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說自孔子以來,儒家就是用來愚民的,如何反駁?

用戶68886090


可能搞清楚長輩為什麼這樣想才是問題的關鍵,搞清楚之後至於說要不要反駁長輩反倒無關緊要了。

列強入侵,民族失去文化自信

之所以出現這種言論的緣由是自晚清以來,中國在列強的打擊之下,逐漸失去了文化自信,開始西學東漸,尤其是新文化運動以來,主流的知識分子特別是激進的思想影響,認為中國落後捱打的原因是封建制度,中國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孔子及其儒家,所以提出打倒孔家店,廢除漢字,中醫.....解放後引發的一系列運動。也就是說這一百多年來,中國都在拼命否定自己,毀壞自己,看不起自己,所以才出現了各種奇怪的言論和論調。

革命都要為自己找個合法的理由

過去王朝更替,新的政權總是說前朝如何黑暗,如何違背天道人倫,自己要替天行道,獲得政權後便說是“受天命”,“天命所歸”,歷代農民起義也都總是要給自己找一個合法的理由,所謂“造反有理”。所以晚清和民國的革命者也總要給自己的革命起義找一個合法理由,孫中山說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左派人士便說自己要替無產階級說話.但是因為接受新學後便開始反對傳統,所以便失去了傳統“君權天授”的合法理由,於是只好先把這個否定掉,然後自己再造一個合法的理由。


當然,革命成功之後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一方面執政者需要不斷用自己的宣傳機器強化那些革命言論,給每一個民眾洗腦,當每個民眾逐漸失去個人的獨立思維,便會與國家的宣傳機器觀點一致,但當發現革命言論無法治國,甚至與治國完全相反,過一段時間便又開始悄悄地改變自己的說法,這時候被洗腦的民眾反倒被拋棄到了歷史的角落裡。


所以長輩有這樣的觀點應該是被國家的宣傳機器洗腦的結果,例如我們小時候成天讀的教科書,都會產生這樣的影響。另外,經歷過特殊年代的人也會有這種看法,因為在那個年代一切都被意識形態化,只能聽到一種聲音,只能看一個人的言論,所以被洗腦也是最徹底的。遇到這樣的長輩,應該體諒和理解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必和長輩計較,當然也可以試圖幫助他們跟上時代,但是不一定能成功。

區分清楚官方的儒家和民本的儒家非常重要。

不過話說回來,回到歷史上的孔子及其言論,其實要分清楚。孔子本人出身平民,他的言論裡也充滿了人文關懷,讀他的著作其實都是在啟發人的獨立思維,讓人坦坦蕩湯做一個君子。後世儒家自漢朝開始成為歷朝歷代的治國思想,實際上和孔子本人的思想相比已經有所變化了,肯定會根據統治者自己的需要進行改造和利用,即使在當代也一樣如此。


因此只能說被官方利用的“儒家”確實有被愚民的可能性和事實,但是從本來的和民間主流的儒家來說都是啟蒙人心,開發心智的,都是強調獨立精神的,都是不屈服於當權者,歷史上朱熹、王陽明,近代的梁漱溟都是這樣的代表人物。

所以,區分清楚官方的儒家和民本的儒家非常重要。


目光如電

求真知灼見

獨立的價值不輸於任何

這裡是獨立撰稿人李藝泓的問答號


盛唐豪歌李藝泓


談起孔子,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他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從兩千年前的海昏侯齊論語書簡,到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核心價值觀,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穿越千年,精準地投射出了中華民族靈魂的輪廓。

述作於東周的《論語》有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有聽到的人便覺得孔老二對人民極提防——段絕民智——儒家這麼早就開始愚民工程建設了。

漢武帝納董仲舒之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更是妥妥的愚民政策了。明清時期盛行文字獄,幾乎直接對知識分子進行迫害。

二十一世紀,有人叫囂說中國新儒家捲土重來,“法律人思維”橫空出世——企圖以少數人壟斷法律來加強管控,不可不謂“自孔子以來,儒家就是用來愚民的”!

