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全球财经要闻」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18年6月18日-24日,总第313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18年6月18日-24日,总第313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18年6月18日-24日,总第313期)

1.美国5月新屋开工创11年来新高 待观察

据美国商务部6月19日公布的数据,美国5月新屋开工135.0万户,创2007年7月来新高,环比增长率为5%;但是5月营建许可为130.1万户,环比下降4.6%。

2.欧元区6月制造业PMI创十八个月新低 待观察

6月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6月制造业PMI初值55,为近十八个月最低,符合预期,低于前值55.5。欧元区6月服务业PMI初值55,为4个月以来新高,高于预期53.8和前值53.8。综合PMI初值54.8,为两个月来高点,高于预期53.9和前值54.1。此外,欧元区6月服务业PMI就业分项指数为55.2,创逾10年来新高。欧元区6月综合PMI初值产出物价分项指数为53.8,创四个月新高。

3.欧元区就希腊债务减免达成协议 待观察

6月22日,欧元区财长会议同意希腊延期10年偿还过去的很大一部分债务并延长债务年限。会议通过的新的一揽子援助计划还将向希腊发放150亿欧元新贷款,作为目前对希腊860亿欧元救助计划的一部分,并帮助希腊建立总计241亿欧元的现金缓冲,以满足未来21个月的融资需求,以确保希腊政府在8月退出援助计划后能够继续靠自己的力量维持下去。

4.日本对华投资时隔四年回升 正面

由中国日本商会编组的《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8年白皮书》6月20日在北京发布,中国日本商会会长平井康在发布会上介绍,2017年日本对华投资32.7亿美元,同比增长5.1%,扭转了连续4年的下降趋势。

5.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正面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2016年2月,国务院批准在天津、上海等15个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两年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取得积极成效:一是统筹协调的管理体制和促进机制基本建立;二是多点发力的政策体系初具雏形;三是监管模式的流程再造有序推进;四是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培育。2017年试点地区服务进出口占全国的比重51.9%,比试点前提高5个百分点。

6.中美贸易摩擦新进展 负面

美国东部时间6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白宫声明称,已经指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出台清单,考虑对额外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如果中国仍拒绝改变其贸易行为,美国将在法律程序完成后正式对这批中国商品开征关税。此外,如果中国再次出台对等措施,还将考虑再对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税。特朗普表示,此举是回应中国此前宣布的对500亿美国商品征税的回击。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对此回应:美方极限施压和讹诈的做法,背离双方多次磋商共识,也令国际社会十分失望。如果美方失去理性、出台清单,中方将不得不采取数量型和质量型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做出强有力反制。

7.“中兴禁购令”再起波澜 待观察

美国时间6月18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国家防御授权法案》(简称NDAA),在中兴通讯的问题上与白宫解除禁令的政策唱反调。上月,美国众议院曾一致通过对中兴实施制裁的修正案,拒绝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辩护。

中兴通讯表示,美国参议院通过的NDAA版本目前仍非美国法律,因为其仅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中的一院获得了通过。美国参议院通过的NDAA版本与众议院版本不同。此后,参议院版本还需与众议院版本通过协调委员会进行协调。最终,在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经协调后的版本后,该等立法案将呈交给特朗普总统待其签字或否决。

8.国际资本逃离新兴市场 负面

据国际金融协会(IIF)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投资者从印度、印尼、菲律宾、韩国、泰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撤出资金已经达到190亿美元,创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快资金外逃速度。5月份,新兴市场资本流出123亿美元,其中,债市和股市资金流出60亿美元左右,亚洲资金流出80亿美元,南非和中东资金流出47亿美元,资本正在加速逃离新兴市场。IIF指出,新兴市场资产外流加速现象并不是受单一因素驱动,而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美元持续走强及重新出现全球贸易风险上升等外因,还包括新兴市场经济体自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9.一周人民币走势

在过去一周时间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收盘价维持在6.4715-6.4964,总体保持贬值趋势。CNH与CNY交错发展,CNY开盘价高于中间价。「一周全球财经要闻」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18年6月18日-24日,总第313期)
(信息来源: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路透社、道琼斯通讯社、彭博社、华尔街见闻、新华社、中国证券报、经济观察报、商务部、世界贸易组织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