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贼靠什么发现被夷为平地的古墓,考古人员为什么不行呢?

得不到必骚动


因为考古不是盗墓。

首先说盗墓的靠什么发现夷为平地的古墓。

很多古墓因为时间的原因,已经没有坟包,从外面看,是很难发现的。那怎么找呢?

一就是传说中的风水术。这个是真有的,古代人找墓,就是根据风水那一套,比如背有靠山,前面有水带环绕,两边有青龙白虎山,前面再有案山印山之类的东西。有这种地形的,那肯定有大墓的存在。

内蒙古有个叫姚玉忠的,是个大盗,他本人就爱书,研究风水这一套,平时喜欢逛逛山,逛逛帝陵,研究这里面的结构等等。

第二个,找资料,从县志里找古代这里出过什么大人物,有什么大官之类的,根据这些资料就可以找到一些大墓,或者跟当地的老人聊天,问一下,这里有没有牛人啊,或者涨洪水的时候有没有冲出过什么好东西之类的,基本上有大墓的地方,都会有一些传说故事。

第三个,就是观察地形,地上的坟包虽然没有了,但下面的墓穴还是有的嘛,因为下面有洞,那反应到上面,自然就会有变化,比如下雨后,下面有墓的因为会渗水,所以会干得快一些。下雪的时候,也会有变化,还有一个民国时期的焦四,擅长在雷电天气找墓,一打雷去分析四处的响声,因为下面有空室,自然就会有回响。这也是找墓的方式。

还有就是打洞,用洛阳铲把地下的土取出来,通过分析土是不是五花土等来分析下面有没有墓,墓的方向如何等等。

这是盗墓的找墓方法,接下来说,考古的为什么发现不了。

事实上,中国很多大的考古发现,还真不是考古专家发现的。

兵马俑是农民打井发现的,武则天的墓是农民工炸石条发现的。考古专家为什么发现不了呢?

原因不是考古专家不懂,而是考古不是盗墓,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考古不是盗墓,考古不是盗墓,考古不是盗墓。

考古的范围很广,有人类的遗迹考察,有古城的研究,也有抢救性发掘,他的工作很广,不仅仅是挖一个墓。甚至主要的工作就不是挖墓,多是田野考古之类的事情。

而且挖到墓了,如果是明以后的,基本也是回填,不进行发掘,帝陵就更加了,那么多帝陵,能随便去挖嘛?

定陵被挖后,已经定下了,帝陵暂不发掘,所以,给人的感觉,考古专家不会找墓。其实是人家不找而已。


脑洞历史观


谁说考古人员就不行了呢?现在考古勘探的手段越来越多,从盗墓贼那里学来的洛阳铲已经是基本功,在此之上考古人员还可以通过遥感、地磁、声呐等等手段了解地下的情况,虽然不敢讲“料事如神”,但是考古人员对地下遗存局面有大体的掌握,还是并不难的。

可能给题主带来误解的原因,我想有这么几个:一是考古工作者不仅勘探墓葬,还勘探城市,尤其是那些大区域拉网式调查,往往是对城市这种大型聚落所做。现在在尽量少挖的思想指导下,专门找墓的勘探在中国考古界已经很少了。相反,盗墓贼的“工作”就是找墓,想尽一切办法、无所不用其极地找墓。如此一来,似乎显得盗墓贼更有“效率”了。

另外,残酷的现实是,现在在中国,盗墓贼比考古学家多多了。有报道称,中国有十万盗墓贼,但考古工作者只有一万,这还不论一个农民晚上邪念一起拿着锄头就能成为盗墓贼,但想要培养一名考古工作者却至少需要4年甚至更长的大学教育。另一方面,盗墓用时太短了,找到墓,进去,把东西盗出来,工作就完成了。而考古呢,就不说发掘,只是勘探这一项,就要布设坐标系、钻探、记录、建立数据库、采集标本等等一系列工作,相当漫长。两者相比,似乎就显得考古找墓“比不过”盗墓贼了。

第三个原因可能是,有些盗墓贼是本地人,听闻的当地古墓传闻比较多,对地形也熟悉,于是一挖一个准。那这样相比,外来的考古学家就自然“落得下风”。不过话说回来,干盗墓这种犯罪的事,还值得引以为傲“善于找墓”么?何为正、何为邪,还是要分清。


