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错再错” 邹胜龙

“错过”可能是伴随邹胜龙十多年创业历程最紧密的词语。错过加入谷歌、百度的机会,创办迅雷又错过上市,不断错过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期……邹胜龙“一错再错”,似乎是所有创业CEO里最“倒霉”的一个了。如今,邹胜龙打算重新上路,但是否还会继续错过,只有天知道。

本刊记者 一宁

2017年12月12日,邹胜龙宣布,因家庭原因卸任迅雷董事长,接替他的是迅雷董事、小米高级副总裁王川。而在此前的2017年7月,邹胜龙已辞去迅雷CEO一职。至此,邹胜龙已不再担任迅雷的任何职务,只保留了董事这一身份,除此之外,邹胜龙与迅雷几乎就不再有其他关系了。

“一错再错” 邹胜龙

45岁的邹胜龙卸任了在迅雷的所有职务,但45岁不会是他梦想的终点。

图片来自搜狗

回看过往,邹胜龙创立迅雷十五年来,一直在不断选择,也在无数的选择中不断错过。按宿命论的观点,老天似乎总在与邹胜龙“作对”。

1973年,邹胜龙出生于安徽淮南。他的父亲邹德骏是典型的科研人员,以草根身份进入中科大,从事空间站研究,并拿过很多国际大奖。父亲的钻研精神和执着意志对小时候的邹胜龙产生很大的影响,也让他从骨子里种下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邹胜龙一直认为,只有技术才能改变世界,因此在大学时期,他毅然决然地从经济学转向了计算机专业,并于1997年获得了美国杜克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在求学期间,邹胜龙认识了小自己3岁的计算机天才程浩。

大学毕业以后,邹胜龙并没有想过创业,只想尽快得到绿卡,安心做一个普通程序员,然后买车买房、结婚生子。但当时整个硅谷都沉浸在互联网的狂热之中,一个又一个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他被这种浓烈的氛围感染,萌发出想要留在硅谷工作的想法,并尝试投出了两份简历,且迅速得到了回应。面对不同的两家公司,他必须做出选择。在矛盾和纠结中,邹胜龙想,尽管自己很喜欢那家叫做谷歌的公司氛围,但出于谨慎,初创的谷歌或许并不适宜自己的长期发展。因而,他选择了另一家规模更大的公司,和谷歌擦肩而过。

硅谷无疑是个创业天堂,这里的华人留学生勤奋努力,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更成为后来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人物。邹胜龙在这里就认识了很多后来国内的技术大牛,其中就包括了百度的三位创始人——徐勇、李彦宏和马东敏。1999年底,李彦宏决定回国创业,并联系邹胜龙希望他能和自己一起回国做一番事业。

然而,当时的邹胜龙对事业没有很大的野心,他满足于自己在硅谷的工作,而且回国创业需要太多的勇气,他对当时国内的互联网创业环境也不看好。因此,他没有接受李彦宏抛出的橄榄枝,并把在杜克大学的学弟程浩推荐给了他。转眼,百度就成为了国内首屈一指的搜索引擎。就这样,由于少了几分对互联网事业发展的眼光,邹胜龙连续错过了两次加入搜索巨头的机会。

偏执的“技术控”

邹胜龙曾调侃自己“胸无大志”,只想安心做个工程师,但连续错过两次机会,再加上曾经的朋友陆续回国并在互联网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邹胜龙也开始对未来彷徨:难道真的就这样随波逐流了吗?邹胜龙心里想。渐渐的,他一度认为的“安心做个优秀工程师就是人生全部”的想法,开始有了转变。

2003年初,兜兜转转,邹胜龙回到深圳,终于鼓起勇气进军互联网。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问题是:到底做什么?互联网领域中搜索、门户和即时通讯等行业已有“霸主”无法撼动:搜索有谷歌和百度;门户网站有新浪和搜狐;即时通讯领域又有QQ和MSN……仔细思量后,邹胜龙发现在下载领域还没有出现杀手级的运营商,于是找到当年被自己推荐到百度后来又从百度辞职的程浩,两个人一起创办了迅雷,并且确定了下载业务这个方向。

