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读大学了,为什么还让父母陪同到学校报到?

贵港小曾哥


都上大学了,为什么还让父母陪同到学校报道?

我可以很肯定的说,那些陪同孩子报到的父母与不是处于对孩子的关心!这个,跟孩子能不能独立没关系……

我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型的,小学就能买菜做饭,到了直到上高中我父亲开学报到第一次送我上学(小学初中都没送过都是跟同学一起去的),别人家的家长又是挂蚊帐又是整理衣物……我家老大只是坐着看我自己收拾,整个高中因为我的原因我家人只去过这一次——即便是高考也没去学校给我打气什么的。

上大学报到我自己去从“技术”角度看没有一点难度,但是父亲还是也给自己买了一张票,于是就有了我整个大学期间唯一一次坐的卧铺上学、回家。

二十多个小时的路上我们爷俩儿习惯性的没啥太多交流(我们都是喜欢做事儿而不太喜欢多说什么的人)。傍晚到的学校,收拾利索(跟高中一样,还是他看着,我自己处理)之后我们爷俩儿一起在校门外的美食节吃了大学期间的第一顿饭———笼笼肉+米线。父亲住在招待所,合住的那种。

第二天就集合开始军训了,我们一个个换上军装,在辅导员的喇叭声中找到各自的队伍,爸爸妈妈们远处观望着,然后大家一起走去操场,正式开始军训。

校园内的第一顿饭是我们父子在食堂吃的。

下午父亲就回家去了。

而我则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这是我的家人在我整个大学生活中唯一的一次出现在校园。

再往后我跟他们说来这边玩玩吧毕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然而父母从来也没去过———没错,跟大家想得一样,他们就是为了省钱!不舍得花这个钱!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更希望是爸爸妈妈一起送我去上学,而且我们可以提前几天出发,然后一起逛逛,然后一起看看我即将生活多年的地方,吃的怎样、住的怎样、购物方便不方便、舍友相处如何……

这些跟我是否“独立”没关系。

人,在某个阶段,总是急于试图想证明自己长大了,却无视亲人的关爱,甚至没有看到他们的失落、不舍、担忧……

从哪一刻开始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将彻底的离自己生活越来越远了……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大学新生报到会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学生们轻装上阵通常只背个背包,就来到大学报到。但是在学生身后有很多扛着麻布袋、拎着大包小包的家长,很多人对这种现象看法不一,各有褒贬。那么就让我们来对下面这种现象做一些简单的解析。

这种现象其实我们也可以简单的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我觉得大众所认同的正面的观点是以下这些。


首先,通常我们报大学都是离家较远,可能在校四年期间父母亲只有这一次机会来参观我们的大学,机会很难得。并且也可以在入学时分担一下孩子们的行李,随同孩子一起参观一下大学校园,这也是一次很难忘的经历,毕竟再之后这样的机会就很难得了。

其次,在开学期间,校内校外闲杂人很多,对于在开学期间的各类新闻,相信家长同学们已经看到不少。许多人借由开学纳新期间寝室楼全面对外开放,借机进去混水摸鱼,偷窃他人重要财物,家长陪同也可以多一份保障。并且一般新生报到排队时间较长,家长跟同学一起在此也可以轮流交替班。


最后,孩子们苦读十二年才换得如今步入大学的机会,家长们也在背后苦苦支撑了这难熬的十二年。如今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踏入大学起享受这新生活,这样别样的庆祝方式,当然要与父母共同享受这一时刻。而且孩子无论多大,在父母眼里都是孩子,只要他们有能力替孩子分担一下,总是好的。

当然凡事都有对立面,父母陪同孩子到校,也在另一面上有消极意义。

一是大众所谈,学生上大学通常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也可能是第一次经受这种考验。独自一人离家千里去上大学,面对途中的种种未知,既然要面对以后的独立生活,何不妨从现在开始就踏入自己一个人的旅程。尽早的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总是好的。