愚民政策,指有意封閉知識(與積極普及知識悖逆),如某個政體不將信息為公眾所知。

這種組織知識在公眾流傳的政策,在人類歷史上從古至今比比皆是。在封建社會時期,從我國的統治者角度而言,講究“克己復禮”的儒家思想以“仁”為理論核心,既不像墨家那樣求真務實,又不像道家那樣殘酷虛空,其積極入世的現實性和深入骨髓的階級意識對於鞏固統治極為有利,皇帝一看:選法家,亡國啦。選儒家,棒棒噠。

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統治者借用儒家這個工具成功的達到了維穩的目的。但是就儒家本身並不虛偽,也無意愚民。就儒家思想的傳播及其影響看來,相較其他社會影響,愚民效果不甚明顯。

我們努力還原一下真實的儒家。道為三皇之學,儒為周朝之學,以周公為導師的孔子,在他看來 ,“ 就天賦而言 ,人類中的一些人天生就是‘不移’的‘下愚’”,“民眾愚昧”是孔學不可或缺的公理性預設 。

正因此,孔子的教育思想恰以“教民”為主導。為了“庶、富、教”周遊列國,廣收門徒,躬身踐行了“有教無類”——教育普及勢在必行,極大地推動了春秋戰國的學術下移,促進新鮮知識在中下層的流動。

孔子之後,儒分為八,孟子一派影響最大,“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認為人性本善,要做大丈夫。秦二世而亡,漢初復興黃老之學,以恢復元氣,而後的大一統帝國需要的又是王道思想,漢儒借儒家之名,實為“百家飯”,雜糅多家思想,把一地碎鏡子拼拼湊湊成了一大塊圓鏡子。

唐儒不值一提,而後宋儒以道援儒,明清儒則只是宋儒的註腳,王陽明的“格物致知”探求真理,與愚民政策相左。民國時,華夏道統幾近消亡了。反智而瘋狂的文革“打倒孔家店”,更是在儒家的傷口上撒鹽。

儒家想兼濟天下,奉行天道,釐清人倫,修繕其身——儒家堅信人人都能成為並也應該成為大丈夫的。與有意封閉知識恰恰相反——要求信息公開。與反智主義背道而馳——知識改變階級命運,不可不學。

國人難以否認自己從未受過儒家思想的影響,平心而論可謂受益匪淺。至於現今人民是否被愚而且不自知,這是個國際性的歷史遺留問題,我們且吃茶去。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有書共讀


儒家文化曾長期作為我國的主流文化存在,然而自近代以來“打倒孔家店”的呼聲似乎越來越強烈,有人將中國近代史上積貧積弱落後捱打的原因都歸結為所謂儒家的愚民政策。那麼事實真相究竟是否如此呢?事實上真正愚民的不是儒家,而是歷朝歷代的統治階級。

孔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孟子有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事實上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仁義皆是亮亮對等的——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朋友有信。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並非出自孔孟之口。

事實上儒家至少從漢武帝獨尊儒術開始就變味了:在此之前的儒家士子是有自己的獨立人格的,當面對暴力時也並不會輕易屈服——以秦代的焚書坑儒為例:儘管這些儒家士子非議秦朝以郡縣制代替分封制已被歷史證明是徹頭徹尾的錯誤,但他們為捍衛自己心中理念而殉身的氣節卻是有目共睹的。春秋戰國時代的儒家士子和兵家、法家、墨家一樣並不缺乏為民請命的錚錚鐵骨,孔子自己就是武將家族出身,常年佩劍,不可謂沒有血性。然而自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就日漸淪為統治階級的遮羞布——被後世廣為詬病的三綱五常理念就出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始作俑者董仲舒的手筆。到了宋代隨著程朱理學的興起更是出現了所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言論。

由此可見儒家在其發展歷程中逐步退化為了統治階級的洗腦工具,孔孟之道本身有其可取之道,然而任何一種思想都不應該妄自尊大到一家獨尊的地步,否則必將走向腐化墮落。儒、道、法、墨、兵皆為華夏先民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我們應當取其所長,避其所短,努力將華夏文明發揚光大,而不是糾結於門戶之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遠比獨尊某家更利於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孔子的一生有五字真言:“恭、寬、信、敏、惠,對後世修身做人影響頗大,五個字逐一都有解說。