挖啥呢


俗话说的好,《不怕賊偷,就怕贼惦记》。

别小看盗墓贼,有些也算得上《盗墓的专家》了。

从电視台播放的法治节目中,我们能了解到,从古墓发掘过程来看,《盗墓賊有一整套方法》。我们考古人员绝对无法去仿效。

〈1)千方百计探道,找门路。进村长期蹲点摸情况。

(2)搭帮结伙合谋,盗墓计划。

(3)借助洛阳铲,甚至一些仪器,查找古墓位置。

(4)有人专门挖墓盗洞。

(5)有人专门負责出货。

……

我们考古人士都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发掘能力上並不比盗墓者差。

但是在专业人员負責的地区面积太大,人员经费都缺少。平时根本顾不过来。

而对盗墓贼来说,在局部就形成了优势。


汇燕1


一网友就这个问题调侃到:国家考古好比是姜昆等体制内的相声演员,他们干不干都有工资拿,即使是抢救性发掘了一座古墓,里面的东西也不是他们的,所以他们不必去找墓。


盗墓贼好比郭德纲等草根相声演员,不主动去干就没饭吃,所以他们要努力提高找墓的技术,多找墓多挖墓,才能有饭吃。


这只是开个玩笑罢了。考古人员真不如盗墓贼的技术高明吗?


我国现在的考古队可谓是“鸟枪换炮”的时代,洛阳铲早已成为过去式,科技发达到你无法想象的地步。


地磁、声呐、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简直可以用“千里眼”来形容,盗墓贼哪里有可比性呢?

考古不是不是大家想象的就是挖墓。对墓葬的考古研究只是他们工作的极小一部分。


我们来看看考古人员的工作范围有哪些:


1、各种遗迹的勘探,比如城市、村落、广场、道路、房子、工厂、市场、寺庙、沟渠、桥梁、沉船……几乎所有现实生活中的东西,废弃后都会变成考古对象。


2、地表遗址,比如秦始皇陵、大运河、长城、莫高窟等。


3、 地下遗址,需要钻探或其他探测仪器勘探,比如采集地表遗物,比如观察剖面。通过上述手段,来判定遗址的基本情况。如范围、面积、深度、地层和年代等。


4、采集各种遗址信息和资料,包括实物、照片、图纸等手段是通过系统调查或发掘,揭示地下埋藏的遗址的情况,比如上述各种遗迹的位置、形状、尺寸、质地、建筑方法、年代、保存情况、堆积成因、相互关系等。


一般处于保护文物的考虑,尽量不会主动发掘,如果由于其他不可抗力需在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内进行动土施工,才由考古工作者进行抢救性发掘。


盗墓贼的“工作”是什么?专业盗墓!


挖空心思、削尖了脑袋、穷尽一生经历找墓、盗墓。这就是“术业有专攻”,不服不行啊!


盗墓贼靠什么发现被夷为平地的古墓呢?


盗墓在中国分南派和北派,盗墓手法不一样。没有盗墓前的准备工作还都差不多。


1、北派盗墓法


清末前,北派用铁锥盗墓,将其插入地下,提起后用鼻子闻气味,靠气味判断地下埋藏有什么物品。


民国初年,洛阳有个叫李鸭子的人,发明了洛阳铲。洛阳铲的发明使盗墓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洛阳铲”的铲夹宽仅2寸,宽成U字半圆形,铲上部装长柄。

把此铲每向地下钻插一下,就可以进深三四寸,往上一提,就能把地下卡在半圆口内的土,原封不动地带上来。


这样不断向地下深钻,盗墓贼对提取的不同土层的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各种包含物进行分析,如果是经过后人动过的熟土,地下就可能有墓葬或古建筑。


如果包括物发现有陶瓷、铁、铜、金、木质物,就可以推断地下藏品的性质和布局。


2、南派盗墓法


由于南方土质等原因,很少使用洛阳铲。他们采用分金定穴法。

湖南学者刘鸿伏归纳南派盗墓贼的方法


为:“望”、“闻”、“问”、“切”四字诀。像中医学把脉看病一样。


(1)、“望”是看风水


有盗墓贼擅长风水之术,故每到一处,必先察看地势,真正的风水宝地,一般都是大墓,墓中必有宝物。


(2)、“闻”即嗅气味


有的盗墓贼专练鼻子的嗅觉灵敏度,他们不吃辣的、不吸烟、不饮酒。在盗墓前,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从泥土气味中辨别墓葬是否被盗过。


