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場合里,再美味的白切雞也不願意吃,因爲它是無情雞

在廣東,吃雞雖好,但也不是每種雞都能吃的,就好比無情雞。顧名思義,這雞是無情的,如果是老闆親自給你夾送的無情雞,那麼你第二天就不用上班了,是這樣的無情。無情雞就好比炒魷魚,更傳統、更悠久的做法,以前還沒有魷魚的事情呢。那雞好好地怎麼就變成了無情雞呢,黃燜雞可以做成無情雞嗎?想要知道更多,看看廣東人怎麼說。

在這樣場合裡,再美味的白切雞也不願意吃,因為它是無情雞

無雞不成宴,在廣東人的心中,雞一直佔有很重要的位置。而我們一直以為是喜慶的意思,但在廣東的餐桌上,某種場合裡,這雞還有另外一層深意,是老闆對員工的一種暗示,這種暗示就是這無情雞背後的辛酸了,表示婉轉地辭退你了。這些婉轉的暗示,發生在指定的場合,指定的時間,在這個時候,任誰也不願意吃上這麼一塊的無情雞。

在這樣場合裡,再美味的白切雞也不願意吃,因為它是無情雞

這習俗的由來,還得從清末民初說起。當時的員工與老闆,沒有現在所謂的勞動合同,沒有制約,員工也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在他們之間,默認存在了這種無情雞的形式,去還是留,還得吃過這頓飯就知道了。有人就會說,比鴻門宴還兇險呢!是的,有過之餘無不及。所以在吃一頓的開年飯或尾牙宴中,員工們都提心吊膽,生怕自己是被選中的那一個。

在這樣場合裡,再美味的白切雞也不願意吃,因為它是無情雞

一般在開市前,老闆都會設宴來慰勞員工,二是為了自已有個好彩頭,來年掙得盤滿缽滿。如果在飯局上,老闆表現得特別地熱情而且菜式豐富,對員工多加讚賞和鼓勵的,這個時候反而高興不起來,因為是好話在前遣散在後,老闆的意思就是另謀高就。員工聽罷,個個發毛在心理。反之,如果對他們進行訓話,員工們心理還好受些,證明還是有救的,老闆還是肯指點,工作暫時能保住 。原來這看臉色的功夫,自古以來就這麼出神入化了。

在這樣場合裡,再美味的白切雞也不願意吃,因為它是無情雞

在老闆的熱情、員工忐忑之下,老闆就會選出一員工或更多,然後送出所謂的無情雞了,可以是雞頭,也可以是雞腿。接到雞肉的那位員工,也只能認命了,不吃也得吃,吃完就打包袱回家了。沒有直接的表態,而是選用這種委婉的做法,但大家都明白。所以每到了這麼一頓的開年飯,員我們都是吃得戰戰兢兢,真是廣東話說的,吃得背脊骨落!我想就是從這樣的環境中衍生出來的。

在這樣場合裡,再美味的白切雞也不願意吃,因為它是無情雞

除了發生在年頭的開年飯,在年末的尾牙宴也會上演這個無情雞的戲碼,前前後後都不讓員工安心,以前沒有保障的日子就是膽戰心驚。這無情雞,一般都是擺盤完整的白切雞,有頭有尾,有這個“幸運”得以老闆賞識的頭尾,那麼你的命運就真的開始慘淡了!所以一般的黃燜雞都炒成一團,作為無情雞的飯局,不合適。到了1949年,這無情的做法已經被廣州市勞動局通告廢除了,從此人們的利益給重視起來,逐漸地發展成一套的規章制度。事至今日,到了員工聚餐的時候,有些人會自覺地把雞頭朝上,或者也會開玩笑地對準某人,因為無情雞的傳說還在民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