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晚期七个封疆大吏中六个湖南人,湖南人如何引领中国近代史


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到后来的新中国,无处不活跃着湖南籍的先驱。他们引领了清朝晚期至民国的中国历史,当之无愧的无湘不成军。以前听说人们喊“湖南骡子”,不明白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这是在夸人家呢。骡子表示他们吃的了苦、霸得了蛮、舍得了死、干得了事。

历史上的湘人是怎么强势崛起的呢?就是太平天国运动时候开始的。太平天国席卷清朝的时候,清朝朝廷已经腐朽不堪,只能靠地方团练来对抗太平天国。这时候的“湖湘豪杰”就应运而生了,他们就是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胡林翼。

这也算是时势造英雄,按理说,左宗棠、郭嵩焘都没考中进士,要在和平年代根本就没有机会成为封疆大吏的,但是太平天国给了他们机会。1860年之前,湘军只能作为八旗的辅助,到时到了1860年5月之后,湘军一跃成为清朝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确实是一员湘人猛将,此人率领三万湘军就敢攻打号称三十万守军的南京城。


平了太平天国之后,世面上已经有儿歌了“两江总督太细哩,要到南京做皇帝。”没想到此时分光无限的曾国藩,居然把湘军解散了。虽然湘军解散了,但是这支以国家捍卫者和儒家正统自居的军队,却从此激起了湘人的地区自豪感。从此“无湘不成军”流传开来,而且散落各地的湘军关系网仍在,成为后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主力。

由于军功的原因和同乡的推荐,太平天国结束后,湖南籍官员哗一下遍地开花。最牛气的时候,晚清七个总督里面有六个是湖南籍。另外,在整个清朝军队中,湖南籍军官就有六千多人。有个例子就是偏远的新宁县,在太平天国之前的两百多年,这个穷乡僻壤当地人出过的最大的官就一县令。但是之后一下子出了170多个文官和160多个武官由此可见当时湖南骡子有多么风光。

到后来清朝推行变法改良“戊戌变法”的时候,其实湖南在湘人郭嵩焘的影响下,改良运动早就走在全国前列。郭嵩焘当过驻英国公使兼法国使者,见识和思想被当时的人容忍不了。但是1891年死后,郭嵩焘逐渐被人们惊为天人。李鸿章就说过,当世所识英豪,最了解洋务和外国制度的是郭嵩焘。湘人"浏阳二杰"唐常材和谭嗣同就深受郭嵩焘影响。


戊戌变法后,湘人很多人受到牵连,谭嗣同喊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大义赴死。之后,湖南籍有识之士有些人是流亡日本,有些人是主动去日本寻求救国之道。但他们再次回来的时候,已经不是要改良清朝,而是组建推翻清朝的军事力量。

后来,辛亥革命中出力最大的黄兴就是湘人的又一骄傲,民国第一任总理熊希龄;二次革命风云人物蔡锷;辛亥革命元老宋教仁、蒋翊武、谭人凤、谭延闿等等都是湘人豪杰。在他们影响下,后来的两党湘人杰出人士层出不穷。当然了,中华最杰出的毛伟人也是湘人的骄傲,更是全中华的骄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