据说闻功最好的盗墓贼可以分辨出汉代墓土与唐代墓土气味差异,准确程度令人惊叹。


(3)、“问”就是踩点


盗墓贼装扮成算命先生或风水先生,专门跟当地老人聊天,从中了解古墓信息与方位。


这种人口才好,擅于应变,很容易取得对方信任。一旦探听到古墓确切地点,便立即召集群贼在夜间盗掘。


(4)、“切”即把脉之意

一是指找打洞方位


就像中医给人把脉一样,切准棺椁的位置,然后从斜坡处打洞,直达墓室中棺头椁尾,盗取葬品。曾国藩墓就是被用此法盗掘。


二是指摸取死者身上宝物


盗墓贼从墓主头摸起,经口到肛门,最后摸到脚。摸宝物如同给病人切脉,要细致冷静,讲究沉静准确,没有遗漏。


三是指以手摸触出土文物


盗墓高手过不需用眼看,用手把物品慢慢抚摸一遍,就知道是哪个朝代文物。


这就是“望”、“闻”、“问”、“切”四字诀。


盗墓贼哪里比考古人员强呢?


1、人数


盗墓贼的人数众多,多得无法估计。有人估测我国有十几万,考古工作者只有一万多人。


培养一名考古工作者,至少需要10多年,甚至更长教育;盗墓贼可能只是一个农民,因为一个想发财念头,就可以去盗墓了。


2、用时

盗墓贼只要找到墓,挖掘进去,把东西盗出来,工作就完成了。


而考古人员需要详细勘探、布设坐标系、记录、建立数据库、采集标本等一系列工作,最后才能挖掘。

二者对比,就显得考古找墓难度大,而盗墓贼就得心应手了。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有书共读


事实上,并非考古人员不行,而是国家有政策规定,没有遭到严重破坏的古墓不能主动发掘,特别是皇陵帝陵之类的大型墓葬,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些墓葬里面有什么,更没有把握将所有文物都完好保存下来。就像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当时郭沫若把它打开了,由于当时科技水平差,很多珍贵的文物都没保存下来,损失极其重大。

所以,之所我们会认为考古人员比不上盗墓贼,是因为考古人员没有主动去发掘古墓,一般都只是在古墓遭到破坏或盗掘的时候,进行抢救性发掘。现在已经发掘的那些古墓基本上都是被老百姓无意间发现的,如施工啊、耕地啊、炸山取石啊,亦或是或者是经过盗墓贼盗掘的。

还有就是,考古人员都是国家公务人员,一切听从国家政策的安排,基本上也没什么利益可图,所以也没必要花太多心思去想哪有古墓。盗墓贼就不一样了,因为有巨大的利益,所以他们整天就在研究哪有古墓。我想如果哪天乱世了,原本的那些考古人员完全可以变成技术高超的盗墓者,当然这种可能性不大。

所以总的来说,不是考古人员不行,一来是他们不被允许去挖掘那些保存完好的古墓,而来是他们没必要这么做。



盗墓很多时候,等于以命相博。风餐露宿,飘荡在山河大地之间。而考古是根据一定文献记在寻找古人的记录。就如探险家发现古城一样,很多外国探险家其实就是盗墓寻宝高手。敢用生命挑战大自然神秘的人。考古并不是技术技能不行,或者某方面差。初始方向心态的差别。墓被盗了,才去挖掘。而真正保护古墓守卫古城得恰恰是曾经的盗墓贼,经历太多的盗墓生死瞬间的考验。真正的盗墓贼都会在某一时刻顿悟生死,不会在为钱财利益。挖掘宝藏了。反而为了子孙后代,或者人类繁衍保护墓藏,因为他们懂得生就会死,自己早晚也会死。盗墓贼转变为守墓人了。考古很多专家也知道这些。所谓看星象就盗墓被枪毙什么的,并不一定是盗墓高手。高手都在顿悟瞬间转变为守墓人了。没有守墓人心态,不被盗的古墓基本也就不存在了。而考古是挖掘被破坏过的古墓。尽力展示给人们而不会主动挖掘古墓。

所以不存在考古不如盗墓贼一说。盗墓贼9死一生。真正盗墓一辈子,寿终正寝的人很少很少。存活下来的基本都变成守墓人了,我觉得守墓人的脑袋里存留的古墓地址比文献记在都准确。而且他们绝对不会轻易说出来的,祖辈相传。很多都是临终交待的遗言。

考古知识学习了,技巧。而盗墓代代相传。这有本质区别。


鹰击长空93530926


如果在过去说这个话可能还有人信,在现代可以肯定的说,考古人员的找墓能力绝对要比盗墓贼强的,如果考古人员真心的想去找墓,不能说一找一个准吧,可也差不多了,考古人员有着先进的技术,比如遥感,在比如地磁声呐等一系列的手段,值得一提的是,盗墓贼引以为傲的洛阳铲,那是考古人员的必修功,每个学考古的人都必须会的一个本事。