“一错再错” 邹胜龙

在同事和朋友眼里,邹胜龙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2003年8月,迅雷团队推出第一款下载软件,但下载速度却并不符合邹胜龙的预期,在咬牙坚持了几个月的推广之后,迅雷有了起色,用户开始大幅增长,邹胜龙更加卖力地将所有精力投入其中。

或许受其父亲影响,或许性格使然,邹胜龙对追求技术上的完美几乎有一种“偏执”,他相信“技术可以改变世界”。为了追求技术上的“完美”,迅雷在两年内实现15次版本升级,其给用户的体验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对手。到2006年8月,迅雷全国覆盖用户已超过1.1亿名,装机量达到8000万台。在国内下载市场,其份额已经超过50%,成为当时中国互联网体量最大的客户端软件之一。

树大招风,这时另一家强大的对手——腾讯出现了。马化腾曾公开表示,“我觉得迅雷没价值”,并在2008年推出了一款类似的工具“QQ旋风”,但因其不稳定的下载速度和繁复多变的操作窗口,让大量用户最终回归迅雷。2015年底,QQ旋风终于停止更新,2017年9月宣布停止运营,也让迅雷松了口气。

QQ旋风事件后,邹胜龙意识到,尽管迅雷在下载技术上有着绝对优势,发展势如破竹,但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来稳固自己的用户,这样的事件还是会再发生。因此,邹胜龙开始紧锣密鼓地为迅雷拉取资本。由于在技术上的快速突破,融资并非难事,包括雷军主管的金山、谷歌和 IDG等知名机构都陆续投资了迅雷。仅在2014年4月,迅雷就获得了3.1亿美元融资,其中2.9亿美元都来自小米和金山,分别为2亿美元和9000万美元。

“失血”的梦想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人们热衷于在互联网上购物、娱乐、追剧,内容丰富的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让许多创投者们嗅到了新的商机。邹胜龙也是其中的一个,他想,与其给别人提供视频下载服务,不如推出一款自视频播放器。于是,迅雷看看诞生了。

数字下载与视频播放两项业务,成为迅雷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倚仗的王牌,其会员收入并成为了其盈利的重要来源。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迅雷的付费会员数已经达到400万,净利润也达到了5900万元。迅雷已初具规模,业界都在猜测,迅雷的下一步动作就是上市。但此时,命运又和邹胜龙开了一次玩笑。

2011年6月,邹胜龙团队带着一份不错的财务报表,准备赴美上市。当时,招股说明书都已经递交上去了,迅雷被业界估值最高30亿美元,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同时期在美上市的搜狐和当当等公司。但2011年,中概股在美国遭集体“做空”“狙杀”,国内多家上市公司陷入财务、人事及经营等方面的质疑。迅雷也受到波及,估值一路跌破7亿美元,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邹胜龙的预期。

最终,迅雷未能成功上市,与华尔街擦身而过。祸不单行,上市失败带来的阴霾持续让迅雷陷入低谷,此后几年,迅雷发展一直停滞不前。邹胜龙后来表示:“我太自负了,以为迅雷上市是板上钉钉的事,对所有人都说没问题。结果话放出去了,事没办成。”迅雷未成功上市,始终是邹胜龙的一块心病。即使后来市场行情稍微转好,2014年6月,迅雷二次IPO成功,但“流血”上市之后,估值面临腰斩的迅雷一直未能得到市场重视,许多优秀员工也相继出走,他们看不到迅雷的希望。