二是进入大学就是相当于踏入了一个小型社会,提早的适应也是应该的。再说家长总不能一直陪在孩子身边,适当的放手也会让孩子更好的成长成熟。踏入大学也就算一个小成年人,学会让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在这个去往大学报到的途中及报道,就是一个很能锻炼人的方法。

家长陪同同学一起去大学报道,有利有弊,但我相信是利大于弊,毕竟这样的机会难得。


优学优考策略


大一新生开学报到,有很多都是父母送到学校,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孩子就要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在此之前没离开父母,生活能力不强。做为父母送孩子报到,一方面孩子独自出远门不放心,另一方面也可到儿子的大学去看看,甚至顺便去旅游一下。


但其实也有不少孩子是独自报到的,不说孩子有多独立和能干,是由各种条件限制不得而为之。我们家都是自已去上学的,其实也都不是很情愿,但没办法。

1985年,我姐17岁去西安上大学,从家到西安没有直达火车,需要在郑州火车站转车。一个从没出过远门的农村女孩独自坐三十多小时火车去上大学,父母是不放心的。但限于经济条件,来回车费付不起,也是很无耐。让一个女孩自己带着行李出发,在郑州火车站转车时又是晚上,她真的很无助的。


1990年,我也是自己坐二十多小时火车去的郑州上大学,到郑州已是晚上12点。做为男孩,也就无所谓了。

去年,儿子高中毕业去加拿大上学,我们也没去送,是在多伦多转机。说实话,我们也是很不放心,从入关,到拿学签,再到转机,就是我自己去都有点搞不清,更何况是没什么经验的孩子。尽管有些波折,但儿子还是独自完成了各项λ境、转机及入学手续。这也是他走向独立的开始,不可能永远在父母的庇护下生话吧。


不要送孩子上学,取决于各人的选择,送去上学可以更安全,不送去可以锻炼孩子独立能力。当年你是自己去大学报到的吗?现在你会去送孩子到大学报到吗?请留言评论、转发。


良心老师


所说是已经读大学了,但是现在中国的这种应试教育导致很多准大学生们还无法做到独自去学校报到的能力的,至少让孩子独自去大学报到的话家长也不会放心的程度。

就拿我来说吧,我来自于山区农村,上高中之前的活动范围基本上是自己所在的镇子周围,偶尔去一下相隔40多里外的一个比较繁华的镇上,就这样想去那镇子上转转的机会也是很少的,基本上要靠运气了,更别说是去县城了,县城距离家里面有100里的路程,坐车需要一两个小时的颠簸。

后来去县城读高中,见识相对于哪些来自于县城的学生来说还是很少的,电脑基本上是没有碰过的(2005年高一),手机也是基本上没有用过的,去过最远的地方估计就是这座离家100里的县城了。整个高中阶段都是在那种紧张有序的学习、考试的过程中进行的,每个周末仅有两个下午加一个晚上的休息时间,每个月可以有一个完整的周末,但是因为离家远并不是一定回家;暑假的话基本上是提前一个月结束暑假到学校里面补课,即使是在家休息的暑假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因为怕知识生疏了;寒假的话也是过了正月初五就要返校的,基本上在家只待了不到10天的时间,在家的那几天也是需要看书学习的,除了过年前后的那几天。曾经在高一的暑假,有过去省城西安转转的想法,毕竟历史书中的那座“长安城”距离老家也就500多里而已,但是可惜因为没人带我去也就作罢了。

就这样一直紧张到了高考结束,高考结束以后也还是没有出去走走的机会的,所以到了大学开学前,我还没有去过自己所在的地级市的城区,没有去过自己所在的省的省城西安,就这样我还考了遥远的广西南宁的一所大学。

父母肯定也是了解我的社会经验之浅的,因为我还没有做过火车,没有做过长途班车,准备到时候开学的时候父亲送我去上大学。后来 在暑假里面,我陆陆续续的联系到了另外几个也在当年考上那所大学的学生,最后就决定我们几个人组团去上大学,不让父母去送了。假如当时没有遇到这样几位学生的话,当时估计就需要爸爸去送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没坐过火车、社会经验尚浅。


