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把都城建在洛阳,为何死后却葬在咸阳的乾县?

趣味车视界


公元690年(天授元年),一代女强人武则天登基称帝,废掉唐国号,建立武周王朝,将武周的定都定在洛阳,称为“神都”。

从此,一生奋斗历经坎坷、时年65岁的武则天,走上人生最巅峰,登顶一代女皇,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


在中国古代“男尊女卑”强大的封建思想下,女人公然称帝,可谓开天辟地头一回!(欢迎关注:峰子奇观,趣历史随时获得!)



关于武则天定都洛阳,有个“厉鬼说”:她怕鬼!

唐高宗李治时期,武则天身在后宫,想活命、想摆脱命运乃至想称帝,就必然要击败一切对手,你死我亡没道理可讲。于是,这就决定她既要雄才大略,又必须要足够狠!

武则天之狠,从二次入宫开始显现出来。她曾把王皇后和萧淑妃两个人先后整死,而且死得很惨。谁知这两位也不是善茬,死后差点把武则天逼疯,吓得武则天长安皇宫不敢住,最后迁了都。

活人被死人差点逼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且听峰子哥一一讲来。


据载,王皇后、萧淑妃被害死后,武则天时常夜里梦见“厉鬼缠身”,总是午夜被噩梦惊醒,还下了一道奇怪的严令:宫中一律不准养猫。武后怕猫,随后宫中之猫,或打死或驱赶,一时间销声匿迹.....

这件事,在正史《新唐书-高宗废后王氏传》明文记载道:“(武后)后闻,诏六宫毋畜猫。”

虽然宫里是不养猫了,但武则天仍然不得安生,问题越发严重。怎么回事呢?

《新唐书-高宗废后王氏传》明文记载:“武后频见二人被发沥血为厉,恶之,以巫祝解谢,即徙蓬莱宫,厉复见,故多驻东都。”

原来,武则天总在晚上梦见王皇后和萧淑妃的鬼影,披头散发,满身是血来的来找她索命,频频受到吓得和困扰,于是遍请巫师作法驱鬼,然而并没有什么作用,后来为躲避鬼缠,就搬到了蓬莱宫,可是又见到王、萧二人鬼影。没完没了,怎么办?


屡受惊吓的武则天,心神不宁,都快被逼疯了,后来长安皇宫也不住了,只好大部分时间住在东都洛阳。


她住到洛阳后有没有好一点,我们已法得知,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后来当上女皇的武则天,直接干脆就把都城定了在洛阳,也免受长安、洛阳两头来回跑的颠簸之苦了。

当然,虽说长安是唐王朝的首都,但也曾给了她太多坎坷心酸和痛苦非人的回忆,离开这块伤心之地,到八百里以外的洛阳宫,也许武则天会感到安宁和舒适一些,也减轻心里阴影(躲避鬼魂之类的纠缠等)。


武则天迁都洛阳,只是因为鬼魂和心理阴影吗?

当然,不可否认,也确实存在有“厉鬼”这方面一些影响。但事实上,更重要是下面几个主要原因。(欢迎关注:峰子奇观,趣历史随时看!)


1、政治考虑


周武王志在“宅兹中国”,即在“天下之中”创建新都。后来周成王,新都建成,是为洛邑(即洛阳)。自此以后,洛阳始为以后朝代的都城。


武则天以洛阳为“神都”,确立神圣地位,修建万象神宫表示天命所归、武周为正统,亦有效法“武王立周,以建新都”之意。

一代女皇武则天,创立的武周王朝,由篡夺李唐江山而来。迁都洛阳,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或弱化支持李唐王朝的旧势力。


远离李唐旧根基,也可更好经营和稳固武周新根基。一来武周新朝新气象,去旧都,迎新都;二来洛阳本也是武则天的势力根基所在。


2、地理位置


就地理位置而言,洛阳适宜做国都,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是作为武周政治中心的首选。