(1)恭,恭則不侮。對人態度謙和、恭敬,就不會使自己招來侮辱。

(2)寬,寬則得眾。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才會得到人們的擁護。只有得到擁護,你才有可能做事成功。

(3)信,信則人任焉。做人要有信用,只有誠信才能得到人們的信認,別人才有可能給你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

(4)敏,敏則有功。只有才思敏捷,你才能夠更容易做出成績,取得事業的成功。

(5)惠,惠則足以使人。懂得分享勝利成果,施惠於他人,才會有很多人甘願為你效力,促成你的成功。

結尾語:

做人說話是一門藝術,孔聖人教導我們做人要靈活多變,不能執於一邊,要內方外圓,即所謂的圓通。說話講求合用,不是說讓你遇人就把心裡話全掏給別人,不然就是虛偽。他告訴你,我們只說合適的話,合適的話與真假無關。有很多人不能真正理解孔子的話,所以才覺得他的思想“假,大,空”!


歐陽大拙


儒家如果真愚民,中國歷史上就不會有那麼頻繁的農民起義了。

真正的愚民,是歐洲中世紀,上千年的黑暗時代,鮮有揭竿而起者。

這是一種很奇怪的論調/悖論。西歐中世紀被公認為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被洗腦的平民和奴隸絕對服從於貴族階級/王權和神權的“領導”,但“貴族精神”卻被一些中國人吹捧到了極致 ; 相反的,處在世界農業文明巔峰的,以自耕農為主,在社會基層長期實行自治的中國古代,卻被貶為愚民時代。

歷史被一些中國人自己扭曲了。

儒家思想基於農業文明而生,放在工業文明的視角審視,自有其侷限性。儒家文化的兩個核心內涵~基於人性之善(假設)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的基本道德觀以及基於人性之善的“仁政”“王道”社會治理原則,即便放在今天,仍然有其合理性。

我們可以否定“愚忠”,但不能不忠於自己的國家,而孝有錯嗎?仁義禮智信有錯嗎?

仁政有錯嗎?

“愚”在哪裡?

不能否認,任何一個思想體系在其落實到具體的社會實踐過程當中,必定因為各利益集團基於各自的利益的不同解讀,會有偏差,即便當今號稱文明時代的西方思想體系也不能倖免。儒家思想有被不同時期統治者利用的成分,但罪不在儒家。

就好像自由主義思想在當今被一些人扭曲,怪罪到啟蒙思想家們的頭上,荒唐且不負責任。

在儒家思想體系,或者更嚴格的說,在以儒家為主體,釋道儒結合的思想體系基礎上建立的中國古代社會,成就了世界農業文明的巔峰。這是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偉大的貢獻。這一思想體系,使得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的自耕農得以自治,得以按照他們自己特有的方式創造輝煌的農業文明。

即便放在現在,放在文明的西方世界,他們能做到這種幾乎放任的社會基層自治嗎?

他們不是愚民,當他們的利益受到損害而不能容忍的時候,會毫不猶豫的揭竿而起。

別小瞧了自己的老祖宗!


灰太狼44967765


愚民與否,就看你如何理解了。

自人類社會開始,就沒有過完全平均、平等的情形。絕大多數的情形都是少數人引領潮流,大多數人“贏糧景從”的狀態。

我之前在一篇文章中討論過人性善惡的問題,最後得出結論是,性惡論更符合事實,但人們更傾向於相信性善論。原因很簡單,大家都希望對未來有一個美好的預期,即便很有可能迎接我們的是意外,而不是未來。

在這個充滿意外的世界裡,大多數人其實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強大。人類很脆弱,不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野外的一次迷路就很可能要了一個人的命,生活中的一次重大挫折很可能毀了一個人的信念。