饕餮视听


很多人第一次单独出远门,很多人第一次住校。

大学不比初中、高中,一般也就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就读。大学有的在本省其它市,有的在外省,都比较远,要坐火车或是长途车才能到达。

而很多学生在读大学之前从未出过远门,有一些去外地旅游也是有家长的陪伴。去外地读大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特别是一些农村的学生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住校…

所以,很多学生大一报名时都有家长陪伴。学生还不够独立,阅历也少。家长陪伴有个依靠,也是一种关怀。

以前我们读大学时以有父母陪同而感动自豪。到了大学也是和家长一起去报名,置办生活用品,等宿舍这些安排好了父母才回家。

其实,个人觉得这样挺好。父母陪同也可以看作是一次旅行,看着自己的孩子在美好的学校里学习家长也会很幸福。


凯米思琪老师


每年大学新生开学季,都有大量的父母大包小包,和孩子一起到学校报到,引起社会的关注。对于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议。认为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差,父母放不下,应该让孩子独立。

我从来不认同这个观点。人的成长是需要过程的,孩子一般18岁考入大学,大学一般被称之为人类第二个子宫,所以意义重大。孩子考入大学后,父母会发现,孩子自理能力,独立能力比以前强多了。环境在改变人,尤其大学,是孩子独立成人的很重要过程。

这个过程,父母的陪伴很重要,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参与这个过程。不是简单定性为父母过于溺爱孩子,不放手,不让孩子独立。

在教育的问题上,家庭教育的功能要大于学校教育。关键时刻,父母的陪伴非常重要。我的意思不是鼓励所有家长都送孩子去大学报到,而是量力而行。

如果经济和时间允许,陪孩子到大学报到,未尝不可。


编外教育参谋


题主所提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你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孩子让父母把自己送到大学,事实如此吗?恰相反,是父母不放心孩子,非要主动送孩子去大学报到的。如果不信的话,可以去调查一下,看看有多少孩子本来想自己去报到,可是父母偏不干,非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帮着安排好一切才放心返回的。

从年龄上来讲,大一新生都已经是成年人了,为什么还会出现成人而不能独立现象呢?下面我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很多家长缺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意识。恐怕绝大多数家长在孩子一上幼儿园的那天开始,就已经成了孩子最合格的保姆,所有的目光焦虑都集中在孩子上学和保障上面。只有极少部分家长能重视对孩子基本生活技能的培养,并逐步让孩子尝试锻炼所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最终拥有基本生活独立能力。我们都清楚一点,人的观念往往决定行为,既然没有培养孩子基本生活独立能力,也只好“服务”到底喽。

第二,家长对孩子从放手到放心,需要多年的历练。从很多送孩子去大学报到的家长心里,无非担心孩子安全问题,还有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既然明知道这些,为什么不从小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呢。如交通安全教育和训练,预防预防拐骗的教育和训练,方向的辨别教和练,乘车(船、飞机)的方法和实操训练,结伴同行的注意事项,个人物品的管理训练等等。其实细想起来,很多家长都带过孩子出门旅行过,这不是最好的教学时机嘛,遗憾的是大部分人都没有留心过。

第三,送孩子到大学报到,不是孩子无能而是家长的无能。既然孩子已经成人了,那家长就该有放孩子单飞的意识和观念,绝不能处处为孩子提供保护伞和充当保姆角色。否则,孩子上了大学,失去连续的监督和管理,自控力能力弱,不就轻易失控吗?如现在很多大学生在学期间,上课的旷课、玩手机游戏、下课后吃喝玩乐、晚上不愿意睡早晨起不来、挂科等,这些都是因为家长没有多年连续培养孩子自我管理好习惯造成的恶果,没有自律意识的大学生,在大学里能学到多少真本事,毕业即失业就顺理成章了吧?想想这一切,是孩子无能,还是家长的无能!

