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美國靠譜麼?中國自動駕駛優勢與挑戰並存

都說中國是在自動駕駛領域趕超美國的最大潛力股,這一說法靠譜麼?實際上,我國在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上的確擁有不少優勢,但是存在的一些不足也不能忽視。

超越美國靠譜麼?中國自動駕駛優勢與挑戰並存

超越美國靠譜麼?中國自動駕駛優勢與挑戰並存

作為全球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新方向,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一直受到各國高度重視。目前,世界主要國家都正加大自動駕駛產業佈局力度,強化核心領域競爭,試圖在市場爆發前夜贏得主導優勢,以掌握未來話語權。

從當前來看,美國憑藉其雄厚科技實力依然佔據自動駕駛領域領跑地位,而中國則被廣為看好,認為可以實現對美國的趕超。那麼,在這樣關於各國汽車產業未來的競爭中,中國自動駕駛領域的實力究竟如何呢?

生態鏈尚不完整

在國內,百度、騰訊、阿里巴巴這三大互聯網巨頭,以及長安、北汽、上汽、廣汽、一汽等一眾傳統車企,還有蔚來、小鵬汽車等初創企業都紛紛投身於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當中。僅僅從“玩家”數量與積極性來看,中國似乎確實有一定實力。

不過,由於中國傳統車企在關鍵技術、關鍵零部件等方面依然不免受制於國外廠商,因而在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上恐怕難以發揮完全實力。而百度等互聯網企業縱使在人工智能技術、高精地圖等方面巨頭一定優勢,但是沒有車企的大力支持以難以快速形成產業規模。

例如百度在造車領域顯然不具備優勢,受技術實力與資金限制,也只能將大部分資源集中於自動駕駛技術與相關軟件應用的開發上。在芯片、傳感器、視覺系統等方面,許多高端產品仍然要依賴於國外品牌商的提供。

因此,即便我國自動駕駛領域擁有從原原始物料到一級供應商、二級供應商,再到主機廠,最後到出行服務商的全產業鏈支持,但是如果要想擺脫中低端、追逐高端市場,就必須在關鍵的激光雷達、自動駕駛芯片、高精地圖、機器算法等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從而建議一個完整的生態鏈。

資本泡沫不容忽視

中國自動駕駛領域的熱度,很大程度體現在資本市場的“狂歡”上。據數據統計顯示,過去五年以來,投給中國自動駕駛企業的風險投資與同一時期投給美國相關企業的數額相近,達到了70億美元左右。

另外,業內人士透露,從2016年到2017年,中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融資增長達數十倍,相關投資提升至幾億美元。在科技部正式發佈的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名單中,威馬、蔚來、小鵬、知豆、奇點等自動駕駛初創公司一併在列,可見資本市場對於自動駕駛領域的“鍾愛”。

不過,在資本“狂熱”的背景下,技術、產品落地卻不太樂觀,不僅初創企業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欠缺成熟表現,即便是百度這樣的國內領軍者,也還處於實際道路測試的初級階段,距離商業化路途漫漫。

因此,無論是業內巨頭、初創企業,還是資本大鱷,各方只有擯棄傳統的概念炒作、眼球經濟套路,通力合作在核心技術、基礎理論、商業模式等方面加緊攻關,才能把握住這難得的市場機遇。

市場與制度優勢凸顯

承認不足,才能坦蕩前行;發現優點,才能借力而為。雖然中國自動駕駛領域還存在著不少短板,但是並不代表著一無是處,畢竟要想獲取西方媒體的一致追捧,沒有實力是萬萬不可能的。

作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全球經濟增勢最快的國家之一、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之一,中國未來有很大可能成為全球最具潛力的自動駕駛汽車市場。據麥肯錫預預測,至2030年,中國自動駕駛相關的新車銷售與出行服務將實現超過5000億美元的創收。

此外,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也是發展自動駕駛的重要優勢。在中國,自動駕駛發展戰略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憑藉制度優勢,中國在推進自動駕駛立法、標準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將取得快速、顯著的成果,國家以及各地政府對於自動駕駛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也更容易落到實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