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符当武器,这个年轻人八十三年前干的这件事,至今激励着中国人

“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然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

——郭沫若

这首被郭沫若盛赞的歌曲,

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比熟悉。

用音符当武器,这个年轻人八十三年前干的这件事,至今激励着中国人

只要旋律一响起,

不管你身在世界的哪个位置,

只要你是中华儿女中的一员,

都会立刻笔直站立、肃然起敬!

这就是,

雄壮激昂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魅力。

用音符当武器,这个年轻人八十三年前干的这件事,至今激励着中国人

义勇军进行曲词谱 (新华社发)

但是,

对于这首全国人民都会唱的歌,

很多人却不知道,

国歌的作曲者聂耳,

谱曲时年仅23岁。

而他的生命也永远定格在23岁!

1935年7月17日,

聂耳在日本意外溺水身亡。

今天,

我们一起缅怀、致敬,

这位人民音乐家——聂耳!

聂耳并非他的原名,

他的原名叫聂守信。

由于他的耳朵异常敏锐,

特别是在音乐上,

时间一长,

大家都叫他“耳朵”。

后来,他也就直接改名叫聂耳。

用音符当武器,这个年轻人八十三年前干的这件事,至今激励着中国人

贫穷动荡不安的生活

造就人民音乐家!

1912年,聂耳出生在云南,

四岁丧父,家庭贫困,

由母亲艰辛拉扯长大。

拮据的生活,

没有让他放弃对音乐的热爱,

他抓住一切能学习音乐的机会。

拮据的生活,

致使他辗转于昆明的各个学校。

动荡的社会,

致使他周转各地寻求反抗的机会。

然而,

就是这种贫穷、动荡不安的生活,

给了他,深入了解劳苦大众的机会。

正是这种经历,

让他看到了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

让他看到了压在他们背上的“三座大山”,

他要斗争:

他参加进步学生活动;

在街头演出宣传抗日救亡;

永远走在斗争的最前线;

在白色恐怖最险恶的时候,加入中国共产党;

……

聂耳常常混迹于,

充满汗臭的工人、车夫、流氓群体中,

在这些真刀实枪的干仗声、吼声里,

他听到了,

他们生命的挣扎;

他们向敌人进攻的冲锋号。

用音符当武器,这个年轻人八十三年前干的这件事,至今激励着中国人

这一切让他明白自己的音乐使命,

是为受压迫的群众呐喊,

是为平等自由呐喊,

为受难的民族怒吼,

而不是要创作那些为少数人服务的“阳春白雪”。

他的作品:

《铁蹄下的歌女》

《卖报歌》

《毕业歌》

《开矿歌》

……

无一不是为人民而歌,为民族而歌!

无一不充满对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愤怒!

不朽名曲:《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词者田汉,

创作了电影《风云儿女》的故事梗概,

还有电影主题歌的歌词,

就被国民党给逮捕入狱。

用音符当武器,这个年轻人八十三年前干的这件事,至今激励着中国人

聂耳听说这件事后,

亲自找到电影《风云儿女》的编剧夏衍,

说作曲交给他,他来干。

而他当时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捕,

正被安排前往日本避避风头,

这首曲子依是在日本创作的,

完成后把手稿《进行曲》寄回。

后来,

片方从电影故事出发在前面加了“义勇军”!

他的原型就是: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第一支抗日义勇军——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

电影《风云儿女》公映之后,

主题歌激昂的歌声随之响彻祖国大地,

甚至传唱海外。

1940年,

美国黑人歌手保罗·罗伯逊唱响《义勇军进行曲》,

他把这首歌叫《起来》。

1944年,

马来西亚的抗日队伍,

将《义勇军进行曲》的部分歌词借用、修改,

作为他们抗日游击队队歌。

用音符当武器,这个年轻人八十三年前干的这件事,至今激励着中国人

《风云儿女》海报

而这首热血激昂的歌,

也成为了我们的国歌。

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

1978年,当时有人提议为国歌重新填词,国歌有了新的版本。

1982年,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被写进宪法。

天妒英才:《义勇军进行曲》成他最后作品!

聂耳在寄回《义勇军进行曲》手稿,

几个月后,

这位音乐天才,

在日本不幸溺水身亡。

这也成了他最后的作品。

聂耳是公认的音乐天才,

因为他从未步入过专业的音乐院校学习。

聂耳的一生是短暂的,

但他的人生价值却是无限的。

正如郭沫若为他题的字

“中国革命之号角,

人民解放之鼙鼓也”。

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了,

他就像一支战斗的号角,

鼓舞每一位中华儿女,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

我们要愤起反抗侵略,

我们要将侵略者赶出国门!

到了新时代,

国歌作为国之灵魂,

依然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前进!前进!进!”


用音符当武器,这个年轻人八十三年前干的这件事,至今激励着中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