洛阳,北枕黄河,邙山以为天然屏障;南有伊阙险峻,西控崤、函之险,东扼虎牢、黑石等关;中有土壤肥沃的伊、洛平原,粮食足以自给。


故洛阳是一个“控以三河,固以四塞”的形势要地,使洛阳具有“制内御外”的优越军事条件,洛阳的地理形势也适宜作国都。


3、历史原因


唐高宗李治显庆二年(657年),就实行“两都制”,除长安外,还以洛阳为东都。此后,高宗频繁往返于两都之间。


其实,从麟德二年(665年)开始,唐高宗与武后就基本上长期居留在洛阳,长安则主要多用于国家大典、祭祀等。

唐高宗李治后期,一直住在洛阳,甚至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在洛阳病死。洛阳,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后共同长期陪伴相守之地,这里面有感情因素,也有一层历史遗留因素在。


4、统治因素



唐朝历经唐太宗、高宗两朝,统治的疆土不断扩大。


高宗总章元年(668年)时,唐朝疆土达到空前之大:“其地东极海,西至焉耆,南尽林州南境,北接薛延陀界。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

根据当时唐朝疆域(范围),与洛阳比起来,长安在版图上的位置稍偏西。而洛阳,西接关中盆地,东连华北平原,自古就被称为“天下之中”。因此,以洛阳为都,具有“居中而摄天下”的作用。


5、经济原因


洛阳所处的关东地区,经济条件要优于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


关东地区大片地处黄河下游的华北平原,其西端的三河(河南、河内、河东)地区为伊、洛、河、济四水交汇处,自古以来农业就十分发达。


唐朝在“安史之乱”以前,这里就已是全国最发达的农业地区。关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间接加强了洛阳地位的重要性。

所以,综上所述,武则天迁都洛阳,是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地理等形势作出的明智选择,不仅仅是为了躲避王、萧二人阴魂纠缠,顺应了经济重心东移的历史趋势。(欢迎关注:峰子奇观,更多有趣历史!)


武则天死后,葬入咸阳乾陵的原因



唐太宗李世民,开僻了“开山凿洞,葬山为陵”的先例,死后葬于咸阳礼泉县的九嵕山上,称为昭陵,昭陵是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

此后,诸多唐帝王也多效彷。后来,唐高宗李治,也在咸阳乾县的梁山上,为自己修建了建了雄伟的乾陵。神龙政变之后,苍老的武则天被迫退位,儿子唐宗中李显复位,武周灭亡,天下回归李唐手中。


武则天死后,李显以“妇死从夫”,将母亲武则天,以大唐皇后身份(李家媳妇名分)和父亲李治,合葬于乾陵。所以,唐中宗李显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撰文:峰子哥;点关注更多有趣历史!欢迎点赞、转发、评论交流!】


峰子奇观


武则天在垂帘听政一段时间以后,最终还是把他儿子从皇位上赶了下来,自己建立了朝代,并起了自己的年号,把都城建在了洛阳,过足了一把皇帝瘾。

武则天不仅有野心而且有能力,可以把朝廷事务办理好,使得各项事务井井有条,民众安居乐业。最终到了武则天八十多岁高龄的时候,武则天被大臣们从皇位上面逼了下来,武则天无奈最终还是把皇位交给了他的儿子,天下还是李氏的江山。后世子孙虽然也有恨这位女皇夺了儿子的皇位而自己做皇帝,但是一是感念武则天最终还是把皇位交给了李氏家族,二是感念这位女皇帝的雄才大略,所以还是按照武则天的遗愿,在其去世后将其葬于乾县乾陵的梁山上。