所以大多數人面對未知,面對未來,能做的只有保持謹慎的態度,同時以美好的預期付出全部的努力而已。古人講:盡人事,聽天命。也就是這個意思。

說了這麼多,我其實想說的是,題主所言之“愚民”,如果是指欺騙民眾,不讓他們得知實情,那麼我認為儒家確實是在愚民的。而且不論任何國家,任何思想,都會選擇愚民。因為這是一個國家保持穩定發展自身必要的做法。因為民眾心理脆弱的屬性,就決定了不可能告知他們一切實情。否則即便是有法可解的災難性事件,也會因為自亂陣腳而大大降低挺過災難的幾率。

讓民眾保持一個美好的願景和希望,也是維持國家凝聚力和發展生機的必要手段。而儒家以道德治天下的理論體系,正好能夠幫助脆弱的我們安心,安神,安身。

如果說“愚民”是對民眾的思想方面的控制,以達到統治階層不可告人的目的的話,我想說的是,民眾並不是傻瓜,他們只是比較脆弱而已。如果哪家政府真的敢於撒這麼個彌天大謊來掩蓋一些不可告人的事情的話,我只能送他們一句話:

你可以永遠欺騙一個人,或者暫時欺騙所有人,但你不可能永遠欺騙所有人。

不可告人之事公諸天下之時,就是陰微之人灰飛煙滅之日。

若有人愚民為前者,則我輩甘當無憂無慮的盛世小民,若有人愚民為叵測,則我輩當人人得而誅之,以正視聽。


東方國學


反駁其實很容易,也可以行從各個方面進行反駁,事實上儒家對中國的貢獻之大,遠超任何一個帝王和任何一個朝代,可以說我們之所以是中國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我們的價值觀的核心就是儒家文化。

儒家的溫良恭儉讓,儒家所提倡的那一套做人做事的準則都使得華人在全世界民族中都是謙卑和勤奮的,而這也是華人到海外生存的根基。

題目問的是如何反駁長輩,我想只一條,儒家對孝道極為看中,那沒麼反問長輩,是不是孝道也是錯,是不是可以不孝呢?這一點應該是比較直接的和有效的回應。


昭烈名臣


儒家學說說的是仁義道德,君君臣臣,孔夫子要害在於只講“禮”不講理,



沒有“理“做基礎的“禮”是懸浮在真理公理法理之上的禮,是無根,虛偽的,無恥的自欺欺人,愚民的禮。


在孔子的意識裡,

“君子”與“小人”是不該平等的;

“上智”和“下愚”是不該平等的,

“勞心者”和“勞力者”是不該平等的,

“難養”的“女子與小人”是沒有資格與人平等的,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是理所當然的。


為了從實踐中捍衛這種等級秩序,他要求人們“克己復禮”。

“克己復禮”的實在意義就是犧牲自己,

也要維護統治階級等級森嚴秩序框定的“禮”。

所以,這種“禮”否定人的平等,公平正義。

儒家向人們宣示:君永遠處於尊、剛、健、主的地位,臣永遠處於卑、柔、順、從的地位,這是天的規定、道的本質,是上天的律令或自然的法則,任何人都不能違逆。百姓只能永遠匍匐在統治者權力腳下。

法家那套教唆君王不惜一切無恥手段怎樣殘民害民保住君王的絕對至高無上的權力,2000多年的皇權社會他們實行都是內法外儒,用儒家來愚昧洗腦人民,用法家來殘暴屠殺人民,所以整個歷史就是儒法的歷史,筆桿子與槍桿子的歷史,軟刀與鋼刀歷史,也就是魯迅說我打開歷史一看歪歪斜斜寫著兩個字“”吃人“”,打江山,血成河,坐金鑾,睡女人,搶財產直至滿清滅亡,。


劉天大夫


空口白話只是吵架,最好的辦法是把事實擺到桌面上來,比較一下,結果就清楚了。

法家:民愚則易使,焚書坑儒。老百姓都是趨利的,所以用法律告訴他們怎麼能升官發財,怎麼就會人頭落地,不用跟他們講道理,更不允許他們議論,說不好不行,說好也不行,人民有思想,就會危及帝王的威嚴。擼起袖子幹就行,不準妄議。