“一错再错” 邹胜龙

2014年6月,迅雷二次上市成功,这离不开邹胜龙三年来夜以继日的付出。

图片来自搜狗

邹胜龙一直认为可以凭借“技术控”的实力让迅雷脱颖而出,但这种实力也成为他最大的劣势,不擅公司管理,不善资本运作……仅仅依靠技术,他显然无法支撑起自己的梦想。

理想没有谢幕

迅雷上市,但这似乎不是邹胜龙时代的开始,反而进一步推动了迅雷技术时代的终结,这和邹胜龙之后错过的选择大有关系。

以下载业务起家的迅雷,在PC端时代抢占先机,成为众人追捧的对象。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邹胜龙和他的迅雷却“错过”了这波互联网红利期,甚至陷入了沉寂。究其原因,不仅在于他对技术的过度重视,也源于他在商业判断中的谨小慎微,目光始终不够长远所致。

还记得2014年迅雷刚上市时,邹胜龙高调地对媒体表示:“移动互联网会是迅雷未来的方向。”迅雷的确付出了行动,尝试转型,搜索、门户、社交工具,甚至图片工具,都是邹胜龙曾经试水的领域,但都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反倒为他人做了嫁衣。随着用户将更多时间花费在手机上,迅雷的下载业务也逐渐失去了优势。

邹胜龙也做出其他尝试,迅雷看看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曾找过一些内容发行商,希望以“保底+分成”的形式来合作,借此推动迅雷成为国内领先的视频网站。但那时他十分谨慎,保守地认为广告收入才是网站的第一盈利手段,而内容版权投入过大,未来不可预料,所以很少投入。迅雷只是作为单纯的中介播放器,没有特色的自制作品,依靠广告收费的模式,让用户更加厌烦。这使迅雷看看错过了一次互联网红利期,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最后无奈退场。

不仅是迅雷看看,邹胜龙在互联网领域里“错过”的还有很多。比如在十年前,就有人建议邹胜龙转型做网游,邹胜龙也拨了一部分员工出来投入这个领域,但由于没有重视,迅雷游戏的进度一直缓慢。直到现在,迅雷的游戏业务还是停留在页游层面,而腾讯、网易游戏早已进入了手游时代。

邹胜龙始终想要在事业中找到新的突破点,于是他尝试转型和突破,也总能先人一步看到新的市场,但由于太过谨慎,他更多的是在乎眼前既得的利益,却无法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直到后面却无力回天。

“一错再错” 邹胜龙

邹胜龙自己也有所意识:“有时我也会想,迅雷错过的那些机会和节点,是否真的与我的性格有着某种微妙的关联?”他一直在不断地寻找自己的平衡点,也一直在尝试新的东西。因为邹胜龙始终相信,一切可以重来。

现在的邹胜龙,已经比当年的他具有更多商业灵敏性,也尝试了更多互联网领域转型,并取得了一些或多或少的成效。但这背后,是靠一次又一次的“错过”换来的教训。如今的他,重新给自己定了个45岁退休的门槛,而2018年,正好是他45岁的节点。

但邹胜龙真的退休了吗?答案是:没有。

至少,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邹胜龙还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尽管在2017年7月、12月先后辞去迅雷CEO、董事长职务,但对于性子执拗且勤奋的邹胜龙来说,45岁并不会成为他梦想的终点。他表示,自己将会重新出发,将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放在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方向上。所以,尽管离开迅雷,但这并不是邹胜龙时代的终结,而是他新的开始。而他,或许也早就做好了未来面对更多“错过”的准备。

备注:限于格式,此文有删减,请点击原文链接阅读全文。

备注:若需《中国职业经理人》文本阅读,请联系本社

宋先生:023-65356251 手机:13206174297

“一错再错” 邹胜龙

推动建立中国职业经理人制度

推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经理人队伍

推行建造中国职业经理人公共服务市场体系

推广培育中国职业经理人新文化和社会生态环境

为职业经理人服务 为企业服务 为会员服务

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识别,订阅更多精彩内容

“一错再错” 邹胜龙“一错再错” 邹胜龙

欢迎关注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官方微博获取最新资讯

中國職業經理人雜誌

Chinese Professional Manag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