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專家受邀赴寧城縣開展鄉村振興戰略專題培訓並考察鄉村建設

我院專家受邀赴寧城縣開展鄉村振興戰略專題培訓並考察鄉村建設

2018年7月18日,北京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受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委縣政府邀請,開展了“鄉村振興戰略專題”的集體培訓學習,縣各級領導幹部等200餘人參加了會議。

我院專家受邀赴寧城縣開展鄉村振興戰略專題培訓並考察鄉村建設

會上,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天柱作了主題為《鄉村振興戰略理論創新與實踐研究》的報告。張教授首先從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背景、專家解讀、理論依據等層面系統解讀了鄉村振興的理論體系。他指出,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大意義,實施鄉村振興,應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理論,城鄉互為補充、協調發展。

張教授認為,在工業反哺農業新階段的大背景下,鄉村建設的要求越來越高,內容越來越豐富。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要理清思路,明確實施保障——人、地、錢,即,政府扶持資金、農業金融建設、社會資本投融資。

談及鄉村振興的經驗,國際經驗方面他以法國為典型案例,他指出,法國鄉村有四點經驗值得我們借鑑: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轉機制,加快培養高素質的新型農民,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而國內鄉村振興特色村的典型示範,張教授以北京密雲蔡家窪村為例,該村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田園風光、山水資源和鄉村文化,將傳統農業逐步提升到農業觀光,最終形成三產聯動發展的新格局。

最後,張教授強調,鄉村振興實施離不開技術支撐,一方面是鄉村產業升級,需要藉助現代農業技術支撐體系,另一方面是新業態新載體創新實踐,他以北京農業嘉年華、河北邢臺南和縣設施產業集群、廣西玉林五彩田園等中農富通建成案例,延伸解讀了科技注入引爆鄉村振興。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朱啟臻作了主題為《鄉村價值與鄉村振興》的分享。朱教授首先拋出兩個問題引發大家思考:我們要發展什麼樣的農業?建設什麼樣的鄉村?

朱教授認為,鄉村的價值是鄉村振興的理論基礎,而鄉村的價值是多元的,既有生產、生活、生態的價值,又有教化、文化、社會的價值。

鄉村的農業生產功能表現為智慧農業、庭院經濟、農村手工藝生產、鄉村服務業等。鄉村的生態價值表現為天人合一理念、村落的有機循環、寬鬆的空間環境、低碳的生活方式。鄉村的文化則協調著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關係,鄉村振興不僅要繁榮興盛農村文化,還要傳承農村優秀傳統文化。鄉村的教化價值體現為構建鄉村治理新體系,提升鄉村德治水平。鄉村的生活價值則表現為衣食無憂、慢生活等生活富裕的狀態。

朱教授指出,鄉村振興需要城鄉關係、鄉村教育、土地流轉、宅基地、農村金融等方面提供製度供給。最後,他以有牛稻米、糧畫小鎮、何斯路村等為案例,深入闡述了鄉村價值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通過此次專題學習,大家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論體系和實施思路有了更為清晰的認知,同時也對鄉村價值有了更為深刻、全面的理解。

會議結束後,兩位教授等一行人員參觀了寧城縣的設施農業、美麗鄉村、萬畝現代農業產業園、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等項目,並對鄉村振興提出了寶貴的專家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