1927年的古董先生


可能与唐太宗的昭陵有关吧?昭陵在前面起了开头引诱作用,开僻了以山为陵的先例,此后,诸多唐帝王也就效彷着将自己葬于荒山野岭之中,意喻至高无上,永霸天下。走出咸阳,站在咸阳原上北眺,昭陵最为雄伟壮观,有歌遥赞颂:礼泉有个顶天寺,把天磨的格吱吱,赞颂乾陵:乾县有个瓜婆陵,把天戳个大窟窿。可见其高度。李世民就以此山为陵,将自己埋葬在这里。后来李治也在临死之前叮咛死后愿将自己埋葬于父亲那里,好与父亲在一起。乾陵与昭陵相隔30多公里,东西遥遥相望。后来,武则天死在东都洛阳,当时一部分大臣主张将武则天葬于洛阳附近,不要求埋葬于乾陵,李显,李旦极力反对,坚持要与父亲李治合葬,后乾陵就被重新打开,武则天就与李治合葬在一起,成为中国唯一一陵埋二皇的合葬墓了。


手机用户63093108249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对自己的陵墓都非常重视,新皇帝登基后的第一件大事就为自己修建死后要用的陵墓。

个人认为武则天为何选择死后却葬在梁山,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1、防盗

要说哪位皇帝的陵墓最难挖,大概就是武则天的乾陵了,古有当时唐末起义军黄巢调集四十万大军挖掘,近有国民党上将孙连仲炸墓,然而乾陵让他们望而生畏,最终屹立不倒。

2、风水

话说当时负责武则天陵墓选址的是李淳风和袁正罡,二人皆是风水玄学的大师,最终在梁山选到一块风水宝地,也就是乾陵。相传,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躯体仰卧大地,北峰为头,南二峰为胸,利于女主,和武则天绝配

3、意愿

再强权的女人,在爱情面前难免“矫情”,无论如何武则天的夫君高宗李治葬在梁山,她想死后“依偎”在旁,;再者,通过此举,普天之下面前也是个最好的表率,毕竟当时“男权社会”思想还很牢固;最后,他也希望通过此举,能缓和李家的矛盾,从她主动还天下与李家,说明她多少有点愧疚的

最后,欢迎大家补充回答,关注我,一起交流!


闲摆历史


葬地是身份最明确的阐释。武则天没葬于洛阳而葬于咸阳最主要最关键的原因是武则天的武周没有延续下去。

早在《周礼》中就有“冢人”、“墓大夫”之职,负责掌管“公墓之地”、“邦墓之地域”。“公墓之地”是指王族的墓地;“邦墓之地域”是指一邦中民间的墓地。王族的墓地以先王之墓在中央,子孙们按照昭穆次序分葬左右。庶民的墓地也要按照昭穆的次序下葬,不能想埋哪儿埋哪儿。

武则天生前夺了李唐王室的社稷立国武周,为了摆脱支持李唐王朝旧势所以远离李唐的根基、大唐的都城长安。以洛阳为神都,修建万象神宫表示天命所归、武周为正统。武则天大概也有效法武王立周后建新都的意思。周武王意欲在“宅兹中国”,即在天下之中建新邑为都。成王时实现了这个愿望,建好了新都,就是洛邑,即洛阳。自此以后洛阳常为以后朝代的都城,这也是武则天选择洛阳的原因之一。洛阳有得天独厚的做都城的条件。

当然洛阳也有墓葬区。有东周古墓,有东汉古墓,曹魏古墓、西晋古墓、北魏古墓、五代后唐古墓。但是东周、东汉、西晋、北魏、五代后唐这些朝代都是有数代相传的朝代,并且以洛阳为都,而不是像武周只有一任皇帝。

另外,武则天生前已退位,立了太子。太子李显继位依然是李唐皇室的皇帝。武则天死时的身份是李唐王朝的太后,武周王朝已经是不存在的事了。是李唐王朝唐高宗的皇后就要归于李唐王族的葬地。唐代帝陵都在关中,唐高宗李治早就在光宅元年即公元684年葬入了咸阳的乾陵,武则天既然明确了身份也就只能葬在乾陵。


沅汰历史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在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武则天把梁山选为陵地,进行大规模修建,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梁山从此被著名的夫妇皇帝合葬墓乾陵所代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