换句话说盗墓贼会的他们基本都会,盗墓贼很多没有的装备,他们也有。那么为什么大家看到的消息总是盗墓贼找到了古墓,并且给盗了,专家才赶去现场善后,或者是某个工地,某个偏僻的山区,人们发现了古墓,通知了考古人员,他们才赶去现场。

这就要归功于一个人了,大文豪郭沫若,此人在建国初期,率领大批考古学家请求挖掘万历皇帝之墓,结果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大批珍宝接触到空气后,都被毁坏了,从这开始国家规定不许主动挖掘帝王墓,不主动挖帝王墓是考古行业的规定,也是学考古的基本常识。随着历史的发展,不仅是不挖帝王墓,考古人员也不会主动去找墓,除非需要。

一般都是别人发现了古墓才通知考古人员,考古人员去了之后根据该墓的完好程度决定挖还是不挖。实际上根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的古墓挖掘工地都有上千个,只不过是没有被报道罢了,而且只要不是有特殊的发现,没人会专门去报道,所以大家都不知道。而只要是盗墓贼盗墓了,各大媒体都会报道,因此人们才有这样的错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不会真有人相信业余的能玩过职业的吧。

先说为啥考古人员很少发现古墓,多数是挖掘被盗地位古墓。

新中国建立的时候,还没啥关于考古的法律。当时,一大票文人在著名文人郭沫若的带领下决定挖个帝皇墓考考古,沾沾皇气。他们最早的目标是武则天和唐高宗的乾陵。据说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在里面。在挖乾陵之前要试试手。由于清陵早就被人挖完了,于是他们选择了明皇陵。选来选取选择了明代建陵时间最长的,在位时间也最长的明神宗万历的定陵。

不要去相信什么古墓里都是机关的传说了。再厉害的机关在国家机器面前都不堪一击。万历皇帝的陵寝很快被挖开。人们看到了万历皇帝及其皇后地位尸骨,陪葬品等很多文物。对很多历史研究都有帮助。黄仁宇在写《万历十五年》的时候专门写到了万历遗体出土的时候。

下面戏肉来了。

由于当时保管条件太差,出土的很多文物,比如丝绸等物很快风化,损坏掉了。对万历和皇后遗体的保存也出现问题。最后除了金银瓷器保留下来其他的全毁了。万历的遗体最终被火化。

但是,郭沫若们没有失望,决定对朱棣的陵寝开刀。申请递上去了,最终被时任国家总理的周恩来拿到。总理的批复是

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要留点给后人来做。

并叫停了所有准备开挖的帝皇陵考古工作。之后数十年来所有帝皇墓都是意外挖开,再进行抢救性挖掘的。比如隋炀帝的陵寝就是开发商发现的。

近代史上的大规模盗墓大约是两次,一次是孙殿英挖清陵。据说当时动用了数万军队,用了大炮轰开墓门才进去的。

第二次是对乾陵的盗挖。准确的说乾陵可不止一波人动过想法。最早在唐朝的时候,黄巢动用了三十万人,挖了三个月,没挖开,放弃了。民国的时候也是,大炮都架好了。结果天降暴雨,持续三天。有传言称老天爷发怒了。于是这次盗挖不了了之。

受到盗墓小说的影响,很多人印象里盗墓贼都是很厉害的。找墓穴位置,破机关,挖财宝之类的。这么说吧,如果你相信一群沉浸历史数十年的专家比不过野路子,那真没办法。仅从二者对比上看。你盗墓的时候必须小心翼翼,得注意不被发现,人手不能多,多了会泄密。而考古属于国家正规工作。发现了墓穴,只要允许挖,我直接圈地了。想挖几年挖几年。动用大型机械,地皮都挖下去几米,连古人上厕所的位置都不放过。怎么比。

当然,法律规定,除非已被挖开的墓穴,否则不能进行考古。所以一般新闻上描述的都是这样的。

某墓穴被盗墓贼挖掘,考古工作者进行抢救。

没有法律拦着,这考古专业者可都是猛虎下山啊。


无所事事161773009


经常在新闻中看到某某古墓遭盗墓贼盗取,让人们有了一些偏颇的印象,那就是盗墓贼发现古墓的手段比正规的考古人员更为高明,其实则不然,全国每年一起挖掘的考古工地就达上千之多,只是没有被报道出来而已,因为这是考古工作者的本职工作,没有新闻的价值,不太容易引起关注,除非有了重大发现。

