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李忱作诗悼念白乐天

唐宣宗李忱作诗悼念白乐天

公元847年,唐宣宗李忱即位后,决定宰相的人选,首先想到的是白居易,但下诏时,白居易已去世八个月了。

宣宗听到这个消息,不胜悲哀,写下《吊白居易》,深表怀念之情: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子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一朝天子,为一个诗人作悼亡诗,这在古代不说绝无仅有,恐怕也属凤毛麟角。白居易当然也是官员,但宣宗完全是把他当作诗人来描述的,足见白居易当时的诗名有多高。在诗中,李忱概括了诗人的创作生涯,称赞其作品的通俗易懂和广为人知,也表露了对这位名满天下的诗人的惋惜和悼念之情。在当时诗人能获此殊荣,也可含笑于九泉了。

这首诗比喻巧妙,语言晓畅,思念旧臣,情感深沉,对白居易人品和创作成就作了高度形象的概括,表达了作者沉痛的惋惜之情。诗歌象珍珠串联,精美异常。有诗云:“诗成珠玉在挥毫”。“缀玉联珠”比喻白居易一生留下了大量优美的名作。

白居易生于公元772年,病死于846年,说他有六十年的创作生涯是实写。他十六岁就到京城见顾况,拿出《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给顾况,令顾况大为惊异。说老白是“诗仙”,是溢美之词,强调他的诗歌成就。

白居易先后在杭州、苏州任刺史,增筑湖堤,蓄水灌田;疏浚水井,以利饮用。他的政绩为世人所知,离苏州时,“郡中士民涕泣相送”,可见其深得民心。后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尚书,晚年定居洛阳,把名誉看成浮云,没有什么值得留恋。正要重用他时,得知他仙逝,这对宣宗来说,是出乎意料的悲痛。

尽管人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的作品却是不朽的,宣宗一直记得老白的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这些诗篇,传播四方,连小孩子都能够吟唱背诵,西北的少数民族都会吟几句,足见这些作品的影响力有多大了!

中唐以后,老白执文坛之牛耳,文章传遍天下,甚至连歌妓因为能够演唱长恨歌而身价提高几倍。这些,宣宗当然晓得。所以,最后两句,高度评价了老白在诗歌创作上的巨大成就,对自己不能启用他而惋惜不已。

白居易不仅有文才,而且有从政之才。他在野时撰写诗文,才华出众;从政时颇有业绩,光彩照人。唐宣宗对这样的臣子,是爱之护之,而对那些目无法纪、仗势凌人、欺压无辜的所谓“人才”则毫不留情。例如,有个乐工叫罗程,善于演奏琵琶,宣宗通晓音律,很喜欢他。但是,罗程恃才横暴,以小故杀人,被捕入狱。一些乐工同事罗拜于庭,对唐宣宗哭诉道:“罗程负陛下,万死,然臣等惜其天下绝艺,不得复奉宴游矣!”意思是您皇上好可以利用他的技艺为您效劳。唐宣宗果断地回答:“汝曹所惜者罗程;朕所惜者高祖、唐宗法。”说完,果断地把罗程送上断头台。文中图片源于网络

唐宣宗李忱作诗悼念白乐天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