵的获得感、满意度、幸福指数,不断营造公平公正、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激励广大官兵更好服务建设部队,积极投身改革强军实践。



-END-


往期精彩推荐:

1.

都说药神不是神,难道军人就是神?

2.

涨工资+强制挽留,你为啥还要退伍?

3.

我是士官,我现在纠结的一比

4.

千元稿费招揽各路英雄,期待好稿!!!

欢迎加入粉丝群

添加爱军菇凉小米粒微信(yinxinxin1988),加入战驿家庭!


文中

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公差专业户、三头六臂干部,还有哪些非正常现象?

投稿:[email protected]om

除了公差专业户、三头六臂干部,还有哪些非正常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