道家:恆使民無知無慾,小國寡民。人是自然的產物,跟動物植物沒什麼區別,讓人民有知識有文化是一件既沒有意義,也不現實的事。

儒家:有教無類,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華夏不同於蠻夷,文明人不同於野蠻人,就在於有禮儀廉恥,禮儀廉恥是需要君子來教化的。

可見,三者都是以治民為出發點和目的地的,相比較而言,儒家用仁義道德約束上至君王下至鄙夫,倡導學習、修養,明白事理,有獨立人格,應該是最開明、最親民的了。

再比較一下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等宗教儀軌教義,儒學敬鬼神而遠之,簡直就是開啟民智的典範了。倡導教育,提高自覺性的儒家不是愚民的。尤其是孔子。

為什麼大家會有愚民思想源於儒家的感覺呢?

第一,儒家對秩序和規則的追求,被利用來塑造對於專制秩序的愚忠。孔子自己就不是愚忠的,他在魯國與魯君觀念不一致,便毫不猶豫掛印而去。即使如喪家之犬,也在所不惜。

第二,孔子慎終追遠的重孝倫理主張被扭曲為君父一體的愚忠死孝。魯君問孔子君臣之道,孔子答"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君無禮,臣無愚忠。他推崇伯夷叔齊,君無道,則避世而去。這與他事親至孝的倫理思想是有區別的,後世賤儒卻弄出了三綱五常。

第三,孔子被人吃了人血饅頭。真正的帝王沒有一個人是真正按儒家思想治天下的,都是法家的君即天下,家即天下的自私貪婪念頭。與儒家"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仁政背道而馳。朱元璋曾罵孔孟之道"非人臣宜言"。但是,"事君盡禮,人以為諂",知書達禮、自覺自知,被不良之人(尤其是程朱)塑成了愚弄人民的工具。

這個案不好翻,眾口鑠金。仔細讀讀論語,才可以體味孔子思想的真諦。不少人根本沒有讀孔子的書,沒有任何思考,便聲稱孔子歷來愚民,只能重嘆一聲:這才是真正的愚民。

子曰:中人以人,可以語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跟沒腦子的人講知識道理,只能自取其辱。


towertip399


如果說儒家是用來愚民的,那麼看看時下中國人普遍罹患的心靈疾病?我們這個時代很搞笑,表面上說是個價值多元的時代,好像再也沒有什麼意識形態可以主宰所有人的思想,其實骨子裡頭,我們絕大多數人仍然是被一種單一的價值觀奴役著,那就是—金錢至上!

人的生活,本來應該是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正如你今天走在大街上,走一天也不會跟別人撞衫一樣。然而,這只不過是表面現象。在今天的中國,事實卻是——在形形色色花花綠綠的各式外衣之下,每個人似乎都穿著同一件印有“I love money”(我愛錢)字樣的小背心。這件小背心,就是我們在貌似多元的偽裝下面如出一轍的價值觀。

錢,已經成了絕大多數中國人的上帝。無止境地追逐物慾,已經成了我們的宗教。

今日國人往往對於老祖宗的一些教誨不以為然,甚至嗤之以鼻,殊不知,要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許多根本性的東西是不因時代變化而變化的;而生活的真諦,也不因東西方的文化差異而有所不同。如今國家正在大力推崇傳統文化,“道德”“給予”“奉獻”“犧牲”“正直”“誠實”等詞也隨處可見。這些東西,不管在古代的中國,還是在當代西方社會,都屬於世所公認的主流價值觀(儘管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但至少是大多數社會成員普遍尊重、共同信守的)。而所有這一切,也恰恰都是今天的中國人最應該珍視的。

因此,不管是外人的尖刻批評,還是先哲的嚴苛責備,只要有助於我們找到自身罹患的病症,那麼我們唯一應該採取的正確態度,就是首先向對方禮貌地說聲“謝謝”,然後回到家裡,關起門來,該面壁就面壁,該修行就修行,該打針就打針,該吃藥就吃藥。

唯其如此,我們才可望在未來的某一天,重新健康地行走在大地之上、陽光之下,重新過上一種符合真理(念念存天理)的“富有意義的生活”,並且讓中國成為“全世界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國家”。

我堅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餘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