曾经的考古队也靠着一把洛阳铲行走天下,而如今已然有了很大改变,使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探索,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的团队就曾利用“遥感考古”技术,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图像,通过人机交互解译米兰古屯田灌溉系统的详细结构。不仅如此,还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VR)结合,产生“时光机”般的效果,还原遗址的初始状态。

其实许多被发现的墓葬早已被盗,而且盗洞极多,同一个地点历朝历代的盗墓贼都有光顾,这到不是他们手段有多高明,是因为这些墓葬在下葬的时候就早已被盗墓贼盯上了,往往墓主人刚下葬没几年,防卫稍有松懈便遭到盗挖。

其次盗墓贼中不可否认有高明者,这些人与风水先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本身就是这个职业,兼职盗墓,古代达官显贵,入葬之前可都是这些风水先生定的风水宝穴,是有一定规律的,著名盗墓小说里胡八一的口诀: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如有八重险,不出阴阳八卦形。并非毫无根据,它的出处正是著名的风水祖师杨筠松所著的《撼龙经》。其原文是: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若有千重险,定有王侯居此间。

这些风水秘术的确对于寻找重大墓葬极为有效,曾经有过这样的报道,警方抓获了一伙盗墓贼,其中的一位世代从事风水先生职业,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经过研究与盗墓相结合,盗取了不少墓葬,其误差不会超过10米,甚至更为精确。

总之,与正规的考古工作者比起来,绝大多数盗墓贼并没有什么过人的能力和知识,但他们人数众多,虽然偶尔有发现,也是为了墓中的金银财宝,对墓葬采取破坏性盗取,而考古工作更在乎,墓葬的历史价值,通过开发墓葬使今人更了解过去,甚至对有的大型墓葬采取保护,而不是急于挖掘,从某方面来讲给了盗墓贼以明确地提示,使其铤而走险,2011年秦公六号大墓就是这么被盗的,事实上大多数盗墓贼是冲着已经发现的宝物和墓葬而去的,并不是自己发现。


烟雨醉逍遥


必须承认题主观察到了一个现象,但是它并不能说明盗墓贼能够发现墓葬就很厉害,也不代表考古人员发现不了这些古墓。

首先有必要澄清中国目前绝大多数的考古发掘工作是如何启动的。随着中国最近30年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大型基础建设的实施,大型基础工程比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蒙华铁路等国家性大型建设项目的开展,无法避免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加之城市化的迅速普及,城区的扩张、修路、架桥、地产开发等等也需要动用大量土地。在历史悠久的中华大地,一旦动土就有可能破坏地下沉睡成千上万年的古代遗存(墓葬和聚落),尤其是在地下文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比如西安、洛阳、荆州、邢台、成都等地(即国家级大遗址保护片区)。

(图片来自bing.images,侵权请删除)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国家在法律和政策层面就有规定,在工程动土之前必须经过考古勘察地下是否有文物,不然工程不予批准实施(在上述地下文物资源丰富的几个地区是这样的规定的,但是地下文物资源一般的地区,目前似乎还没有这种规定),这个规定的目的就在于尽可能地保护地下文物,即在工程动土之前采取文物保护措施。我们熟知的三峡工程就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考古会战(在水库淹没考古遗址之前抢救文物),全国的几十个考古单位都有参与。

(图片来自bing.images,侵权请删除)

我们国家的文物工作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因此在理论上,考古人员不会主动去发掘古墓或古代遗址,而是在它们受到了或可能会受到破坏的时候才会去“抢救发掘”,即使考古人员希望主动发掘,国家文物局也不会批准。所以,考古人员大多数的时间是在进行“被动的考古发掘”,这和西方国家的考古情况类似。其实,仅仅这些被动的考古发掘项目就已经使考古人忙的不可开交了。其中一类抢救性发掘就是因为墓葬被盗才不得不进行考古发掘,比如曹操墓(但是发掘之前考古人员并不知道是曹操墓)等。

知道了中国考古人的工作背景之后,我们来更加直接地回答这个问题。考古人员并非发现不了地下的古墓,而是没有主动去发掘它们而已。墓葬经过盗墓贼的光顾之后往往被洗劫一空,考古人员虽然痛心疾首,但是只能采用抢救发掘的手段来进来避免更多的损失,考古人几乎不会主动去发掘墓葬。发现墓葬对考古人和盗墓贼来说都并非难事儿,

考古人并不是不行,而是不能去做而已。

文物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图片来自bing.images,侵权请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