我不知道通过上述分析,是否戳中某些家长的痛点,如果你不培养孩子做人做事的好习惯好品质,将来你的孩子即便大学毕业了,恐怕你还得继续当保姆,甚至让孩子啃你的老。


韩国成老师


暑假结束,很多大一新生就要步入新的生活了,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旅途。随着开学季的到来,要不要送孩子上大学很快又会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我个人感觉很多时候不是孩子要父母陪同报到,更多的时候是父母执意要送孩子。


我所在的地方不是贫困山区,经济条件没有那么糟糕,我们这里不封闭、不落后,但是也有很多孩子从小到大没出过远门,甚至都没有坐过火车,尤其是一些女孩,社会阅历浅,又容易被人惦记,家长不放心送孩子是很正常的。我孩子在上大学之前,就没有坐过火车,他就没有任何出行经验。为此,在孩子确定被录取后,我们专门带着他出去旅游了一遭,当然需要事先订火车票、定旅馆啊,中间也要乘坐公交、还有短途客车什么的,我们让孩子全程参与,告诉他一些操作流程、注意事项,让他提前了解这些常识。不用担心,孩子们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事后,我们问他,如果现在让你自己到大学报到,你敢去吗?还很自信地回答,当然敢了。我们也相信他的确可以做到。但是,我们最后还是送孩子去上的大学,等孩子一切安顿好之后,才离开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非常想直观地了解一下孩子将要生活4年甚至7年的地方(有可能研究生还在这所大学),想亲眼看看转转这所大学的角角落落,这样感觉心里更踏实一些。或许做父母的都是这样,眼看着孩子一步步远离你的羽翼,总是有种不舍和担忧吧!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有的孩子上了初中就开始叛逆,就像挣脱父母的束缚和管教,何况是现在要上大学去了,他们已经成年了,要开始一段没有父母参与的、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了。在孩子看来这是他自立的开始,是他开启人生征途的第一步。而在父母眼中,看着孩子的一点一点地远离你的视线,他的东西、他的气味、他生活的痕迹在你的生活中逐渐消失,总是有那么一丝欣喜和伤感交织的复杂况味萦绕在心头。欣喜的是孩子终于长大了,他有独到的认知和见解了,他可以逐渐地去独挡一面了,伤感的是孩子正在渐渐远离自己,越走越远。记得龙应台曾经在《目送》中说过一句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父母应该适时地放手,让孩子勇敢地去飞,可是又有多少父母能潇洒地做到呢?孩子成长需要过程,父母学会放手也需要过程!


道道的快乐重新来过


为什么大学了就不能有父母陪同报道了呢?其实这个问题提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带有了感情色彩,都……还……的句式明显表示的是不理解,不理解的原因可能就是觉得孩子不独立吧。

我要明确地说要不要父母陪,完全和独立不独立无!关!

上大学要父母陪无非就是以下三种情况:

一.从来没有外出过的孩子

这种情况多见于农村,大学之前孩子都没有出过远门,独自一人去远一点的地方的话有难度。这个时候家里就一般会有父母或者哥哥和姐姐带着去报名。

其实这些农村孩子自身是很独立的,包括之后在学校生活,再次回家就完全可以自立了。



二.自己有能力独自去大学,还要父母陪伴的

1.求心理陪伴的

尽管孩子自身有可以独自去学校,可是面对陌生的环境难免胆怯,所以这时候父母更多是陪伴者的角色,孩子求的也不过是心理安慰。



2.依赖性强的

这种才是不独立的情况,带父母过去也只是为了方便自己。等着父母为他安排好一切,甚至有些父母为孩子安排好当天的琐事之后,还留下一段时间继续来为孩子料理生活。



所以父母陪着去上大学,就得出孩子不独立或者这种现象就不好的,太过武断。


教育情感话题答者


读大学,意味着孩子成年了,要独立了,雏鹰开始飞翔,与父母渐行渐远。这对父母亲来说既欣慰又伤感,此后孩子回家的机会少了,只能远远地凝望。所以,父母陪孩子报到,是完成一种仪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